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戈振偉
“高質量發展在制造業方面的體現就是要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要把工業競爭力從一般的工業產品制造向高端制造去拓展。”2月28日,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深圳接受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
2023年全國兩會臨近之際,圍繞科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李東生提出加大技術創新與資本投入支持的建議:一是加大對科技制造企業研發投入支持力度;二是改善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延長貸款期限、放寬融資門檻;三是降低科技制造業生產要素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2023開年以來,各地著力“拼經濟”,1月28日,農歷春節后的開工首日,廣東便召開了“新春第一會”,成為近年來廣東省召開的規模最大的會議,“高質量發展”是這次大會的主題。李東生認為,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從最早的磁帶起家,到電話機稱王,再到做電視、手機雄踞榜首,最后從to C領域進軍to B領域,聚焦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產業,在實體制造業這塊,TCL有著40余年的實踐與思考。李東生表示,“對科技制造業來說,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是最重要的發展驅動力,但中國科技制造企業在上述兩方面均面臨挑戰。”
中國目前已是全球制造大國,中國制造業在許多產業和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但在向高端制造業邁進的過程中,部分核心裝備、器件和材料等關鍵領域還面臨“卡脖子”問題。“解決技術難點沒有捷徑可走,要靠持續的投入與積累提高技術競爭力。”李東生說。
此外,在資本投入方面,由于科技制造業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資本回報率偏低,企業融資難度和壓力大,資金鏈趨緊。以TCL科技的兩個核心產業為例,建一個8.5代的液晶顯示工廠要投資250億,建一個11代的液晶顯示工廠要投資400億,建一個50GW 的光伏單晶和晶片工廠投資超過150億。
同時,中國制造業生產要素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不僅難以抗衡部分東南亞國家,且與發達國家差距也日益縮小。
除了建言科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李東生在今年也連續第三次提出了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發展相關建議。他表示,目前對于多數中國制造企業來說,真正走出去還面臨貿易摩擦、合規經營及專利訴訟等多重風險。
為此,他提出要從提升跨境服務水平,從法律援助、政策咨詢、技術專利訴訟、境內外融資等方面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支持,推動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逆全球化”持續發酵,國內受勞動力成本、環保等因素影響,產品出口成本優勢縮小。李東生認為,中國制造業全球化,必須要從輸出產品轉變為輸出工業能力,規避貿易壁壘,將自身優勢在全球實現更大價值。
數據顯示,作為較早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之一,TCL目前已在全球擁有43個研發中心和32個制造基地,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過去五年,TCL的海外營收從558億元增長到超1060億元,出口額從85.3億美元增長到149.7億美元。
從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開始,李東生已連續五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今年也已經是李東生連續21年履職參加兩會。今年兩會上,李東生還就網絡暴力治理、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制度等熱門社會議題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