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3月16日,一向熱門的新能源光伏板塊全線大跌。
截至收盤,同花順光伏概念板塊下挫2.54%,報3155.66。個股中,逆變器龍頭德業股份(605117.SH)、組件龍頭晶澳科技(002459.SZ)10cm跌停。
此外,愛旭股份(600732.SH)下跌7.91%、東方日升(300118.SZ)下跌7.67%,晶科能源(688223.SH)下跌6.8%,陽光電源(300274.SZ)跌6.19%,TCL中環(002129.SZ)、隆基綠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昱能科技(688348.SH)等多股跌超5%。
目前,隆基綠能股價已經跌至40元/股,總市值逼近3000億元關口,較歷史最高下跌四成多。
本周,歐盟委員會將正式公布《凈零工業法案》(Net Zero Industry Act)提案,歐洲將扶持本土光伏等清潔能源制造業,市場擔心或對中國光伏出口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但也有觀點認為,歐洲本土制造很難在短期構建完成,且成本不具備競爭力,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依賴中國的進口光伏產品。同時,未來或有中國企業考慮在歐洲當地設廠,加速全球化布局。
在今年1月達沃斯論壇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提出一項新的“凈零”工業法案,目標是將投資集中在整個供應鏈的戰略項目上。這也被視為是歐盟對于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的回應。
根據彭博社報道,在已公開的法案草案內容中,歐盟委員會希望加快關鍵項目的審批程序,并考慮設定2030年的目標,使凈零排放技術制造能力足以滿足該地區至少40%的年度部署需求。主要目標包括光伏行業、風力渦輪機、熱泵、電池和電解槽生產等具體目標。
其中包括,在2030年前,歐盟的光伏制造能力能夠滿足至少40%的需求;風力渦輪機制造能力滿足至少85%的需求;熱泵制造能力滿足年度需求至少的60%;電池制造能力能夠滿足至少85%的需求等。
歐洲太陽能制造委員會(ESMC)認為,歐洲至少75%的太陽能需求應由本地生產滿足,這意味著歐洲制造規模將在2025年達35 GW,2026年達60 GW,2030年達100 GW。
去年,美國拜登政府提出《通脹削減法案》(IRA),以支持本土新能源產業發展,該法案已于今年1月正式生效。
《通脹削減法案》提出,擬投資約3690億美元用于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計劃,將通過撥款補貼等方式支持相關產業企業和技術研發,包括電池、組件等光伏各環節。
此前,歐洲和美國光伏產業多依賴中國進口。2022年,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各國對于新能源的需求激增。
根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去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硅片、電池片、組件)約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再次創歷史新高。
其中,組件出口額達423.6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82.7%。超過55%的組件賣到了歐洲,荷蘭是中國光伏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至美洲的占比為15.8%。
國內市場看,隨著光伏產業鏈價格有所下降,國內需求有望進一步拉動,這利好光伏產業。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本周硅料價格再降。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22.41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71%;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22.21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77%。
招商證券指出,2023年,全球光伏政策環境邊際好轉。在原材料降本與政策護航的共同作用下,光伏項目經濟性有保證進而帶動需求增長,行業景氣度仍處在上行階段。綜合考慮,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有望達到330-350 GW,同比增長32%-40%。
開年以來,光伏企業已公布的業績數據亮眼,四家硅料龍頭去年攬超700億元,前四大組件企業最少掙得超過2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