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詩琪
11月7日,在界面新聞主辦的2022 REAL科技大會上,華為智選車戰略總監王連軍發表《AITO:把智慧帶進汽車》主題演講。據他透露,AITO問界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破萬,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銷量達到了12018臺,在新勢力車企中做到當月市場第一。
據王連軍介紹,華為最早做通信網絡起家,2011年前后真正進入to C消費者領域,當時智慧出行被列為華為消費者終端的五大戰略方向之一。2019年,華為計劃進入汽車領域;2021年12月,與重慶賽力斯共同發布AITO問界品牌。截至目前,AITO問界共發布了三款車型,并在今年8月達到了單月銷量過萬的紀錄。
“這并不是AITO問界對未來追求的終點。”王連軍說,華為希望利用過去在ICT與消費領域的優勢,給消費者帶來極致的產品。
王連軍從華為定義、華為設計和華為品控三方面介紹了華為做車的理念。
從定義來看,他認為汽車與手機快消品不同,其生產和使用周期更長,購買也不像手機那樣感性,這要求廠商對用戶需求有足夠的洞察。例如華為做零重力座椅,盡管研究證明零重力座椅對人體舒適度與健康有益,但實現過程很有挑戰性。公司找了全新的部件供應,第一次將零重力座椅帶入商用車。上市至今,該座椅選裝率在70%以上,平均每天每臺車使用兩次。
設計方面,王連軍強調,華為過去十余年建立了做消費品的專業設計團隊、研究所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華為認為高級感應是純凈簡約的,設計上堅持做減法而非加法。
在品控方面,王連軍稱傳統車企沒有“beta”概念,華為則在上市前進行了大量用戶試用,反饋問題并和供應商對接優化。此外,華為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手段補齊傳統工廠難以避免的疏漏,例如車輛生產和總裝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線束接插,這些線束接插的緊密與否,可能短時間內并不會影響車輛的正常使用,但長期的抖動和顛簸很容易使得接插不緊密的點位產生松動現象,從而引發諸多質量風險。
針對此類問題,傳統車廠大多通過人工目視和觸檢的方式對關鍵點位接插的緊密性進行判斷和檢驗。華為則是將南方工廠手機制造中采用的AI識別方式移植到汽車生產中,通過人工手持手機進行輕量化拍照,再利用AI圖像識別算法,同時依靠大數據能力來校對關鍵線束接插點位的有效性,從而避免了人工檢驗過程中的疏漏,實現了異常攔截率100%的效果。
王連軍表示,過去的汽車行業積累了精益制造與供應鏈體系能力,但未來是軟件定義汽車,智能化是汽車產業的終局。華為內部的共識是,“要選擇復雜的硬件結構和軟件結構去做”。預計到今年底,華為和賽力斯將共建超過1000家AITO體驗店和用戶中心,目標是三年之內將AITO問界打造成全球高端智能電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