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界面新聞編輯 | 林子人
【上海】
人類大腦:保護大腦——神經退行性疾病論壇
展覽時間:3月31日-5月21日
展覽地點:Prada榮宅
門票:免費
“保護大腦——神經退行性疾病論壇”于2022年秋季在米蘭首次舉辦,現巡展至上海。“保護大腦”是“人類大腦”項目的關鍵階段,該項目是在神經科學和跨學科領域開展的多學科項目,涵蓋了從神經生物學到哲學、從心理學到神經化學、從語言學到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項目通過對多種跨學科領域的融會貫通,對人類大腦進行多元的研究,強調大腦的內在復雜性和不可低估的個體獨特性。
“保護大腦”涵蓋展覽及一場研討會,聚焦十分普遍、尚無法治愈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和多發性硬化癥。展覽分為14個由各研究中心策劃的區域(參與合作的中國機構為中國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利用視頻演示、科學文本及視覺材料,探討一個具體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過程。
這應該是Prada榮宅對外開放以來最學術性的一場展覽,但對非醫學專業的觀眾而言,該展的意義大概是了解到,雖然目前還未有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國際合作的不斷擴大,研究人員已經在預防和治療這些棘手疾病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YES WE CAN: City, Art and Nature
展覽時間:4月1日-6月4日
展覽地點: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
門票:免費
自2011年起,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邀請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參與藝術駐留項目,目前正在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舉辦的“YES WE CAN: Art and Nature”展出了過去十年曾參與該藝術駐留項目的部分中國和西語國家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除了位于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的一樓展廳外,展覽也蔓延至圖書館門口,觀眾將在戶外看到裝置作品,并通過櫥窗欣賞若干件影像作品。
上海在地特征與多元文化的交融是許多展出作品的特點。西班牙藝術家Sofia Caruncho的《上海畫像》由一系列肖像畫與寫作故事交織而成,展現了來上海工作的人在這座城市的生活與想法;智利藝術家Angeles Infante的《第5個項目》是一個有趣的互動裝置,觀眾可拿起任意一個模塊,將它的磁吸面與另一個模塊貼合,一個上海地標建筑的剪影就會投射在墻壁上,掃描模塊上的二維碼,觀眾將讀到15位上海人的童年故事;中國藝術家馮斌在《西裝人(系列)》中打造了一個身穿壽桃紋樣西裝的巨人形象,他在現代化都市中端坐、行走,這一奇妙的畫面旨在探索文化本土化與全球化的界限;西班牙舞蹈藝術家Iker Arrue在影像作品《119.104》結合現代舞和武術合氣道,表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舞蹈。
王水:生生
展覽時間:4月1日-6月11日
展覽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門票:60元
常駐紐約的藝術家王水的全球首場美術館個展《生生》正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展覽標題《生生》(poeisis)取自古希臘語,意為“無中生有、創造”。該展探索了人工智能與藝術家之間的替代性合作模式,展現了王水的“機器繪畫”程式,力圖表現王水對人機合作模式的藝術探索。美術館的四樓和五樓變身為跨層回廊,呈現出如夢似幻的異世界形象與場景。
展覽的中心是位于四樓的展覽委約作品《生生I-VIII》。該裝置由八個獨立的鋁畫組成,根據一個定制算法在地板上以各種組合形式排列,該算法演繹了美術館中的實時聲音頻率。畫作的變換創造了一種動態的視覺體驗,類似于卡牌游戲或池塘中的倒影。但觀眾在裝置周圍移動時,反射面板中的圖像會出現和消失,營造出運動和變化的感覺。
自我:新紀實攝影
展覽時間:4月8日-7月29日
展覽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門票:40元
本次展覽的作品來自五位中國青年藝術家,他們分別是陳榮輝、廖逸君、馬海倫、許海峰和張博原。展覽通過他們創作的46件作品,帶領觀眾重新思考“紀實攝影”在藝術領域的定義和用法。
許海峰從1991年開始街拍,此次展出的《世紀之交的上海表情》,為他拍攝于1994年-2005年的照片。他表示,“回望過去,時代在每個人身上碾過的時候,留下的痕跡有的深一些,有的淺一些。”張博原重返故鄉新疆,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拍攝了他在塔里木盆地遇到的陌生人。馬海倫也帶來了他在家鄉新疆拍攝的系列作品,“新疆有自己的顏色,那個顏色是陽光明媚的顏色,一切在陽光下飽和度都很高,還有點亮晶晶的。”2006年,廖逸君來到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大學攻讀攝影專業,于是順理成章地,她將鏡頭對準了這座陌生的城市,用照片記錄下她在異國求學的這段經歷。陳榮輝表示,他的拍攝對象都經歷著對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離開還是留在這個城市”的問題在他們的周身形成了一張不可名狀的網,被陳榮輝用快門捕捉,“當我的鏡頭面對這些年輕人的時候,我和他們在精神層面有種強烈的共鳴。”
【北京】
遇見勃魯蓋爾:16、17世紀歐洲畫壇大師真跡展
展覽時間:4月8日-7月7日
展覽地點:遇見博物館·北京798
門票:早鳥票 68元
老彼得·勃魯蓋爾是文藝時期的荷蘭畫家,以描繪鄉間景象聞名,勃魯蓋爾也因此被親切地稱為“農夫勃魯蓋爾”。他不僅開辟了對人物形象新的塑造理念,而且在自然主義繪畫的基礎上將人物與自然風光重新凝結為一個渾然整體。
神奇的是,勃魯蓋爾觀察“現實生活”的能力被他的兒子與祖孫們繼承了下來,比如長子基本摹仿了父親的作品、二兒子老揚·勃魯蓋爾則在繼承的基礎上著重描繪花卉景物。通過代代相傳,這一家族建立其了長達150年的藝術傳統,并延續和革新了弗蘭德斯這一流行于17世紀的畫派。本次展覽就以勃魯蓋爾家族作品為中心,展出了宗教面、風景畫、寓意畫、靜物畫等近90幅作品,以此聚焦16-17世紀荷蘭繪畫的一個側面。
科學藝術展:想象另一種引力
展覽時間:4月8日-7月9日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一號館3-4層
門票:早鳥票 68元
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自然的精妙和美感也可以被直觀地呈現出來:微觀世界中的細菌或微生物、被切割的巖石剖面、光合沖印效果下印上蒙娜麗莎微笑的植物……展覽《想象另一種引力》主旨是融合“科學”與“藝術”,展現出科學之美。
本次展覽挑選了12位背景各異的科學藝術家的300余件作品,結合了科學插畫、紙雕藝術、玻璃雕塑裝置、顯微攝影等各項技術,并以“宏觀宇宙”“微觀世界”“科學攝影”“重塑生命的可能性”“體悟生命的震動”和“瞻望生命的未來”為主題進行展出。展覽的同名書籍也于同期出版,深入記錄了藝術家的創作故事與心路歷程。
螢起櫻落:斯特凡諾·加利 Stefano Galli 個展
展覽時間:4月8日-4月30日
展覽地點:伯年藝術空間 BONIAN SPACE
門票:免費
“我喜歡描繪寂靜的大自然,同時去想象打破其中寂靜的喧囂。”這則自白準確地表達出意大利藝術家斯特凡諾·加利的創作主題:用古典主義繪畫經驗統籌畫面,再用數字圖像進行干預,讓看似對立的元素在畫面中對話,并促成新的意義。
“螢起櫻落”是斯特凡諾與伯年藝術空間合作的首次個展,展出了藝術家最新的20余幅繪畫作品,并呈現出其內心的“第二自然”,比如給茂密的叢林加上一抹明亮的閃電,給平靜的湖面畫上雨點,想象世界由此滲透進經驗現實,聽覺與動勢延展進繪畫,進而達成形式語言與視覺經驗的互補與和諧。
天涯:鄭在東個展
展覽時間:4月8日-5月14日
展覽地點:凱旋畫廊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
門票:免費
鄭在東是一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他持續以丙烯與油彩等為媒介再續中國傳統繪畫中文人畫與山水畫的傳統,將中式的山石、瀑布、亭臺樓閣與高飽和的丙烯筆觸結合,呈現出一種穿梭于古典與現代的繪畫風格。
這樣的作畫方式與鄭在東長期的跨文化生活經歷有關,他出生于臺北、在紐約度過大部分青年時期,后來又長期工作居住于上海,中西文化的影響讓他的創作充滿了相異或沖突的概念與風格。本次展覽將展出鄭在東的十余幅風景繪畫,標題取自詩人李商隱所著的五言絕句《天涯》,希望在展廳內再現李商隱詩句所描繪的壯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