日前,百威與合作的創新企業,正在探討并試驗將廢酒糟和廢酵母做升級加工,變成食品級的副產品。“這些技術,只有在工廠的環境里去做測試,才能知道技術是否合適,有沒有經濟或環境效益。”百威亞太可持續發展采購總監姚渭洲告訴界面新聞。
近日,在百威中國舉辦的100+創新中心第四屆路演活動上,經過近半年的招募、面試和交流、培訓篩選出的13支創新創業團隊展示了其項目成果,這些項目的主題包括零碳行動、材料革命、循環未來、前沿制造、生態綠業和暢想商業,提供了各自綠色轉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每年我們會從60到100個項目里篩選,今年則增加了一些和消費端有接觸的項目。”姚渭洲說。
政府對工業企業的環保標準在提升。“過去十年左右,政府推動工廠煤改氣工程,其次是提高了工廠廢氣和廢水排放的環保要求。在廢棄物處理方面,每個城市都有相應回收處理廢棄物的企業。”姚渭洲表示,百威作為食品飲料加工行業,廢棄物主要分為玻璃渣、廢鋁罐、廢紙箱的有回收價值的材料和污泥、廢硅藻土等低價值的一般固廢。現有超過80-85%的玻璃渣賣給玻璃瓶廠進行再生循環,其他如紙箱、鋁也會進入循環產業鏈;而污水處理池的淤泥,有的地方賣給當地磚廠燒磚,或去做鋪路的基礎材料,有的會送去熱電廠焚燒發電。而啤酒廠的廢酒糟和廢酵母,是有資源化利用潛力的一個環節。姚渭洲認為,工廠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會是有創新前景的賽道之一。
“創業創新距離真正的商業化其實有很大的鴻溝,問題在于其產品或技術是否適應于商業環境,由于缺乏測試訓練和打磨,導致產品缺乏競爭性,無法量產升級,容易進入無法突破的漩渦。 因此創新需要與產業密切結合。”姚渭洲說到。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明告訴界面新聞,我國可持續、環保領域創業創新圍繞碳中和產業鏈核心環節展開。從技術視角看,可持續、環保領域創業創新的技術領域日益多元。
“創新想要商業化,成本問題非常突出,其次是商業模式不明確。但可持續、環保領域創業創新仍然前景廣闊。”黃明指出,從支持可持續、環保領域創業創新的政策來看,我國已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同時在市場規模方面,2021年1月由高盛集團研究發布的報告對中國按行業和技術實現凈零排放的潛在路徑進行了建模,預計到2060年將投入16萬億美元的清潔技術基礎設施投資,這些投資可能創造4000萬個凈就業崗位,將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無電也可以制冷?用涂料減少建筑運營碳排放
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21》中的模型計算,我國建筑運行過程能源消耗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2億t,其中,我國建筑中空調系統運行能耗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9.9億t。
在高溫頻繁出現的夏季,用涂料幫助建筑降溫,相當于減少了建筑制冷所需的能耗。創冷科技 (i2Cool) 是由香港城市大學HK Tech 300項目孵化的科技初創公司,2021年11月推出了首個商業化的產品,無電制冷涂層。
他們參考的對象是撒哈拉沙漠中的螞蟻—這種螞蟻表面的特殊毛發結構導致太陽光在穿透表層后,會不停地在毛發間折射,將熱能以中紅外輻射的方式散發,從而保持身體低溫來生存。借助類似結構,創冷團隊將聚合物和納米顆粒的混合材料制成涂層,將其覆蓋在建筑物上能反射絕大多數太陽光(反射率大于95%),同時將熱量以中紅外方式向外輻射(輻射率大于95%)。
這種無電制冷涂層可用于建筑物的頂部和外墻,此外也適用于所有對冷卻和制冷有要求的室外設備領域,如室外設備箱體、食品/化學物品儲罐、5G信號基站、儲能設備、光伏設備等。還可以用于人行道、停車場等場景,以及帽子、遮陽傘、紡織品等。
團隊成員介紹,該材料具有不易燃、無污染的屬性,涂層保質期在5到10年,此后可以重新刷涂。在有沙塵的地區,可以在涂料外涂一層漆用于保護。
豆腐渣做肥料,可以養花也可以養小龍蝦
康芬生物將豆制品加工副產品和豆制品加工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劑或添加到高蛋白飼料中。食品加工副產品(如豆渣)會在其研發的好氧生物反應箱中進行生物降解,豆渣中的易分解的蛋白質和纖維素類成分轉化成高濃度和高營養的有機物料,最終實現無害化、節能和資源化利用。
這種肥料所用原料為純植物源,無其他添加,因此避免了禽畜糞尿原料的有機肥含有重金屬的問題。其生物腐殖酸超過24%,有助于改良土壤結構,促進植物生長,助力再生農業。
康芬生物由上海水威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芬蘭Ecolution公司共同投資組建,團隊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微生物和土壤專家,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以及上海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家。
康芬生物CEO徐莉告訴界面新聞,其公司的核心技術在于生物反應器的直立式分層設計,生物降解全程無添加菌種,靠在罐內自動生成好氧菌群在各層進行生物降解。
今年5月起,康芬生物與江蘇泰州興化的凱宇食品廠(豆制品企業)合作,將豆渣轉化成下游產品。“目前我們準備在興化建立核心生產區,凱宇周圍百公里內豆渣收集到興化,進行集中處理,年處理10萬噸,產生2萬噸農資新材料。”康芬生物CEO徐莉表示。
在下游的應用上,康芬生物和崇明花卉基地合作進行花卉種植數據模型的研發,針對兩個花卉品種提供豆渣降解制成肥料的施用測試,同時也在試驗肥料在玉米小麥種植中的效果,并嘗試將下游產品作為小龍蝦養殖等的水產飼料。
此外,國內外技術團隊繼續合作研發針對其他廢棄物資源化的循環利用,比如白酒糟,中藥渣,咖啡渣的生物制肥。
用再生陶瓷做建筑材料,90%來自回收廢料
中國每年產生1800萬噸陶瓷廢品,這些不可降解的廢棄物大多被非法傾倒或掩埋。祎設計的目標是將工業陶瓷廢料轉化為可用于裝飾,結構,且可定制的各類瓷磚、 建筑磚產品,通過再生產品降低碳排放和資源浪費。
通過對陶瓷廢料進行收集、研究、粉碎、混合,并進行實驗測試,產品最終的配方可以有各種色彩、紋理和形狀,且較同類產品重量更輕,硬度更高,具有抗鹽堿性,回收廢料占比達到90%。生產過程耗能較少,產品不含水泥和膠等非環保粘合劑,可循環利用。
作為一種高滲透性材料,陶瓷再生磚可被運用于海綿城市的路面,緩解內澇、水資源短缺和城市熱島效應。聯合創始人尹一表示,回收再生的用于室內裝飾的陶瓷磚,目前比市面上的傳統陶瓷磚材料價格高20%左右,此外,祎設計還用再生陶瓷制作產品以及藝術品。
祎設計在景德鎮設有實驗室和工廠。中國陶瓷產量占全球的54.17%,是全世界最大的產瓷和用瓷大國,僅江西省景德鎮市產區,每年的廢瓷產量高達35萬噸。祎設計目前和景德鎮超過100家工廠和工作室建立合作,幫助回收了超過5000噸的陶瓷垃圾。
數字化工具+榫卯結構,傳統建筑結構如何發揮可持續價值
根據《2020全球建筑現狀報告》,2019年源自建筑運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8%,加上建筑建造行業,則排放比例占38%。現代科技堆砌的大樓正在用物聯網、智慧化管理等高科技節能降碳,而運用AI和數字化工具,通過科學設計,用回歸傳統、親近自然的方式建造一棟小屋,也提供了一種新解。
數字榫卯團隊拋棄了鋼筋和混凝土,用木板和榫卯結構建造房屋。木板可以相互搭接,按照數字榫卯團隊設計的安裝說明,以及基礎工具,可以建造一個獨立木屋。同時,數字榫卯提供可持續套件(離網、離水、離電系統)搭建建筑物,附加水循環、電循環、垃圾處理等可持續模塊,比如接收雨水并凈化處理用于廚房和浴室用水,使用分布式太陽能光伏板發電,使用自然風幫助室內通風,運用焚燒馬桶處理部分廢棄物。
數字榫卯創始人胡鵬程表示,制成的房屋除了可持續運營,自身也可以遷移和拆卸重裝,目前已經與一些地方文旅項目簽約,未來即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