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2023年中國經濟將重回復蘇之路,貨幣政策很可能繼續保持穩健寬松的基調,對實體經濟提供必要的支持。分析師預計,明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均會略超今年。
不過,和2022年總量工具和結構性工具共同發力不同,明年貨幣政策將更倚重結構性工具,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將是結構性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總量政策工具明年出現的次數大概率會少于2022年,分析師預計,2023年,央行最多降息一次,時間可能在第一季度。
對于人民幣匯率,分析師表示,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和美聯儲放緩加息步伐,明年人民幣匯率基本面將有明顯改善,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望企穩甚至升值。
新增貸款和社融規模有望超今年
中央經濟會議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分析師表示,這意味著在2023年中國經濟反彈過程中,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寬松的基調,不會轉向大幅退坡甚至收緊。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本周在界面新聞舉辦的一場直播活動上表示,至少在短期內,疫情對宏觀經濟還可能存在一定的擾動,同時,房地產行業尚未復蘇,仍將低位運行一段時間。再者,明年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會明顯減弱。
由此,“我們判斷2023年宏觀政策將保持一定的穩增長力度,這尤其在上半年會有明顯的體現。”他說。
央行日前也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12月17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要求,可以概括為“總量要夠、結構要準”。
他表示,“總量要夠”,就是貨幣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話還要進一步加力,除非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超出預期;“結構要準”就是要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王青認為,“總量要夠”的內在涵義是指2023年新增信貸和社融的規模不會低于今年,他預計明年新增人民幣信貸規模達到22萬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在34萬億元左右,均比今年略有增加,從而達到寬信用助力經濟回升的要求。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9.9萬億元,社融累計增加30.5萬億元。截至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周君芝的預測顯示,明年新增信貸規模22萬億元,新增社融35.8萬億元。她指出,在政府加杠桿的情況下,2023年社融總量持平或略好于2022年是比較合理的。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也表示,穩增長需要信用支持,社融擴張不可能僅僅寄希望于企業和居民自發修復,一定要政策外力來驅動。預計2023年寬信用比2022年更有力度,明年社融增速不會低于11%。
最多降息一次?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而去年則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分析師表示,從“靈活”轉向“精準”,意味著未來更需要關注經濟修復中的結構性問題,貨幣政策將更倚賴結構性工具,降息降準等總量工具使用的頻率可能減少。
2022年,央行強調的是“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年內兩次下調政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還加大了對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使用,不但對原有的一些專項再貸款額度進行擴充,還創設了更多階段性的專項再貸款,涉及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改造等領域。
“隨著防疫政策優化措施落地后基本面穩步修復,我們預計總量政策工具將趨于謹慎,而類似于科技創新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將持續發力。”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
王青也表示,在明年經濟增速較大幅度的反彈前景下,央行實施降息降準的概率會比今年低很多,但是針對房地產的定向降息一定會持續,5年期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還有下調空間。
他還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重點在于引導金融資金向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投放,除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房地產行業也會是政策支持的一個重點領域。
除了經濟修復的預期外,分析師還指出,當前,無論是利率還是存款準備金率都已經處在較低水平。從準備金率看,央行近幾次降準公告均提到“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這意味著5%可能就是央行心目中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限。目前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7.8%,離5%的下限還有不到3個百分點的距離。
從利率水平看,央行和銀監會官員多次提到目前企業貸款利率已降至數十年來最低水平。比如,央行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05%,為有統計以來最低值。另據銀保監會原副部長級干部于學軍透露,目前銀行對企業新發放貸款的平均利率降至約4.12%,已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分析師表示,受疫情干擾,明年一季度穩增長壓力仍較大,央行可能會在一季度調降一次政策利率,而后,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地產復蘇、內需回暖,降息可能性很小。
孫彬彬指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從內部而言,今年M2持續高增;外部而言,強調匯率穩定。這顯然是(中央)有適度控制廣義貨幣增速的意圖,所以預計明年降準降息或各一次。”他說。
孫彬彬還表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此次會議沒有任何相關表述,由此,我們認為降息周期存在2023年內結束的可能。”他稱。
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覃漢也表示,目前來看一季度穩增長壓力較大,降息或落在一季度,而后在防疫政策優化、地產企穩回升的背景下,如果內需回暖甚至過熱,價格型工具很難出臺。
人民幣匯率企穩回升概率很大
今年迄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約8.7%,期間最大跌幅達13%。分析師指出,導致今年人民幣匯率大幅走低的兩個因素——強勢美元和國內經濟復蘇受阻——都已發生變化,且正在朝利好人民幣匯率的方向發展,明年人民幣匯率再現大跌的可能性不大,有望企穩甚至回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人民幣漲跌主要取決于中國經濟基本面,明年中國經濟復蘇或為人民幣匯率反彈甚至反轉創造有利條件。他強調,更重要的是,經濟的恢復最終能否體現為就業形勢的實質性好轉,以及既無通脹也無通縮之虞的物價穩定,否則人民幣匯率仍會面臨跌宕。
王青則更為樂觀。他表示,在美聯儲加息放緩的背景下,美元指數大概率易下難上,從國內基本面看,經濟也將擺脫疫情的影響逐季回升,同時物價有望保持穩定。由此,“我們判斷,2023年人民幣對美元匯價中樞會從當前7.0左右上升到6.6附近,也就是升值5%左右。”
“當然,匯率是出了名的測不準,很多因素直接地間接地都會對它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我們建議明年要大家要密切關注中美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波動以及國內房地產市場運行,這可能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重要的影響。”他說。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預計,從明年二季度開始,在美元指數壓制消退、中國經濟在全球相對地位走強的背景下,跨境資本將再度回流中國,屆時人民幣有望穩定甚至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