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6月5日,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表示,到2060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PM2.5年均濃度將會降到10μg/m3以下,空氣污染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
賀克斌作為2020年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在活動上介紹,2021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首次實現6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他表示,研究表明,我國現行清潔空氣政策可以在2030年之前保持排放下降,但之后進一步減排潛力大幅收窄,如不采取進一步措施,PM2.5濃度持續下降空間已經不大。而在碳中和路徑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在2030-2060年間將進一步下降67%和83%。
“碳達峰、碳中和‘雙碳’行動將推動藍天保衛戰取得根本性勝利,到那時,藍天將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常見品’,而是老百姓的‘日用品’”。賀克斌表示。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黃潤秋表示,要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大力深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統籌推進區域綠色發展,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活動現場還公布了2022年百名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十佳公眾參與案例、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等先進典型,并向2022年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代表頒授聘書。10位特邀觀察員來自媒體、高校、企業、文體、政府等不同領域,這是2019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聘任的第四批特邀觀察員。
10位特邀觀察員分別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任魯豫、北京師范大學環境與生態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長余剛、演員黃渤、演員林永健、北京冬奧會冠軍徐夢桃、法治日報原高級記者郄建榮、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許浩、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欒祖盛、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楊宇軍。
作為經常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的文藝工作者,黃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的影視劇都會把環保理念融入到劇情中,這也會成為自己創作的一個方向,要倡導大家從生活點滴做起,親力親為,讓“環保”不止是名詞,而是動詞。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2014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每年6月5日是環境日。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通過與地方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方式,先后在江蘇、湖南、浙江、北京、青海、遼寧等地舉辦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