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德國央行最新預測稱,歐洲最大經濟體衰退的跡象正“成倍增加”,已變得“難以忽視”。
9月19日,德國央行在其月度報告中表示,從經濟產出“明顯、廣泛和長期下降”的角度來看,德國經濟出現衰退的跡象越來越多。央行預計本季度德國經濟將“溫和收縮”,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活動下降則“更為明顯”。不過,德國央行沒有提供任何具體預測數字。
此外,報告指出,由于服務和能源價格繼續上漲,通脹預計將進一步加速,并在未來幾個月達到兩位數。8月份德國通脹已接近8%。央行還表示,高通脹和能源供應及其成本的不確定性,不僅沖擊能源密集行業及其出口業務和投資,還影響私人消費和依賴它的服務提供商。
這與稍早前的其他預測相吻合。上周,德國主要經濟研究機構IFO研究所大幅下調了經濟增長前景,宣布德國“正在進入冬季衰退”。IFO預測該國在2023年將萎縮0.3%;預計今年的通脹將達到8.1%,2023年為9.3%。
與6月份相比,IFO的最新預測將經濟增長大幅下調了4.0個百分點,將通脹預測大幅上調了6.0個百分點。
IFO的預測主管Timo Wollmersh?user表示,今年夏天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削減及其引發的大幅漲價正在對德國疫后經濟復蘇造成破壞。他預計要到2024年經濟才會“恢復正常”,屆時可能會出現1.8%的增長和2.4%的通脹。
德國央行報告也特別指出,天然氣是罪魁禍首。9月初,北溪一號管道關閉后,天然氣市場出現了“不利發展”,給德國制造商帶來壓力。“即便德國可以避免能源配給,但是企業仍然難逃被迫減產甚至停產的命運”。
德國工業界已經多次警告,天然氣短缺可能導致生產問題。最受打擊的是構成德國經濟支柱的能源密集型產業——鋼鐵、建材、玻璃、造紙、化工。
本月初,德國百年衛生紙品牌Hakle宣布破產。自1928年以來,Hakle以其三層廁紙帶來的舒適感而聞名。在新冠大流行最嚴重時期,衛生紙成為超市第二大搶手貨,僅次于意大利面。在此期間,Hakle得到進一步蓬勃發展,然而現在卻因為能源危機而破產,成為第一個因能源和原材料成本飆升而倒閉的德國大型消費品生產商。
紙張生產是高度能源密集型的。Hakle每年使用60000兆瓦時的天然氣和40000兆瓦時的電力。該公司表示,能源成本的上漲來得如此之快,它無法及時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又轉而使用更便宜的兩層廁紙。在此情況下,公司難以為繼。
由于能源成本飆升,鋼鐵公司Arcelor Mittal宣布關閉漢堡和不來梅港口的兩個工廠,“直至另行通知”。
德國工會聯合會(DGB)負責人Yasmin Fahimi擔心,這樣的例子可能在正處于邊緣狀態的公司中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導致德國的“非工業化”,“這將是一場災難”。
她呼吁政府保護那些因高能耗而受到特別威脅的公司,確保它們能夠保持最低水平的生產能力,這樣當情況好轉時,它們就可以再次提高生產能力。“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那些現在被迫關閉的商店和工廠,他們永遠都不會回來了。”Yasmin Fahimi告訴《明鏡周刊》。
數據顯示,無論德國業界還是民眾,對于能源危機以及經濟的擔憂已不鮮見。據德國工業聯合會(BDI)的數據,90%的公司認為能源和原材料成本水平是一個“強大挑戰”或“生存挑戰”,德國近十分之一的公司已經減產甚至停產。最近的另一項調查也顯示,消費者信心正處于1949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最低點。
面對高漲的能源費用,從度假、采購到外出就餐,普通家庭正在考慮節衣縮食。從避免新投資,到舉行危機會議、商討把工廠和辦公室的供暖降到多低,一些企業也在實行緊縮政策。為了降低成本,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將工人轉為短時工作模式(Kurzarbeit)。這種模式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引入,旨在應對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經濟危機,后來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被大量推廣使用。
總理舒爾茨正在積極奔走尋找天然氣。本周,他將訪問3個海灣國家,商討能源供應問題。19日,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政府正在與多個國家進行永久供應談判,預計本周將與阿聯酋簽署協議,德國的天然氣供應正在逐漸擴大。
“如果我們設法度過這個冬天,到明年夏天和冬天,情況有極大可能大大改善”。哈貝克在上周的一次采訪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