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廢物產生與處置有關情況近日引發國內外關注。2022年6月29日,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全國醫廢處置能力總體充足,近期所有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涉疫醫廢日產日清。
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包括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化學性廢物和藥物性廢物五類。
環球時報-環球網日前報道,近日有外媒報道稱,中國開展的大規模常態化核酸檢測“正在造成一場生態危機”,大量包括棉簽在內的醫療廢棄物的產生,存在“處置不當”的風險,這會給環境和民眾的健康“構成威脅”。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6月23日公開回應稱,我國的醫療廢棄物常規和應急處置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包括核酸檢測廢棄物在內的醫療廢棄物的處理需求。
6月29日,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再次就疫情情況下,全國醫療廢物產生情況、處置能力及實際處置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該負責人表示,2021年,全國共產生醫廢140萬噸(其中涉疫醫廢20.1萬噸),比2019年、2020年分別增長18.6%、11.1%。2021年產生的醫廢中,集中處置120.9萬噸,應急處置19.1萬噸,集中處置設施負荷率約為56%,產生的醫廢全部妥善處置,涉疫醫廢做到日產日清;醫廢應急處置量占總處置量的比例為14%。
該負責人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加快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并儲備大量協同應急處置設施,我國醫廢處置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540個醫廢集中處置單位,集中處置能力達215萬噸/年,比疫情前(2019年底)提高39%。
總體上,目前各地醫廢核準常規處置能力與醫廢產生量的比例,全國平均為1.5倍,其中高于平均數的省份有18個,其他低于平均數的13個省份集中處置能力也都超過產生量;通過延長設施工作時間及啟用備用設施等方式,提升后的各地醫廢處置能力與醫廢產生量的比例,全國平均為1.9倍,其中高于平均數的省份有19個,其他低于平均數的12個省份,集中處置能力均在其產生量的1.2倍以上。
此外,各地還儲備了充足的應急處置能力(包括備用設施,以及危廢焚燒爐、生活垃圾焚燒爐等協同應急處置設施),可隨時啟用以保障應急處置。全國醫廢處置能力總體充足。“據測算,每100萬人參加核酸檢測產生約5噸核酸檢測廢物,現有醫療廢物常規和應急處置能力能夠滿足包括核酸檢測廢物在內的醫療廢物處置需求。”該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還介紹,從近期調度情況看,全國中高風險地區醫療廢物處置情況平穩有序,近三個月以來,全國涉及中高風險地區的市(州)和直轄市中,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日均負荷率均低于90%,其中97%的地區低于80%,66%的地區低于50%。
界面新聞注意到,我國各地政府也對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多有部署,有的城市會定期通報醫療廢物收運處置情況。比如沈陽市生態環境局6月28日通報,當日全市醫療廢物收運量為53.59噸,處置53.59噸。其中,涉及疫情醫療廢物收運量172.5公斤,處置172.5公斤。自2020年1月22日起,截至2022年6月28日,沈陽市醫療廢物累計收運量為40607.26噸,處置40607.26噸;其中,涉及疫情醫療廢物累計收運量332598.16公斤,累計處置量332598.16公斤。
廣西壯族自治區還通過地方立法規定了醫療廢物處置的相關規范。《廣西壯族自治區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將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本行政區域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設施、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的水泥窯、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等資源,建立協同應急處置醫療廢物設施清單,保障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