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9月28日,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界面新聞提問時表示,鼓勵各地開展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總結提煉經過實踐檢驗且行之有效的創新經驗,探索將健康風險防控融入環境管理工作。
生態環境部2022年7月底正式印發《“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簡稱《規劃》),這是“十二五”以來,生態環境部關于環境健康工作印發的第三個五年規劃。其中提出加強環境健康風險監測評估、大力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持續探索環境健康管理對策、增強環境健康技術支撐能力、打造環境健康專業人才隊伍等任務。
生態環境部此前指出,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具有危害大、隱蔽性強、潛伏期長、影響因素多、因果關系確定難等特點。對具有高健康風險的環境污染因素進行主動管理,從源頭預防、消除或減少環境污染,是最大限度地防止健康損害問題的發生或削弱其影響程度的有效手段。
別濤表示,機構改革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在上海市、成都市、江蘇省連云港市、浙江省云和縣、山東省五蓮縣、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特區等六個地區開展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工作,在環境風險分區分級、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探索環境健康風險管理。
同時,生態環境部通過監測、調查、研究和環境綜合治理效果評價,初步掌握了重點地區、重點流域和重點行業主要環境問題及其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變化趨勢,篩選出了一批具有較高環境健康風險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別濤指出,環境健康問題非常復雜,在科學層面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十一五”以來,生態環境部連續多年實施重點地區環境健康調查和監測,積累了一批基礎數據,可用于識別高環境健康風險地區、行業及污染物,以及預測環境污染影響人群健康的發展趨勢、實施環境健康風險管理。利用好這些研究成果,建立健全以維護公眾健康為核心的精細化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是“十四五”時期環境健康工作需要重點推進的方向。
“生態環境好不好,直接關系公眾的身體健康”,別濤表示,2005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的原則,持續推動環境健康工作,并取得積極成效。生態環境部探索構建環境健康管理制度體系,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制定實施《國家環境保護環境與健康工作辦法(試行)》和3個環境健康工作五年規劃,并將環境健康標準納入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發布了現場調查、暴露評估和風險評估等14項技術規范。
此外,生態環境部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環境健康素養概念。2018年組織完成了首次居民環境健康素養調查,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評價指標納入健康中國行動目標。此次《規劃》則將提升公民環境健康素養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旨在通過提升公民環境健康素養,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的價值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了解生態環境保護與健康風險防范必要知識,踐行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備一定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自身健康的行動能力。
別濤表示,良好生態環境是人類健康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何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把環境健康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努力探索。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著力實施《“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并加強與衛生健康、科技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持續深化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工作,加快推進環境健康管理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