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2月2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黃小贈介紹,根據生態環境部調度數據,全國已經累計排查24.5萬公里河湖岸線,查出入河、入海排污口近23萬個,將來隨著排查工作深入,數量還會繼續增加。目前為止,23萬個排污口約三分之一已完成整治。
黃小贈介紹,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按照《實施意見》工作部署,各地正在全面開展排污口查、測、溯、治各項工作,同時,進一步規范排污口設置審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近年來累計審批了入河排污口8000余個,備案入海排污口900余個。
黃小贈表示,排污口整治涉及的資金量比較大,尤其是涉及到管網建設、污水收集等這些工作都是需要真金白銀。這幾年各地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相關模式,吸引專業化的治理公司和社會資本參與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帶動了一批控源截污,環境基礎設施,流域綜合治理等方面的工程建設,發揮了社會資本的效應,并為穩住經濟大盤、促進經濟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小贈介紹,2023年目標任務是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太湖七個流域的干流和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要全面完成排污口排查。所有的排污口都要查出來,還要完成80%的溯源,以及30%的整治任務。
此外,黃小贈指出,這幾輪中央環保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也發現,有的地方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甚至都不到10%。出現這種情況的地方應該是在污染治理上做表面文章。當然,還有一些地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每天上萬噸污水直排,導致當地的一些重要水體,甚至是“母親河”變成了“納污河”,群眾對此意見比較大。
“水污染問題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究其原因還是一些地方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污染治理‘重面子、輕里子’,需要真金白銀投入的,比如說污水管網的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這些方面不作為、慢作為,甚至有的地方還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沒有從根本上下決心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不能容忍的。”黃小贈表示。
黃小贈稱,生態環境部將指導督促地方以突出問題為導向,追根溯源,加強系統治理,強化控源截污,通過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深入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措施,大幅降低入河污染負荷。
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22年,全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同比分別降低2.1%、6.8%。
針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黃小贈稱,“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組織各地全面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將群眾反映強烈、面積較大的4000余條農村黑臭水體納入國家監管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2023年,全國計劃完成800余條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相關任務已分解下達各省份。
2022年,生態環境部聯合財政部開展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作,對全國15個城市根據項目投資額和申報治理面積,給予2億元、1億元、5000萬元的分檔獎補。今年兩部門還將繼續遴選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