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4月15日,有“中國第一展”之稱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開幕,,全球超過22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齊聚羊城,展館進出口均排起了長隊,廣州地鐵客流量再次沖到全國第一。
第133屆廣交會是疫情以來首次全面恢復線下展,且規模創歷史新高,展位數量由6萬個增至近7萬個,線下參展企業從2.5萬家增至近3.5萬家,新參展企業超過9000家,線上企業超過3.9萬家,展出商品包括16大類。
作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廣交會被外貿人寄予厚望。大多數接受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采訪的參展商都表示:“希望在會展上會會新朋友,結交新客戶,開拓新機遇,重拾增長信心。”
從開幕當天開始,記者連日實探本屆廣交會,從中管窺到中國外貿的一些新變化、新趨勢。
“新三樣”展區人氣火熱
作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廣交會,面對國際貿易新趨勢和市場新需求,本屆廣交會新增了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展區,吸引眾多新興科技企業前來參展,其中不少是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代表制造新勢力新方向,同時也是外貿出口新賽道。
記者在首次啟用的D區展館看到,廣州本土企業億航智能展出的三架自動駕駛飛行器吸引了不少采購商以及參展觀眾的眼球。
億航智能的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億航此次展出的三款機型分別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都具有無人駕駛、全備份安全性設計、智能指揮調度中心集群管理等技術優勢。未來可以實現多架不同型號的飛行器同時在上空作業,賦能交通、物流、文旅等行業。“有很多采購商過來咨詢,但現場達成合同的倒沒有,因為我們這個銷售流程還挺長。”該工作人員說。
而總部同樣位于廣交會“大本營”廣州的廣汽集團此次以“智領未來 · 電力全開”為主題,參展的四款車型均是新能源車型,同臺亮相的還有一款超級快充樁A480。
廣汽集團表示,通過本次展會,讓廣汽品牌理念及先進技術觸達國際消費者,與全球消費者共鳴,加速集團國際化進程。
數據顯示,廣汽國際2023年一季度批發10013 臺,同比增長74%,各大區均有明顯的增長,其中中東大區同比增長57%,美洲大區同比增長60%,亞非大區同比增長526%。 廣汽國際聚焦沙特、墨西哥及智利三個重點市場,實現墨西哥萬輛級市場突破。
4月17日,五菱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五菱繽果車型在本屆廣交會上斬獲首批海外訂單。
據悉,五菱與緬甸客戶簽訂電動車整車合作協議,包括宏光MINIEV、晴空、KiWi和繽果等車型,這是五菱繽果獲得的首批海外訂單,也標志著五菱繽果將正式進軍東盟市場。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鋰電池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本屆廣交會,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除了展出傳統優勢品類干電池新品外,還展出了設計掛壁式儲能電源、機架式家用儲能電源、堆疊式儲能電源、一體式家庭儲能系統產品等多款家庭儲能鋰電產品。
據了解,近年來,虎頭電池依托虎頭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客戶及渠道資源,以此為切入點挖掘當地儲能鋰電產品需求,已取得不錯的成效,目前虎頭電池位列“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第138位。
在海外能源危機、全球尋求節能減排的背景下,儲能行業蓬勃發展,儲能產品也成為亮相本屆廣交會的主角之一,相關企業多達數百家。
記者在力博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的展位看到,三名境外采購商正在跟展位的工作人員洽談,并拿筆在紙上計算。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戴雄輝告訴記者:“今天收到很多客戶的咨詢,現在這個是現場簽單的,總金額350萬人民幣左右。公司目前整體的訂單都還不錯。”
力博新能源擁有10年便攜式儲能電源的貼牌代工經驗,主要市場在歐美和日本。戴雄輝表示,公司參加本屆廣交會除了吸引一些新客戶,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借助廣交會這個平臺把自己的品牌LIPOWER推出去。
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逐月向好。海關總署4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進口4.24萬億元,同比增長0.2%。
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55%,首次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一季度,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2646.9億元,同比增長66.9%,占我國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達到4.7%,拉高了出口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
外貿企業多條腿走路:內外兼修,擁抱跨境電商
目前,全球貿易局勢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訂單壓力依然存在。
“近期,我們對2萬家廣交會參展企業做了一個線上問卷調研,2萬件問卷收回了1.5萬件。這些企業反映,當前外需下降、訂單不足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困難 。”4月4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介紹第133屆廣交會有關情況時表示。
記者曾在3月采訪過多家廣東外貿出口企業,企業普遍反映今年歐美訂單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包括外需疲軟,海外特別是歐美客戶還在消化庫存,以及部分訂單已經轉移到東南亞等地。
多家受訪的外貿企業對記者表示,面對訂單不足,企業正在多條腿走路,包括拓展更多的渠道,往內需和新興市場發力,擁抱跨境電商等。
事實上,新形勢下的“中國第一展”已悄然轉身,從第128屆廣交會舉行首場雙循環促進活動開始,到第130屆首次對境內采購商全面開放,再到本次廣交會繼續對境內采購商全面開放,廣交會正向著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邁進,助力外貿企業“內外兼修”。
據悉,本屆廣交會還邀請到了200多家境內VIP采購單位,包括大型商超、零售連鎖、電子商務等企業、境外機構或企業駐華代表處及其他行業專業采購商等。
“境內采購商的全面引入,將更好發揮廣交會聯通內外的平臺作用,推動內外貿一體化,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此前,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儲士家表示。
謎尚皮具是一家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貿公司,近兩年,該公司在挖掘更多海外商機的同時,也在開拓國內市場,目前內銷產品銷售份額占比已達30%。在本屆廣交會上,謎尚皮具帶來了200來個新品,并打算發布最新的內銷產品。
該公司有關負責人李婷稱,這緣于兩年前在第130屆廣交會上發現的商機。“前年參加線下廣交會時,很多境內采購商很喜歡我們的外銷產品,紛紛咨詢內銷產品的開發,還有不少電商企業來到展位,了解是否有可能合作開發國內市場。”李婷回憶說,當時公司產品主要針對歐美市場,卻吸引了第130屆廣交會的境內參展商。關注到這個需求后,他們很快進行市場調整,針對客戶需要推出了起訂量較低的內銷產品。
“無論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品牌的表現都是相輔相成的,廣交會吸引很多國內、國際客商慕名而來,為我們提供了供應鏈、產品需求以及渠道開拓和交流合作的機會。”三角公司總經理李新華在接受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屆廣交會上,三角公司將以新的品牌形象展現47款核心產品,其中不僅有鉆石牌吊扇、循環扇等傳統優勢產品,還有三角牌電飯鍋、智能煲、電水壺等小家電新品。
李新華表示,公司一方面希望借助廣交會這一平臺拓展海外貿易,以東南亞、中東、非洲市場為重心,突破歐美市場,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廣交會做好跨境電商等渠道升級,結識更多專業客商,以新模式服務全球消費者。
過去幾年,特別是在疫情的催生下,歐美等國家線上電商滲透率急劇增高,越拉越多的貿易場景也從線下轉到了線上渠道,這個轉變在本屆廣交會上也有所體現。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SHEIN、雨果跨境等中國跨境電商知名企業受邀在采購專區參展,成為本屆展會亮點之一。
“我們觀察到,隨著貿易形態的變化,本屆的廣交會,其實也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單從采購商的結構來看,以往廣交會的采購商主要都是國外的大型進口商組成,而現在有大量的跨境電商賣家涌入,成為廣交會采購商的一股新力量。”雨果跨境創始人兼CEO翁耀雄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本屆廣交會上,雨果跨境將組織Coupang等韓國電商平臺官方采購團隊,在廣交會一期、二期、三期針對不同品類,進行大規模采購,預估采購總金額達億級人民幣。
東莞某玩具公司相關負責人Damon此前對記者表示,為了應對訂單下滑壓力,他們公司一方面會優化人力,減少成本;一方面會開拓更多的渠道,“之前很多做亞馬遜的又跑回來做1688、拼多多、抖音。”
“面對外貿壓力,對于外貿企業而言,除了外部因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也很重要,跨境電商SHEIN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它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效率,能把傳統的服裝生意做得這么好。”跨境電商投資人陳雄對記者表示。
跨境電商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正為我國外貿增長注入新動力,成為穩外貿的抓手之一。海關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增長了11.7%;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規模五年增長超過27倍,平均年增速超36%。
廣東作為我國第一外貿大省,跨境電商圈的發展也是走在全國前列,全國70%以上的跨境電商產品通過珠三角出口。
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吳偉華表示,2022年,廣州在極其困難的形勢下穩住了開放型經濟的基本盤,是消費、外貿、外資三大指標唯一都實現正增長的一線城市,其中,電子商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規模來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占外貿比重從2019年的4.4%提升至2022年的12.6%。
陳雄稱,跨境電商直接面對消費者,強調品牌。中國以往在產業鏈上話語權弱很大原因是因為沒有品牌溢價,沒有品牌溢價,就沒有相對的超額收益,沒有超額收益,就難有大量的技術投入,最終護城河就變得很脆弱。
中國目前世界級的品牌很少,而具體主導全球產業鏈分布的往往是那些世界級品牌。“很多跨國的代工廠都至少把部分產能轉移到東南亞那邊了,如果這個品牌方是中國的而不是外國的,它轉移的速度就會相對慢些或沒有那么徹底。”陳雄說。
東盟成重點拓展市場
4月17日,據官方統計,廣交會開展前2天入場人次超66萬。
4月15日、16日,記者在本屆廣交會現場看到,來自歐美的采購商相對較少,而印度、東南亞等地的采購商明顯偏多。據悉,僅印度Tibro商旅機構、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團組人數就超過200人。
本屆廣交會采購商的結構變化也折射出中國外貿的新格局。截至4月3日,已有203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采購商預登記參加線下展,其中美國的參會人數從第二名跌落至第五名;韓國、中國臺灣、日本跌出TOP10榜單,TOP10榜單的國家和地區中,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均是東盟成員國。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與東盟貨物貿易持續增長,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稱,共有十個成員國,于2020年首度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
一季度,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達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6.1%,占我國外貿比重的15.8%。其中,對東盟出口9549億元,增長28.0%;自東盟進口6092.7億元,增長1.3%。東盟成員中,與我國前三大貿易伙伴依次為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主任、研究員葉輔靖認為,東盟是我國最大的機電設備和重要零部件的出口市場,是我國拓寬國際出口市場的首選之地,是我國國內大循環的延伸、國際大循環的前沿,為我國資源供應與穩定產業鏈體系提供助力的戰略后方,也是我國對外經貿往來的生命線、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主陣地。
廣東順德多蒙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孟平對記者表示,他們公司外貿占六成,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司東南亞市場有所增長,但歐美訂單下滑明顯。
劉孟平稱,他們公司挺看好東南亞市場,也準備大力投資發展那邊,包括去參加東南亞的各種展會,除了東南亞。“美的、九陽等頭部企業都在東南亞電商平臺上開旗艦店了,以前是專賣店,現在都開旗艦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表示,歐美市場跟以前相比,可能并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訂單,但是東南亞、拉美、非洲等很多市場正在崛起,正好又趕上了中國制造的崛起,中國產品已經跟國際品牌的距離越來越近。所以這次廣交會也有機會展示中國制造的進步,讓來參觀的海外買家眼前一亮。
放眼全世界,中國的大規模生產能力仍然非常龐大且穩定。此前,中國產業轉移或外貿訂單流失到東南亞的消息引發外界熱議,這其實跟中國自身的條件并沒有太多的關系。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梁明撰文稱,從美國所謂的供應鏈“去中國化”“友岸外包”“近岸外包”來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訂單轉出的確在進行。從2022年全年的數據來看,美國這些措施的最大受益方集中在越南、墨西哥、中國臺灣省以及部分東盟國家上。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林采宜認為,即便美國等發達國家出于產業鏈安全考慮因素,自發性地降低對我國出口的依賴程度,將部分低端制造業訂單轉移至東盟,但由于東盟在上游原材料端仍依賴于中國進口,實質上是轉口貿易和產業鏈的再分工。
民生證券發布于3月27日的研報稱,中國出口企業具備“物美價廉”的競爭優勢,外貿出口仍然具備一定韌性。該機構調研后認為,實體企業對未來出口的信心,總體強于資本市場。
“調研企業預估,2023年出口需求會強于2022年,弱于2021年。”該研報稱,“下半年度的出口形勢或將更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