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福島核事故十余年后,日本的核電政策面臨重大扭轉。
本周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一場能源政策會議上表示,烏克蘭局勢“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因此日本需要牢記“潛在的危機情景”,應該考慮建造下一代核反應堆,同時政府也將討論重啟更多核電站,以及在安全情況下延長反應堆的使用壽命。他指示手下官員在今年年底前要拿出一套具體的框架和措施。
日本正在進入核能戰略的新階段。上個月,岸田政府就表示希望及時重啟更多核反應堆,以避免今年冬季出現電力短缺。周三的最新表態更加明確了核能政策的轉變。岸田政府的目標是確保中長期電力供應,計劃從2023年夏季開始重啟多達17座核電站。岸田認為,這將解決日本面臨的電力短缺和脫碳延遲等結構性挑戰。
自2011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核熔毀災難以來,日本33座核電站中的大部分一直處于閑置狀態。11年后的今天,10個核電站已得到重啟。據日本核安全研究所的數據,截至8月22日,其中7個正常運轉,3個因維修而暫時下線。另有7個電站原則上已獲得國家核安全監管機構的批準,正等待上線。
對于岸田的最新表態,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Jun Arima評價稱,這是日本能源政策“正常化”的第一步。他認為日本需要核電,原因在于日本電網沒有與鄰國相連,也無法提高國內化石燃料的產量。
在福島核災難發生之前,核能貢獻了日本三分之一的發電量,日本政府曾計劃在2030年之前將核電貢獻率提高到50%。但到2021年,核電比例下降到7.2%。
擱置大部分核電后,日本轉向天然氣發電,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之一。日本天然氣主要依賴澳大利亞、俄羅斯和美國的供應。2021年,澳大利亞貢獻了日本約36%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美國提供了近10%,俄羅斯提供了約9%。
日本頻發重啟核電言論的一個重要刺激源是俄烏沖突。實際上,由于人口的減少,近年來日本的電力需求普遍下降,這減少了其對新的發電來源的需求。然而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后,能源價格飆升至創紀錄水平,同時競爭加劇,日本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面臨巨大的成本和供應壓力。
另外,日本還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西方陣營,正推動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這些因素都刺激了日本政府內的“核電派”重啟擱置電站,以及新建電站的努力。
另外,日本也面對實現脫碳目標的壓力。這個東亞經濟大國已經制定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今年7月份,岸田政府專門成立“綠色轉型”小組,核能被列為實現轉型計劃、停止化石燃料依賴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該小組的第一次會議上,岸田就表示,打算今年年底前重啟至少9個反應堆,將核電比例提高到10%,以便快速減少碳排放。
不過,許多專家認為,即使岸田政府扭轉政策、大力推動新電站的建設和舊電站的重啟預計也不會一帆風順。
一個重大挑戰來自民間。致命海嘯引發的福島核電站熔毀事件,被認為是僅次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最嚴重核災難。民眾對核電站安全性的擔憂仍然沒有消除,任何重啟計劃對日本民眾來說都是敏感話題。
福島核電站的運營商,即現在的東京電力控股公司,多年來一直試圖在距離東京較近的新瀉縣的一個工廠重啟兩個反應堆。雖然反應堆已經通過了安全檢查,但卻屢屢遭遇阻撓,至今仍然沒有重新開放的具體日期。
不過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引發擔憂,日本民眾對核電的態度有所松動。
另一個挑戰來自政治層面。在7月份的上議院選舉中,大多數在野黨,以及執政聯盟的公明黨都呼吁日本要建設成不依賴核能的社會。公明黨政調會長竹內讓在周三的記者會上表示,“從沒考慮過轉變方針”。
能源安全咨詢公司Mathyos Advisory駐東京的能源顧問Tom O'Sullivan表示,任何重啟都需要得到當地主官的批準,這可能“具有政治挑戰性”。不過他同時指出,俄烏沖突之后,現在日本國內已經有了一個不同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