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柯言
11月7日,在由界面新聞主辦的2022REAL科技大會上,聯想創投集團董事總經理梁穎分享了聯想創投的投資邏輯,以及她對硬核投資的未來展望。
作為企業戰投,聯想創投的投資領域與聯想“端—邊—云—網—智”的主營戰略高度相關,新計算、AI for Science、生命科學、上天入海,這些聽起來頗具前瞻性的詞語,正是聯想創投目前聚焦的領域。
據悉,聯想創投80%的項目都聚焦硬核科技,另20%則瞄準原始創新,即“從無到有、從0到1,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和顛覆性的技術和機會”。
新計算是聯想創投當前最重要的投資方向之一。梁穎提到,由于傳統的馮· 諾依曼架構正遭遇極大挑戰,加之摩爾定律失效、硅基芯片制程逼近極限,傳統計算行業正在等待一輪革新。與此同時,智能汽車、AI、VR、機器人等場景也催生了對算力的需求,計算從未被抬至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
新計算涵蓋多元異構、RISC-V、存算一體、量子計算等多個賽道。梁穎表示,盡管這些技術目前仍在科研階段,離商業化還有較長一段時間,甚至超過5至10年,但這些技術決定著未來,布局早期新計算賽道是不可忽視的機會。
聯想創投關注的另一大領域是AI for Science,指的是用人工智能的工具來解決傳統的科學問題。它最大的想象空間在于,能夠改變過去科學研究依賴于少數頂尖科學家的局面,使傳統的科學研究過程更加自動化、規模化、并行化、數據化以及可預測化,以更高通量的方式,做更了不起的科學研究。
目前,AI for Science在生物科技、新能源、半導體、材料研究、合成農業、環境科學、天體物理等賽道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最典型的例子是AI驅動的生物計算。傳統的藥物研發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至少十億美金的投入,而且失敗的概率極高,而AI變革的藥物研發可以大幅提升藥物研發的效率,縮短時間,降低風險與成本。
生命科學也是聯想創投看好的一大投資方向,典型的代表是腦科學。梁穎認為,人的大腦有上千億的細胞,是一個非常復雜、精密的系統。但實際上,人對大腦的認知是非常淺顯的,至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
梁穎表示,腦機接口和圖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知腦,神經調控跟基因治療可以讓我們嘗試去保護腦,進而開發腦。“未來也許大家都可以變得非常聰明,智商都超過200,這是腦科學帶給我們的,而類腦技術則可以讓機器變得像人一樣智能。”
生命科學的其中一個方向是合成生物學。在梁穎看來,合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第三次革命,它實現了從理解生命到創造生命的革命,是一個真正的顛覆性的機會。目前,合成生物學已經逐步取代傳統的化學合成,應用于現在的生物醫藥、消費品、化學品、新能源、醫療大健康、農業等賽道。
“想象一下,當我們所能接觸到的認知的60%-70%以上的物質,包括糧食、石油這些必需品,未來都會由生物來合成,困擾著人類數個世紀的糧食和能源問題,可能都會得到徹底的解決。”梁穎表示。
最后一個方向是商業航天。聯想創投的觀點是,這個賽道里市場量足夠大,而且太空的資源與軌道、頻率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其中的核心部件、發射服務、衛星研制,到運營到應用都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尤其在應用端,傳統的通訊、導航、遙感已經非常成熟,未來人們可以去太空旅行、進行太空資源探索。
“面向未來十年,我們認為中國會快速進入到科技創新的偉大時代。圍繞著科技創新的方方面面,都會有非常多的優秀創業者出現,我們也非常愿意與這些最優秀的創業者一起去攜手共贏科技的美好未來。”梁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