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6152億元,同比少增2110億元,且大幅低于預期。分析師表示,居民中長期信貸需求不足是人民幣貸款大幅少增的主因。
央行數據還顯示,受新增貸款和政府債券凈融資兩項拖累,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9079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097億元。截至10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1個百分點。
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8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850億元,新增社融1.75萬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界面新聞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一方面與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居民信貸需求尤其是中長期信貸需求大幅萎縮。
央行數據顯示,10月,居民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減少180億元,同比下降482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12億元,同比下降93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32億元,同比少增3889億元。
梁斯指出,居民短期貸款減少,說明消費意愿依然疲弱;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少增,意味著房地產市場依然萎靡,9月樓市交易回暖的態勢并未在10月得到延續,這與房地產交易高頻數據相符合。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的數據顯示,10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成交套數為1077.78萬平方米、9.79萬套,同比下降18.03%和22.7%,降幅均較9月擴大5個百分點左右。
除了房地產因素外,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和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都表示,疫情反彈擾動經濟運行,對工業生產和居民消費影響較大,抑制了相關信貸需求。
企業部門上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626億元,同比增加152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843億元,同比多減155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623億元,同比多增2433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905億元,同比多增745億元。
王青指出,企業中長期貸款韌性很強,表明寬信用方向明確,但票據沖量現象抬頭,說明企業信貸結構有所惡化。
“10月企業中長期貸款環比季節性少增8865億,同比多增2433億,雖較上月多增幅度收斂,但明顯強于整體信貸表現,顯示企業中長期貸款韌性很強。”他說,主要原因是當前政策面對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保持較高的支持力度,包括9月底第二批3000億元基礎設施基金投放完畢、央行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等,再加上2000億元保交樓專項貸款加速落地,都會對10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形成較強支撐。
梁斯表示,企業中長期貸款延續了8月以來同比多增的態勢,顯示實體經濟在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支持下有所恢復,但短期貸款多減、票據融資多增,說明依然存在“以票充貸”現象,也顯示短期內企業對經濟預期有所走弱,經濟恢復發展基礎需進一步穩固。
社融方面,導致社融增量同比大幅減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3321億元,二是政府債券凈融資同比減少3376億元。截至10月底,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3%,較上月放緩0.3個百分點,創今年5月以來新低。
梁斯表示,由于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大幅前置,下半年政府債券融資同比明顯放緩,預計這一現象將持續至年底。
對于M2增速的回落,梁斯表示,主要由于繳稅因素所致。“10月通常為繳稅大月,當月新增財政存款達1.14萬億元,這對M2帶來抽水效應。”他說。
王青表示,在季末透支效應退去、財政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增長取向的帶動下,11月新增信貸有望恢復同比多增,各項貸款余額增速也將恢復上行,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仍是主要增長點,這也是當前寬信用的一個主要發力點。
他還表示,11月國債到期量將大幅下降,對社融數據的下拉效應會相應減弱。“不過,去年11月仍是專項債發行高峰期,今年10月加發的5000億元專項債基本發完后,11月再度面臨專項債發行斷檔問題,或會對月度新增社融數據形成一定拖累。這意味著11月社融數據仍有可能同比少增。我們判斷,年底前寬信用將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發力和商業銀行貸款多增。”
鄭嘉偉表示,隨著中央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未來疫情防控對經濟的約束將進一步減弱,加上地產債融資逐步恢復,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我國經濟恢復發展基礎進一步穩固,社融會逐步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