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集團公司3月9日發布公告,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安排,中儲糧集團公司于近日在黑龍江、內蒙古兩個大豆主產區啟動新增2022年產國產大豆收購計劃。其中海倫直屬庫、訥河直屬庫、呼倫貝爾直屬庫等庫點新季國產大豆收購價每斤2.775元(國標三等,不限蛋白含量),比此前每斤提高5分錢左右。
這一信號意味著,在新糧種植前,消化市場余糧,保障農戶收益,提振新季大豆種植的信心。
2022年秋季大豆上市以來,受大豆擴種增產、下游消費偏弱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市場收購價高開低走,東北部分主產區大豆價格下跌較多,農戶收益受損,種大豆積極性不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開始推動大豆政策性收儲。
業內人士評價,由于去年東北大豆普遍蛋白含量偏低,不限蛋白提價收購,明顯提振現貨市場售糧情緒。中儲糧上調收購價格是一個積極信號,意味著在新糧種植前,要保障農戶收益,消化市場余糧,提振新季大豆種植的信心。
上周國內大豆價格至周三維持偏弱行情,豆制品加工廠開工率低、部分糧庫停收導致大豆收購較為清淡。但中儲糧在黑龍江以及內蒙新增的大豆收購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行情,期貨盤面上也反映出同樣的走勢,前一周小幅連跌三天后,在周四又回到了周一的盤面價格,或為中儲糧收購計劃給價格提供了支撐。
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九三集團鐵嶺大豆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史洪斌提到,大豆種植端豐產不豐收,降低了農戶種大豆的積極性。
一方面,大豆豐產、成本上漲,吃掉利潤。2022年大豆豐產,但因通脹輸入,地租、生資、人力和機械投入均大幅上漲,種植成本增加,且分散經營,本應獲得收益的農民卻并未因價格上漲、豐產而獲得更多收益。
另一方面,大豆豐產、價格下行,整體利潤不理想。據企業內部統計數據測算,遼寧省大豆種植成本每畝約為1450元/畝(含地租1100元/畝),種植者補貼320元/畝,單產按450斤/畝、單價2.8元/斤計算,每畝利潤130元,比種植玉米每畝收益少488元。通過對黑龍江種植戶測算,大豆比玉米每畝收益少252元。
為調動農民種大豆的積極性,2月2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釋放了重要的政策信號。
“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多輪協商,積極爭取加大支持力度,突出大豆生產政策導向,著力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水平。”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魏百剛稱。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牡丹江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艷建議,多渠道提高大豆種植者收益:一是,進一步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由現行黑龍江省2021年和2022年的畝補貼248元提高至400元以上;
二是,在扶持大豆產業、延長大豆產業鏈上,國家要繼續加大力度,推動做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豆制品精深加工,走產業化發展道路,為大豆找到更多的“下家”和“出口”;
三是,對黑龍江省大豆種植戶實行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并加大保費的支持力度,國家補貼由2022年45%提高至60%以上。
過去30年,我國對飼用蛋白和植物油脂的需求量迅速攀升,但我國耕地資源有限,難以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供求缺口不斷擴大,只好通過大量進口來滿足市場對餅粕和油脂的需求,我國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和加工國。在此背景下,國家啟動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2022年,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取得進展。通過在東北大豆傳統產區,發展玉米大豆輪作,在西北、黃淮海、西南、長江中下游選擇適宜區域,首次大面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豆面積達到1.54億畝,增加2743萬畝,為1958年以來面積最高的年份。產量首次邁上2000萬噸臺階,大豆自給率提高3個百分點,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1.6個百分點。
據農業農村部,2023年,我國將持續推進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確保大豆油料面積穩定在3.5億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