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慕澤
近年來,隨著量化私募在業內影響力的與日俱增,不少傳統的主觀私募也紛紛出手布局量化領域,試圖將兩種投資策略優勢互補,開辟出一種“主觀+量化”的新打法。
然而,采用“主觀+量化”兩條腿走路就一定靠譜嗎?答案或許并不盡如人意。
典型的比如知名私募少藪派投資。好買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少藪派投資旗下的“少數派25號”和“少數派112號”今年以來的虧損率已經分別高達33.22%和32.41%。上述兩只產品分別成立于2017年8月和2018年2月,在今年以來的這波業績大回撤以后,兩只產品自成立以來的累計虧損率也已經分別達到了19.2%和26.8%,同時產品自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值更是分別高達55.68%和58.34%。
除此之外,截至3月1日,少藪派投資旗下還有其他20多只產品今年以來的虧損率都已經超過了15%。
少藪派投資成立于2013年7月,次年4月完成登記備案。官網介紹顯示,公司在投資理念和方法上追求創新和差異,創新了投資理念“超額收益來自多數人的誤區”,探索行為金融學在中國股市的運用,運用主動與量化相結合的投資方法。
在今年年初發布的《給投資者的信》中,少藪派投資曾表示,三年來,公司學習探索了主動投資和量化投資優勢互補的三種方法。
一、主動邏輯,量化檢驗。結合主動投資邏輯清晰和量化投資回測檢驗的優勢。在多因子模型構建時,應用主動投資的邏輯。
二、量化初選,主動精選。結合量化投資全市場覆蓋、模型選股的優勢和主動投資深入研究個股、精細跟蹤變化的優勢。把主動的優勢用在個股深入研究和跟蹤領域。
三、主動選時,量化選股。結合主動投資對市場時機、風格的判斷和量化投資模型選股的優勢。把主動的優勢用在低頻率出現的長期選時和風格輪動領域。
少藪派投資同時表示,這些方法現在已經全面運用在實際投資中,并且開始產生效果。每一個新年都是新一輪競爭的開始。公司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完成了投資方法和團隊的轉型,滿懷信心迎接市場的檢驗。
不過,從少藪派投資旗下的“少數派25號”和“少數派112號”等多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表現來看,公司探索出來的主觀和量化投資優勢互補的三種投資方法實際效果似乎并不樂觀。
拉長時間周期來看,少藪派投資曾在2023年4月發布的《給投資者的信》中透露,2022年開始,公司利用市場回調的機會,在原有產品投資組合中,用主動量化結合的方法選擇成長股,并逐漸增加比例。2023年4月份公司成立了少數派景氣成長基金,投資策略建立在已驗證的投資規律上,通過量化初篩面向全市場選股,用主動增強來補充模型的缺失和細節問題的落實。
然而,2022年以來少藪派投資的收益表現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處于持續虧損的狀態。好買基金網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公司旗下股票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2.72%和-9.46%,今年以來公司旗下股票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