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企業新增人民幣貸款恢復同比多增態勢,居民中長期貸款也稍有回暖。分析師表示,這說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支持下有所恢復。
央行數據顯示,8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25萬億元,同比多增39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5571億元。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8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新增人民幣貸款1.47萬億元,新增社融2.05萬億元。
分部門看,8月,企業新增貸款8750億元,同比多增178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1億元,同比增加102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353億元,同比多增213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591億元,同比少增1222億元。
居民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4580億元,同比少增117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22億元,同比多增42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658億元,同比少增1601億元。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8月信貸結構呈現“企業強、居民弱”的特征。企業融資需求上升主要源于近期的幾項政策措施,包括央行降息、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實施、國常會出臺穩增長19項接續政策,等等。
“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多增2138億,我們判斷主要受基建穩增長發力帶動,而企業短期貸款也有改善,這表明在政策推動下8月企業端寬信用效應明顯。”他說。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也表示,8月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點項目落地取得較為顯著的政策效果,使得企業中長期信貸同比增長明顯。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由人民銀行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專門的基礎設施基金公司,初期規模為3000億元,用于補充投資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
8月1日,人民銀行召開2022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時表示,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領域建設。同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上半年發展改革形勢通報會,表示加快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并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8月2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19項接續措施時提出,在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
另外,分析師指出,雖然8月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601億元,但少增幅度和上月相比收斂了近900億元,這說明在央行降息的背景下,一線城市居民購房意愿有所回升。
8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和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各0.1個百分點,政策利率調降后,8月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5個基點,房貸利率的重要參考指標五年期以上LPR下調15個基點。
“8月大部分城市二手房價格回落、LPR利率下調、‘爛尾’事件得到妥善處理負面影響降低等因素推動商品房銷售恢復,加快住房按揭貸款增長。”王運金說。
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數據顯示,8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成交套數為1222.59萬平方米、11.21萬套,同比分別下降19.1%和21.21%,降幅均較7月收窄10個百分點左右。
此外,王運金表示,居民短貸恢復同比多增,說明發放消費券、家電補貼等促消費措施與短期貸款利率下調起到一定效果。王青則認為,這可能更多是因為近期銀行信貸額度充足,加大了對優質個人客戶的信貸投放力度,同時貸款利率下行也對個人貸款需求有所提振。
從社融來看,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少增6693億元是8月社融的最大拖累。對此,分析師表示,這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變化所致,并不代表寬信用取向逆轉。按照此前財政部的部署,今年3.65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在上半年基本發行完畢。
“后期在國常會提出‘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的要求下,9月加發專項債有望啟動,專項債發行對社融的拖累效應會有所減輕。”王青說。
截至8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4個百分點,續創2016年5月以來新高。
對于M2持續的高增長,王青指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規模留抵退稅繼續推進,退稅資金直達企業賬戶,直接增加企業存款,推高M2增速。二是當前基建投資發力,財政支出力度加大。
對于未來信貸走勢,分析師看法出現分歧。梁斯認為,在疫情多點散發態勢依然突出、各地仍面臨較大防控壓力的背景下,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金融數據回暖的持續性有待觀察。
王青則認為,在經濟修復和政策發力作用下,9月金融數據會進一步回暖,其中各項貸款余額增速有望由降轉升,這是寬信用繼續推進的一個標志。接下來宏觀政策將在提振信貸需求方面持續加碼,包括財政貼現等在內的政策工具都有較大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