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呂雅萱
我國長期面臨大豆、玉米等主糧國內供應不足,依賴國外進口的問題。以大豆為例,2021年國內大豆自給率不足15%,相當一部分依賴于從美國、巴西等美洲國家進口,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國內大豆畝產100多公斤,而國際大豆畝產量是我國的3倍,接近400公斤。
究其原因,種子是核心——我國缺少高產的品種。
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緊迫的背景下,加速糧食“芯片”種子的升級培育,是近兩年我國三農領域的核心議題。
河南籌建種業集團
據河南媒體大河財立方報道,1月14日,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指出,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組建河南種業集團。
早在2022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組建河南種業集團這一計劃就被提出,并在過去一年多次出現在河南官方印發的三農文件中。2022年1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的意見》,提出支持河南種業集團在“中原農谷”種業基地落地,打造一批有核心研發能力的龍頭種企。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全省農作物種子企業數量約占全國8.7%,位居第一,但僅有秋樂種業一家公司于2022年底登陸北京證券交易所,2020年全省前20強種子企業銷售收入總額,僅占龍頭種子企業隆平高科當年銷售收入的80%左右。
河南是我國產糧大省,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糧食產量數據,河南以糧食總產量1357.87億斤低于黑龍江,位居全國第二。而糧食的“芯片”是種子,從過去一年間河南省政府面向種業的政策發布來看,河南種業集團或將在今年落地。
多省種業集團投資加速
河南只是近兩年加速種業發展的眾多省份之一。2021年7月9日,中央發布《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多個省份整合本地農研院、農業大學和種子企業資源,興建本省種業集團。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1-2022兩年間,全國有6個省份組建成立了省級種子集團,分別為四川、浙江、江蘇、河北、貴州和廣東,其中廣東成立2家,為廣東省種業集團和廣東畜禽種業集團。天眼查顯示,這些省級種子集團均為省國資委或省供銷總社出資并控股,注冊資本從9800萬人民幣到20億人民幣不等。
一些省份早先已經建立了省級種子集團,天眼查顯示,與河南相鄰的農業大省山東省屬種業集團注冊成立于2012年,而湖南農業農村廳100%控股的湖南省種子集團早在1981年就注冊成立。
多位農業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一個共識,我國堅持確保18億畝的耕地紅線,但耕地面積始終有限,解決未來我國糧食生產能力,還要靠提升種子品質。
從各省種子集團官網信息來看,種子集團起到在當地攏和技術、種企和資金的效用。以廣東省種業集團和廣東畜禽種業集團為例,集團由國資委控股的恒健投資投資,整合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技術資源突破種源問題。2021年9月,溫氏集團、恒健投資、華南農業大學簽訂協議,三方共同組建廣東畜禽種業集團,聚焦攻克生豬育種、白羽肉雞育種等領域的短板。
省級種業集團往往有多個下屬分公司,并設立種業發展基金。如山東種業集團旗下有雙佳農牧機械、昊泰實驗動物繁育、供應鏈管理在內的40多家權屬公司,細化聚焦在智慧農機、農業科技創新、智能農業等領域,且發起成立了規模3.72億元的山東現代種業發展基金。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認為,對于各個地區來說,氣候不同,所培育的品種也就不同,各地要有一個或者幾個大型的主導企業來推動本地產業發展,成立種業集團就是推動種業振興的重要手段。
他提醒,各地政府成立省屬種業集團,在充分發揮財政、金融、技術等資源優勢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發揮市場篩選機制,建立競爭機制,防止壟斷,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2022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國家育種聯合攻關總體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國選育推廣一批突破性的種子品種,讓主要糧食品種和畜禽品種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