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子
伍爾夫曾經說過:“男人反對女性解放的歷史,也許比女性解放本身更有意思。”
前不久,一女孩將坐高鐵無法買到衛生巾反饋至官方平臺。對此,鐵路12306回應稱,高鐵上衛生巾是不正常售賣的,屬于私人物品。此事一出,引發了對于“高鐵是否應該售賣衛生巾”的激烈討論。
有人認為女生既然明知道例假的存在,就應該提前準備;有人認為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巨嬰行為,沒人應該為她的粗心大意負責;有人說供應衛生巾才是女性特權......
無獨有偶,在近期的熱播劇《東八區的先生們》中出現了調侃女性月經的臺詞:“女人是最可怕的動物,萬年流血不死的”。不僅如此,“女人瘦的好看,胖的好使”等侮辱性臺詞也不在少數。一時間,網友的怒火被成功點燃。
細細看來,無論是那些反對供應衛生巾的聲音,還是對女性抱有審視的目光,無一不體現了男性對女性所欠缺的基本共情。
與此同時,女性的日常需求被忽略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事實,她們的尊嚴感一再被挑戰,被壓低,直至不被看見。
女性應該如何正視存在的不公,并勇于打破它?她們又該如何重塑尊嚴?希望在本期的TOPHER特別策劃中,你能找到一絲方向。
PART 1、正視“看不見的不公”
從校園到職場,從孕育到患病,不限地域、不分階層的海量事實與數據,揭示了一個巨大但少有人提及的真相:我們的世界由男性設計,為男性設計。
比如廁所設計不考慮女性需要更長的如廁時間、空調溫度設置以男性的代謝率為準、手機尺寸以男性手掌寬度為前提、公交路線忽視了女性出行習慣、藥物實驗不顧男女生理特征的種種差異,同樣的產品,女性服用后效果遠不如男性、女性承擔了75%的無償照護工作,卻休息得更少,得不到報酬,缺少社會支持……
在大量看似“性別中立”的規則背后,男性被視為默認選項,女性卻被視而不見。這真的公平嗎?要知道,世界對女性的忽視或威脅,或許存在于每一次凝視及你我生活的每一處隱秘角落。
圖片來源:新星出版社
薦書:《看不見的女性》
作者:[英] 卡羅琳·克利亞多·佩雷斯
譯者:詹涓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你意識到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適,但你卻束手無策。《看不見的女性》一書以獨特視角解釋你的不適、困惑和憤怒,并提供了改變的切實建議。
本書作者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曾出版女性群像傳記《像女人一般》,入選多家媒體年度好書;2019出版《看不見的女性》,此書被翻譯成30種語言,獲得英國書店獎最受讀者歡迎好書、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金融時報》及麥肯錫商業圖書獎等重要獎項。
寫作之外,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積極推動男女平等和社會正義,包括讓簡·奧斯丁成為英國女王之外的第一個英鎊紙鈔女性肖像;在雕像全為男性的英國議會廣場上為婦女參政論者豎立雕像,紀念英國女性在1918年獲得選舉權;促使推特更改關于網絡暴力和威脅的處理程序,極大改善了公共討論空間。
同時,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被譽為“掌握數據的波伏娃”,用數據和事實展現了女性被忽視、壓榨和威脅的一生。
在《看不見的女性》一書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有一種即將噴涌而出的憤怒不時浮現,這種語言和數據的分量或許能讓你進一步正視女性的困境。
PART 2、找回應得的權利
在“性別議題”總被污名化的當下,似乎高喊正視女性權力的人都被打上了極端的標簽。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非也。
真正的女權主義并非擠占男性的生存及權利空間,而是拿回自己應得的權利,這一核心似乎一直都被對立面所忽略。如同高鐵供應衛生巾并未壓縮或影響到男性的需求一樣,部分群體大可不必跳腳高喊為何要照顧女性特權。
事實上,積極糾正世界上的結構性不公正現象,應該是所有人共同承擔的義務,無論你是什么性別。
我們希望女性,擁有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權。
我們希望女性,有權發聲,且這一權利不容置疑。
我們希望女性,即使在動搖的時候,也依然可愛。
如果說,客觀存在的不公是擋在女性面前的藩籬,那么我們必然需要一把“長劍”披荊斬棘。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應得的權利》
作者: [澳]凱特·曼恩
譯者: 章艷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應得的權利》是康奈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的振聾發聵之作。在本書中,她融合女性主義、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來引起高度關注的社會事件,案例涉及醫療系統、家務勞動、性暴力、公共事務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處處可見的性別不正義現象。
從中我們將看到,男性如何僅僅因為性別而獲得系統性的優勢和特權,從而打壓女性應得的權利,并對女性造成傷害。
通過本書,凱特·曼恩不僅為我們理解厭女癥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框架,也為我們構建了一個世界愿景——在這個世界里,女性和男性一樣有權得到關注和關心。
凱特·曼恩被稱為“21世紀的波伏瓦”,她是康奈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曾長期為《紐約時報》《波士頓評論》《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等刊物撰稿。2017年,出版首部作品《不只是厭女》(Down Girl),在學術界獲得極大反響,引起了轟動熱議。2019年,英國《前景》雜志將她評選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應得的權利》也是她的最新作品。
本書的最后,凱特·曼恩表示女性有權獲得身體的自主權;有權以各種方式使用和享受自己的身體;有權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面對不公正的現象時敢于站出來反對;有權變得強大,去爭取自己應得的權利。
PART 3、勇敢地做一次自己
兩年前,鄭州阿姨蘇敏決定“逃離”婚姻生活,下定決心為自己活一次,于是她選擇開車自駕周游全國。
因為這次“出走”,她登上熱搜,引發諸多關注。隨后,蘇敏阿姨將自駕過程發到網上,成為了一名知名博主,并收獲了百萬粉絲。
今年,蘇敏阿姨中秋節回家面對的卻是丈夫的接連質疑及諷刺:“你還知道回來?”“混不下去了是不是?”“過路費兩趟多少錢?拍啥拍,拍了我也不怕。”期間還伴有諸多發泄情緒的行為。這樣的舉動讓蘇敏徹底心寒,并打算向丈夫提出離婚。
一直以來,勤勤懇懇為家庭付出的老一輩女性,即使面對不堪雜亂的婚姻生活,依然選擇隱忍。而蘇敏卻用“出走”和“離婚”的決定,為平靜的湖水投去了重磅炸彈。
她從未將想法停留在腦海中,而是付諸行動,并為后來想要得到生命舒展的女性提供了一種可參照的路徑。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
薦書:《一間自己的房間》
作者:[英] 維吉尼亞·伍爾夫
譯者:于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女性要想獲得自由究竟該怎么做?由維吉尼亞·伍爾夫所著的《一間自己的房間》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作為享譽世界的天才女作家,伍爾夫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驅。她原名艾德琳·維吉尼亞·斯蒂芬,生于英國倫敦的文藝之家,9歲時嘗試寫作,用詞語代替玩具。
13歲時,母親因病去世,22歲時父親去世,接連的變故給伍爾夫一生帶來了揮之不去的悲痛,并造成她兩次精神崩潰。于是,文學創作成了伍爾夫的救命稻草,她相繼寫出《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奧蘭多》《歲月》《幕間》《一間自己的房間》等經典杰作。
在本書第一章節,伍爾夫就拋出了一個觀點:“女人想要寫小說,她就必須有錢,還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這句話也被視為當代女性的至理名言。
的確,20世紀初女性群體的窘況不僅僅是生兒育女這一問題,同時還面臨有限的教育資源,及不被承認的財產權等。
在根深蒂固的男權制度的全面壓制下,真實的女性形象被一再污名化或掩蓋。如何通過經濟自由,從而享有發聲自由及創作自由,是伍爾夫在本書中一直反復強調的。
或許,女性獨立方式得從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開始,因為只有獨立而自由的靈魂,才是幸福之源。
PART 4、不如再勇敢前進一步
十九世紀,女性群體的地位極其低下,在美國,她們被稱為“屋子里的天使”, 只能在這一方天地中繪畫、下棋、彈琴等等,她們所做的所有都是為了嫁給一個合適的丈夫。
換句話說,她們是丈夫的附屬品和私人財產,甚至是一個美麗的家庭裝飾品。
幸運的是,依然有不少女性在奮斗掙扎,部分人從不屈服于社會對她們的束縛,她們不斷抗爭,為女性的權益而奔走。
在這些引領者的榜樣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大聲表達自己,并積極參與女權運動。
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縱使長路漫漫,縱使荊棘遍野,女性仍然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音。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
薦書:《女性的引領》
作者:[美]梅格·沃利策
譯者:李玉瑤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這是一個關于引導者和追隨者的故事,因為所有人的內心都渴望被拉向光明:格里爾是一個害羞的大學新生,遇到了一個她希望能改變她生活的女人——費絲·弗蘭克,六十三歲的年紀依然具有耀眼的說服力和優雅的氣質,幾十年來一直是婦女運動的核心支柱,是激勵他人、影響世界的人物。
在費絲的帶領下,格里爾走上了她一生中最激動人心的道路,一條與她的人生和愛情交織而行的道路。
《女性的引領》由美國小說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梅格 沃利策撰寫,這是一部關于權力與影響、自我與忠誠、女人與野心的小說,故事的核心是我們所有人都相信我們內心的火焰在閃爍,等待著被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看到并點燃。
PART 5、打破人生的極限
前不久,一條“社科院女研究生嫁給縣城初中沒畢業的理發師”新聞,引發熱議。
從大山中走出來剛剛考上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的南依,開學不到一周就主動跟學校申請休學,原因則是懷孕了,想把孩子生下來。而她的丈夫肖興幫則是初中都沒有畢業的理發師,南依表示,希望能讓丈夫永遠不要離開她。
一時間,不少人表示憤怒,通過讀書打破自己人生極限的、擁有光明前途的女性,卻要再次回到那座小城市,圍困于丈夫和孩子。也有人認為她占據了別人的讀研名額,卻輕而易舉的放棄,影響了他人突破自我的機會。
反轉還在后面,社科院研究生南依背后的流量騙局竟然是一場自導自演。所謂的丈夫不僅僅是縣城理發師,還是自媒體公司老板。
他不僅為南依塑造了靠努力考出大山的形象,還讓人看到了女研究生不一樣的一面。當人們發現被騙后,大家的憤怒被再次點燃。
拋開事件的真真假假,或許人們氣憤的原因在于女性突破極限的難度是一直存在的,既然有人已經沖到前方,為何要退回起點。
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女性究竟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圖片來源:新星出版社
薦書:《始于極限:女性主義往復書簡》
著者:[日]上野千鶴子、鈴木涼美
譯者:曹逸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始于極限》是上野千鶴子與鈴木涼美歷時一年的十二回通信,書中圍繞12大主題暢談女性的憤怒與困境。
青春期,上野千鶴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學,只為逃離父親與教會;同時期,鈴木涼美為了反抗父母,一腳踏入出賣身體的世界,并在性交易市場上目睹了男性最低劣丑惡的欲望,且對男人徹底絕望。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學研究第一人,鈴木則走到了夜世界的極限,在質疑過往、懷疑自己的同時,猶豫著下一步如何邁出。
她們相差四十歲,走過了迥異的人生。在長達一年的通信中,她們圍繞戀愛與性、婚姻、工作、獨立、男人等話題,把話語的利劍刺向對方,也刺向了自己。
女性主義者如何談戀愛?對男人徹底絕望了怎么辦?年輕漂亮是女人的資本還是債務?……從日常生活到工作,從獨處到人際關系,兩位豐富的女性跌跌撞撞活出了想要的人生。
讀完本書,我想沒有人不會成為女性主義者,也沒人不想始于極限,打破極限,從而擁抱極限之外的世界。
尾
當我們想要改變的時候,
沒有人可以阻攔前進的腳步。
正如我們的尊嚴需要依靠自己爭取而來:
一片小小的衛生巾、
一方哺乳的空間、
甚至是一個平等的工作機會......
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大聲說出來,
并將應得的尊嚴感和權利找回來。
當長劍握在手中,
勇敢地披荊斬棘,就能收獲想要的人生。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