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子
什么是女性主義?它真的可以解決我們所面臨的難題嗎?這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女性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關于性別議題的討論熱度比過去明顯熱烈的多,女性的生存環境和上升空間等難題開始被眾人所看見。
如同上野千鶴子曾說過的“女性主義絕不是弱者試圖變為強者的思想;女性主義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于是,我們開始意識到,女性主義是以一種非常具體的處境出現在人們面前,比如自我成長、婚戀問題、職業發展、育兒矛盾等等。
當我們談論女性主義的時候,無非是希望更多女性不將自己擺在弱者位置,而是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環境及擁有的能力,并期望女性得到與男性平等的機遇與權利。
事實上,無論國內外,女性主義一直行走在路上,且已有諸多女性為此勇敢發聲,無論這個聲音微弱還是嘹亮,這種力量都讓人尤為欽佩。尤其是在當下,我們可能比以往更需要這種女性主義的聲量。
然而,這個話題討論至今,或許還有人不明白何為女性主義?以及女性究竟在奮爭權利的過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為此,TOPHER將行走在路上的女性主義集結成為了今日的特別策劃,讓我們一同感受女性的力量。
PART 1 當女性開始看見
如同被網住的金絲雀一樣,女性同樣被社會打造的鐵網所圍困。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女人可能都會一次次遇到堅硬的“金屬絲”,從小到大,從單身到為人妻、為人母,直至年老體弱,她們遭遇了各方勢力聯結而成的壓力之“網”。
當女性將社會的期望內化,想要“做個好女人”并招人喜歡時,這些行為就會起到進一步強化壓迫的作用,讓她們難以飛翔。如同上野千鶴子所說的:“女孩總是容易當優等生,當老師的寵物。畢竟,不辜負周圍人的期望,也是女性的‘美德’之一。而優等生會有這樣的習慣,習慣察言觀色,盡量滿足老師和父母的期待。”
于是,在這樣的自我意識強化促使下,女性默認走上了循規蹈矩的人生之路,她們被要求聽話、溫順甚至是犧牲自我,比如無償承擔起家務、育兒、看護等瑣碎事務。
然而,由于這些勞動沒有產生貨幣價值,往往會導致女性的付出不被看見,不被重視,最終引發關系嚴重失衡。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作者: [日本] 上野千鶴子 / 田房永子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明室Lucida
女性主義是什么?為什么我們需要女性主義?如何用女性主義進行思考?
圍繞上述種種問題,日本著名學者上野千鶴子與知名漫畫家田房永子,開始了一場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課堂。她們用幽默的語言、傳神的漫畫,回溯女性主義的發展歷程,暢談母女關系、性、工作、婚戀、育兒等日常生活中的議題,駁斥關于女性的刻板偏見。
這堂課不僅開啟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訴我們:女性主義,不僅僅關乎女性,更關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本書是繼《厭女》《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在中國出版之后,上野千鶴子備受期待的新作。它也是上野千鶴子第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女性主義普及讀物。不像她比較艱深的學術著作,本書語言幽默平實、通俗易懂,在輕松的對談形式中向大眾普及女性主義的內涵。
面對當今社會中女性仍然面對的諸多不公與困境。上野千鶴子從自身的經歷著手,將女性主義放置在個人生活的背景中,再輔輕松的漫畫形式,讓讀者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一次女性主義的洗禮。
PART 2 當女性開始覺醒
要想成為一個新鮮鮮活的女性,總要與社會長期以來所建立的迂腐思維告別。
數十年前,《半邊天》欄目中,一個來自陜西農村的女性劉小樣表示,“我寧可痛苦,不要麻木”。面對主持人,她說:“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滿足。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這就很好了。我不滿足這些的,我想要充實的生活,我想要知識,我想看書,我想看電視,從電視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東西——因為我不能出去。”
她是幸運的,因為開始覺醒。她又是不幸的,因為無法出走。如同劉小樣一樣,大多數女性會在某個時刻進入“覺醒期”,比如遭遇情感問題、前途問題、財務問題、家庭問題時。
而覺醒意味著清楚且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種覺醒勢必伴隨著孤獨。對于深陷痛苦而持續壓抑的女性來說,破解方法則是深刻地明白自己的處境,這也是覺醒的開端。
當女性學會反求諸己,而不是向外求,才開始了真正的改變。盡管改變過程中面臨許多令女性停滯不前的困難,但TOPHER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努力嘗試面對自己,忠于自己,成為自己。就算痛苦,也要一起清醒地向前走,哪怕只是一小步也算是覺醒的一步。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醒來的女性》
作者:[美] 瑪麗蓮·弗倫奇
譯者:余莉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米拉是一位喜愛讀書的小鎮女孩,從小就是個獨立而聰明的孩子。她十四歲讀尼采和潘恩,開學第一天就學完了全部課本,學校只得讓她跳級。可身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是“打字員”,人生的主題則是“家庭”。
母親對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個好人家”。在這樣一個封閉的小地方,她的聰明和獨立卻使她成為異類。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樣草草結婚,學做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生下兩個孩子,努力讓自己做一位“賢妻良母”。
在這樣的人生步驟下,她住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房子。她舉止優雅,總是面帶微笑,丈夫也有著體面的工作。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靜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聲地崩潰……
崩潰過后自然面臨重組,經歷自殺未遂的米拉逐漸開始尋找自我,入讀哈佛、結識一群極富力量的女性朋友,她開始發現生活中的其他可能。
《醒來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國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鳴,潸然淚下的小說。書中那些性格各異、身份各異的女性,仿佛就是我們的母親和長輩,是身邊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每當看到她們的境遇時,你也會一同笑、一同哭。
正是這種共鳴,無數女性認為這本書寫出了她們一直被壓抑的內心世界,甚至改變了她們的一生。因此,《醒來的女性》也被稱為“小說版的《第二性》”,不得不說,這種覺醒的意義是無與倫比的。
PART 3 當女性開始發聲
女性能夠獲得真正的公平嗎?恐怕在生育層面就難以與男性達成平衡。
無數女性選擇生育就意味著暫時中斷職業生涯,即使回歸職場,可能也要面臨不小的歧視,因為人們總是認為女性過于情感用事、甚至是無法兼顧職場與家庭事務。
再加上女性對自我的要求和約束,使得她們從成為媽媽的那一刻,就擔負起了過多的育兒責任,并默認拋棄一部分自我才可以成為好媽媽。
事實上,過去的她們本是高學歷、高收入職業女性,本該在職場上大展身手;過去的她們是高喊Girl Power的一代,不做賢妻良母,只希望追求事業家庭雙豐收;然而,如今卻被迫成為家庭主婦,職業競爭力被進一步削弱,回歸家庭看似出于自愿,實則沒有選擇。
她們支持伴侶的高強度工作,獨力承擔育兒和家庭事務,卻成為外人眼中游手好閑的闊太太,家人眼中的寄生蟲和仆役。她們努力展現自信與平衡,但壓抑和憤怒從未消失。
圖片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薦書:《回歸家庭?》
作者:[英]沙尼·奧加德
出版社: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國
她們曾經是律師、會計師、教師、設計師、記者、醫生、出版商、學者……有著高額的薪水和遠大的職業前景,最終卻有了一個共同的歸宿:全職家庭主婦。
作者沙尼·奧加德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倫敦女性及其伴侶進行了深入采訪,這些女性為了照顧孩子回歸家庭,而丈夫則繼續從事高薪工作。媒體和政策鼓勵職業女性維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構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關系。
而女性們面對的現實情況卻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職場文化、對家庭婦女的污名化和對育兒事務的貶低……她們犧牲了事業,結果發現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風港。
沙尼向我們揭示了性別平等口號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間的巨大落差:自主選擇的背后是結構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則是深深的憤怒和失望。《回歸家庭》希望能夠傾聽這些女性的心聲,并以此為起點,幫助她們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獲得遲來的、真正的平等。
PART 4 當女性開始抗爭
2017年,美國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等人針對金牌制作人哈維·韋恩斯坦發起反性侵、反性騷擾、反對受害者污名化的強勢浪潮。
很快,這一浪潮從歐美擴展至亞洲地區,如日本、韓國等地。早在浪潮來襲前,日本記者伊藤詩織召開記者會,指控東京廣播公司時任華盛頓分社社長山口敬之性侵事件。2022年,這起案件終于塵埃落定,伊藤勝訴,將獲近332萬日元賠償。然而,她心理及身體所遭受的痛苦是金錢所不能彌補的。
在韓國,這一浪潮同樣翻天覆地,從文化界到政界,諸多社會名人被性侵丑聞擊倒,如知名導演金基德等等。
女性的力量是強大的,當她們不再默默承受,當她們勇敢說出自己的經歷,當她們開始學會抗爭,勝利就不再是觸不可及的未來。
圖片來源:影片官方
薦影:《她說》
主演:凱瑞·穆里根 / 佐伊·卡贊 / 派翠西婭·克拉克森 / 安德魯·布勞爾 / 詹妮弗·艾莉等
故事聚焦《紐約時報》女記者喬迪·坎托爾(佐伊·卡贊 飾)與梅根·吐赫(凱瑞·穆里根 飾),她們聯手撰寫了這個世代最重要的一篇報道,進而揭發了好萊塢數十年來默許的性侵真相,也永遠改變了美國文化。
這部影片根據暢銷書《她說》(She Said: Breaking the Sexual Harassment Story That Helped Ignite a Movement)改編。
2017年,喬迪·坎托爾和梅根·吐赫首次揭露了哈維·韋恩斯坦的大量虐待行為。這是一項不朽的新聞成就,她們的報道為女性打開了一扇門,讓深受韋恩斯坦及后來被曝光的許多其他虐待者欺凌的幸存女性得以大聲說出自己的遭遇。因為這份報道,坎托爾、吐赫和法羅共同獲頒普利策獎。
乍一看,影片似乎只是流水記錄一篇報道的出爐,然而這背后卻包含著女性無窮的力量:敢于抗爭、勇于揭露事實的女性記者、不惜揭開傷疤只為提供更多證據的受害者等等,影片將女性的困境與揭露真相的艱難表達得極為真實。恰恰正是這種真實,才讓人們看到了女性的抗爭力量。
PART 5 當女性開始團結
在女性抗爭的過程中,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視,那就是“Girls Help Girls”,這個女性團結互助的世界,已經悄然而來。
比如為了救助與孩子被迫分離的媽媽,“紫絲帶媽媽”群體互助小組成立,大家彼此扶持、互相鼓勵;
比如疫情期間,生理期衛生用品供給小組的成立,為女性尊嚴樹立了一個安全的港灣;
比如演員熱依扎獲獎時對月嫂誠摯表達的感謝,讓我們看到了女性互助的另一種可能;
比如那些用口紅、鑰匙劃掉廁所門板上的代孕、取卵廣告的女性;
比如所有女性的守望相助,讓加害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受害者得到了應有的道歉等等。
正是由于互助,才讓愛得以傳遞。的確,這個世界是有些艱難,但幸好,還有Girls Help Girls。
圖片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薦書:《相助》
作者:[美] 凱瑟琳·斯多克特
譯者:季凌婕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22歲的白人女孩斯琪特剛從大學畢業,她夢想成為作家,但她的母親卻希望她早點嫁人。
斯琪特的朋友希莉正在起草一份倡議書,她擔心黑人身上帶有病毒,提議各家各戶為幫傭另蓋廁所——當時幾乎每個白人中產家庭都有一位黑人幫傭。
對此感到不平的斯琪特找到兩位幫傭——帶大了17個白人小孩的艾比琳和廚藝超群的米妮,希望她們鼓起勇氣,講出為白人家庭工作的真實經歷。她還想收集更多故事并寫成一本書,為黑人幫傭發聲。在那個黑人和白人在公交車上必須分開就座,甚至不能去同一家商店購物的年代。
正是斯琪特這種大膽的舉動讓她自己、艾比琳、米妮,以及很多人的人生就此改變……由她們組成的女性力量正義聯盟,以自己的方式,一一揭露出當時美國的種種不平等問題。
本書作者凱瑟琳·斯多克特1969年生于美國密西西比州,《相助》是她的小說處女作,出版后一鳴驚人,屢創銷售紀錄,使她一躍成為頂級暢銷書作家。
正如她在書中所表達的:當你勇敢做自己,全世界都會幫你。她也希望將這種理念傳達給所有女性,讓她們勇于成為自己。
尾
女性主義一直都行走在路上,
盡管前行的過程艱難且漫長,
但我們還是希望竭力讓這個世界變好一些,
變溫暖一些,
變得更有力量一些。
也希望所有女性可以意識到,
只有自我覺醒,自我發聲,
自我抗爭,不斷互助,
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平等、更加安全的世界。
女性主義的道路,
并非花團錦簇,也不會一直荊棘遍布,
但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一定能夠抵達終點。
TOP HER | 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