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偶派
2023年,是新能源車企降價搶市場的一年,自特斯拉在新能源領域掀起連番的價格戰之后,比亞迪作為當之無愧國產TOP1的車企,高銷量車型全部推出更入門的冠軍版,而其他一二線梯隊的車企,也紛紛選擇跟進。
但是,伴隨著6月銷量成績出爐,無論是國產之光比亞迪,新勢力領頭羊理想,以及大西洋彼岸的特斯拉,銷量統統沒有完成年初制定目標的一半,而這也意味著2023年下半年中,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可以說,中低端市場的硝煙已經彌漫,拳拳到肉的競爭已經到來。
而在主流的車市之外,單價30萬元以上的高端電車市場的競爭也同樣激烈,從銷售數據上來看,2023年上半年,售價30萬元及以上的車型累積零售銷量突破百萬。相當于每7輛新車中,就有1輛是30萬元以上的車。
數據公布后,也引起了人們的紛紛討論,有微博網友進行銳評,表示:“不買房,原來是買車去了”“都好有錢難道真的是人均百萬存款?”
但實際上,這一數據并不突兀,30萬元以上高端車型的市場份額占比正在逐年遞增:2019年只有8.2%;2020年達到9.5%;2021年是9.7%;到了2022年穩步提升至10.7%。而2023年,僅在半年時間內,就沖上了13.8%。
但支撐豪華車型銷量提升的,已經不再是過往牢固的BBA聯盟了。2023年上半年,在中國大區,奔馳的純電動車型售出了10.26萬輛,占比僅為銷量的一成;奧迪純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的交付量也只有7.56萬輛。而寶馬,上半年在中國純電動車的銷量也不過4.49萬輛。
而對BBA有取而代之之勢的,則是國產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他們憑借“實用性”、“智能性”硬生生將高端車型市場撕開一道口子。
近日,作為造車新勢力三劍客中的理想,也用一份不錯的財報,證明了國產高端新能源車的吸引力。
8月8日,理想汽車公布中期業績。2023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的收入總額為286.5億元,同比增長228.1%,環比增長52.5%。包括第一季度187.9億元的營收在內,理想汽車上半年的收入達到474.4億元,且半年實現毛利100.67億,均超2022年全年度。
同時,理想本季累計交付汽車8.65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并預計第三季度車輛交付量將達到10萬至10.3萬輛。
那么,這份財報中的多項數據是否代表理想汽車已經沖出造車新勢力陣營,成為真正的top1了? 這背后隱藏了理想怎樣的調性與戰略打法? 結合半年來理想的“所作所為”,外界關注的戰略打法、企業產能、自動駕駛又有哪些新的方向?
1、被詬病的增程式+實用性卻成制勝秘技?
最直觀體現理想汽車業績發展狀況的莫過于營收。
作為一家成立未滿十年的“年輕”車企,營收額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一家車企產品受歡迎的程度,同時,營收越多,均攤在每臺車上的固定成本也就越低,車企可獲得的利潤空間也就越大。
據理想財報披露,2023Q2總收入為人民幣286.65億,同比增長228.1%,環比增長52.5%。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人民幣279.7億,同比增長229.7%,環比增長52.6%。
而對于一家新能源車企來說,營收同比增長的原因自然主要是由于汽車交付量的增加。理想在二季度累計交付汽車8.65萬輛,創下歷史新高,伴隨著二季度交付量的披露,也意味著理想在2023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已經超越它在2022年的全年交付量。并且,根據預計,未來理想仍然會保持滿載生產的狀態,第三季度車輛交付量將達到10萬至10.3萬輛。
而如此迅猛的交付量,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自去年年底始,便出現了苗頭。
從營收圖來看,自2022年8月創出年內交付量新低4571輛后,伴隨著供應鏈的恢復與產品力的提升,理想汽車便踏上了正軌,無論是從今年1月15000+至7月34000+的銷量,還是連續兩個月穩定在3萬以上的交付量,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都是莫大的肯定。
而在這迅猛的營收增長背后,則是理想汽車在“增程式”與“實用性”兩大方向上堅持的回報。
關于增程式路線的選擇,理想產品部SVP、產品管理委員會主任范皓宇在赴美演講的時候有所談及。
“當時理想one上市的時候的話,所有人都不看好我們,因為就覺得你們做了一個增程,你們不夠 pure,純粹的人應該去做純粹的事情,你們應該做純電。但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當時充電條件并不ready,各種各樣的環境也不OK,電池的話還會有安全隱患和故障。”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堅持一件事情是我們要為用戶做產品,所以說的話我們做增程。因為在量的環境下面的話,我們把一輛好的可用的車交給用戶,不出意外,那輛車成為了爆款。”
而范皓宇的所言也確實為真,在2022年的國慶出游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情形——“只有正在充電的理想,沒有排隊的理想”。彼時,也有其他純電品牌的私家車車主“激情開麥”:“理想去占充電樁就是耍流氓,理想車主都這么窮嗎?明明有油可以增程,非得占用純電資源?”
此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討論,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寧愿做那個可以燒油但卻要“霸占”充電樁的車主,也不愿因為電量而困擾整個旅途。
正如范皓宇所言,“(最開始就做純電汽車)這就像是我們如果在2G時代,我們在 edge 時代做了一個 iPhone,其實很難受的,但是當到了3G時代以后的話,技術 ready 的時候,這個是很舒服的。”
而在增程式之外,實用性是理想在造車途中最注重的點。
今年的春季溝通會上,理想汽車CEO李想坐鎮,向媒體詳細闡述了公司的戰略、理念和經營模型。從能源安全暢想到物理世界的數字化。但這一切發展的起點,均離不開這句話:“消費者沒有任何義務為這樣的產品買單,當消費者買一輛電動車以后,用戶整個的體驗、行駛半徑,效率是比燃油車下降的。”
而張驍赴美演講的時候,也通過家的概念,來論證了理想汽車的實用性。
“橫軸對于車來講,我們講的是人生階段,人生無非就是這幾個階段,從上學到畢業,到單身,到兩個人,到有孩子,到孩子長大離開家,就這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其實特別簡單,你說哪個階段是必須要買車?就其實想來想去就是只有生孩子是必須要買車”
“我們最早提到創造移動家,創造幸福之家,在座的都很年輕,聽這句話應該沒有太多共鳴,但是 10 年以后你們再想一想這個會不會有共鳴?因為我們也都在座的都有孩子,這個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這個點,而且這個東方文化對家庭的整體重視程度還是會更高一些。”
也正是摒棄外界風言風語選擇增程式的路線與以造家的心理來造車的實用性理念,讓理想汽車在足夠久的沉淀后,終于被消費者逐漸認知并認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家年輕車企的起步依靠的也是與用戶的感同身受和長期一路同行。
但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并不意味著銷量的等量快速攀升。汽車作為精細的工業產品,產量的提升往往倚靠著供應鏈的提升,當需求已經到達飽和之后,剩下的便是對企業產能的考驗了。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7月下旬,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轉發文章表示,8000輛/周已經到達了產能的瓶頸,而此后的銷量在很大程度上由供應鏈的擴張速度決定。
在業績說明會中,理想汽車也回答了數個與產能相關的問題。
有人提問,三季度公司預計10萬出頭的交付量,公司目前的產能瓶頸是什么?四季度去產能去瓶頸的話,平均月交付上升到4萬,現在究竟有多少能見度?后續純電車型會不會也會有產能瓶頸出現?
理想汽車表示,現在公司在常州制造基地有兩條產線,用來生產的話L7、L8、L9。從整車產能看,如果是雙班,公司最多每個月可以達到5萬臺,目前主要瓶頸是在零部件的供應,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公司銷量比較好,相比年初制定的目標,需求還是有提升。
雖然公司在Q2已經制定了提升的策略和規劃,但是需要一段時間。目前,零部件的產線和工裝還在調試和驗證當中,但是很快就可以釋放出新的產能。公司還是有信心今年全年達到制定的銷量目標。
也有人對產能爬坡的具體速度進行了關心:關于銷量展望,三季度的銷量彈性,以及后面這個月銷進展是指在四季度初還是四季度末會達到4萬輛的水平?
理想汽車則表示,三季度目前提出的銷量展望是目前的產能極限,四季度產能提升后可實現4萬輛的目標。公司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在2024年將努力成為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無論怎樣,當前“供不應求”的狀態對理想汽車來說是好的。不過,產能的爬坡速度究竟幾何?未來是否會風云突變?理想又能否保持時刻滿產的節奏?都是未定之數,但無論如何,作為蔚小理中率先沖出的車企,未來一片向好。
2、能徹底告別資本市場輸血嗎?
而在營收之外,在哪個時間節點能夠離開資本市場獨立造血、回饋投資者,成為了關注的重點之一。而聚焦到財務上,便是毛利率的問題。
在春季溝通會上,李想很清晰地解釋了毛利對于汽車公司的重要性。
作為智能電動車企業,理想方面認為一個健康的門檻是20個點毛利率,研發投入基本上在10個點以上,銷售管理費用做得非常好也要7到8個點,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還有資本的投入,比如建工廠等。
“你要想成為一個留在牌桌上的汽車企業,基本上你要有幾千億的收入,你要想成為世界頭部的企業,基本上是要有上萬億收入的。那么這樣的收入規模怎么來經營?這就變得很關鍵了,不能永遠靠融資……當車最難賣的時候,比如遇到經濟危機,車最難賣、融資也根本融不到的時候。”
數據:Choice;圖源:奇偶派繪制
而顯然,理想一直在固守著自己的毛利率底線。
當銷量開始爬坡后,除受到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影響外,理想均保持了優秀的毛利率水平。同時,也正是因此,理想一直走在邁向盈利的路上,與尚未盈利的蔚來、小鵬相比,理想憑借著高單價和對銷售費用與行政費用的改進,已經完成了造血與自我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即現金儲備)為 737.7 億元——這樣的現金儲備,也能夠為理想汽車提高抗風險能力、長期穩定發展和不斷深化研發投入奠定基礎。
此外,在告別了理想ONE這款毛利率相對較低的產品后,未來公司的毛利率還有望繼續提升。
而理想也回應稱,“公司當前的毛利率確實反映了供應鏈團隊的努力。公司在BOM(物料清單)方面持續改進,以幫助持續地將設計毛利率提高到25%。對于B端,我們認為每次推出新產品時,因為市場上有一些產品供應,都會受到市場營銷方面的一些問題。公司仍然想要加強知名的產品。”
在業績說明的最后,理想也對未來進行了展望:
“公司相信理想汽車出色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充裕在手的現金,可以堅定的支持、不遺余力地投入研發,招攬人才,加速業務擴張,建立長期的競爭壁壘。”
“23Q3預計理想汽車的交付量可以超過10萬輛。2023年全年公司有信心超出年初內部制定的全年交付目標10%~20%,突破千億人民幣的全年營收。23年年底沖擊4萬輛月交付的里程碑。為支持交付的大體量,公司將持續增強產供銷協同能力,持續提升生產能力,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策略,升級管理流程,提升供應能力。”
3、純電、自動駕駛、出口,理想一直很保守
而在最重要的營收、利潤外,在涉足除當前在產的汽車產品外不同的領域中,理想也有著各自的進展。
在人們最關心的、年底即將發布的純電車型進展方面,早在6月的理想汽車首個家庭科技日中,理想就已經介紹了800伏高壓快充解決方案,并對高壓純電車型的電池和寬溫域的電池熱管理系統進行了優化,為純電車型做足了準備。
截止目前,理想汽車已經在全國建立運營37座理想5c超級充電站,理想表示,公司將加快基礎網絡的建設,目標于今年年底建成超過300座,25年底建成超過3000座理想5c超級充電站,為理想汽車純電車主提供快速可靠的充電體驗。
而公司的首款5c純電超級旗艦車型理想Mega將于23年年底發布,業績說明會上,理想表示,Mega的銷量目標是成為50萬以上銷量第一的產品,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有信心讓其成為50萬以上的新爆品。
此外,在智能駕駛相關領域,理想也回應了公司預計什么時候可以讓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自動駕駛功能的問題。
理想表示,理想汽車的城市和通勤NOA,公司目前按照之前既定計劃分批進行開放,開放邏輯跟順序很大程度上還是當地理想汽車的保有量。如果量越多,行駛里程數越多,和自動駕駛相關的測試數據就會多,這個城市就有可能更早開放。
此外,還會取決于說在這個城市當中復雜路口Ngn特征的完成情況。公司現在已經開放了一些早鳥用戶,隨著這些早鳥用戶的加入,我們開放的城市會逐漸增加,目前總體來說,開發和測試的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
同時,基于大模型全面落地智能駕駛,理想汽車有信心在明年能夠把城市和高速NOA全部進行打通,進行全能開放。目前的話研發和測試還是在加速當中。
而家庭科技日中計劃推出的MindGPT,公司也回應了推進情況。MindGPT第一個版本,采用了160億個參數,正在逐步提升理想同學對話式交互的效果。最終會形成的一系列產品,它可以讓理想同學成為家庭成員,也可以成為車輛專家或者是因材施教的老師。
公司也將在9月分享更加詳細整個MindGPT智能空間的進展,目前已經啟動了公司內部測試,測試通過之后會通過OTA釋放給少量的早鳥用戶進行體驗。
而針對理想什么時候進行出口的問題,理想仍保持了與過去同樣的態度。
作為新勢力中唯一一個不做出口的企業,理想汽車表示,即使目前有以一些非正規方式流入中亞及俄羅斯地區的車輛,但由于中國市場很大,計劃先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后,再考慮國際市場。
4、寫在最后
把車當成家,是理想一貫的造車理念,也是理想能走到今天的關鍵。作為一個并不那么注重硬性指標,而是更加看重用戶體驗的新能源車企,理想總會不時遭到非議與嘲諷。
但幸運的是,理想選擇的路,受到了東方文化與家庭觀念極重的中國消費者們的青睞。
實際上,并非理想汽車一家,所有的車企都該重新審視造車的初衷與方向是否正確。在這個長坡厚雪的賽道中,在已經到來的電車三年淘汰賽中,會有其他的“理想”沖出,也會有更多的車企被淘汰。
無論新勢力還是油改電,車企們仍需要以敬畏的心態聆聽消費者的需求,以不斷成長的姿態,繼續向前。
參考資料:
1.《以黑馬之姿,理想汽車沖向5,000 億營收大關》,42號車庫;
2.《理想2023Q2業績會》;
3.《花30萬買車的人越來越多》,市界;
4.《誰來挑戰理想?》,定焦One;
5.《理想汽車,雪球越滾越大》,36氪品牌;
6.《理想汽車的實用主義是什么?》,節點AUTO;
7.《李想預判未來:2024年進入“徹底”智能電動車時代》,駕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