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實習記者 周淑儀
編輯 | 劉素楠
5月22日一大早,在上海地鐵10號線虹橋路站入口,一對50歲上下的夫妻拖著大包小包,和旋轉式閘機較了半天勁。
從江西來滬兩個多月,這是洪廬英和董有根第二次乘坐地鐵,他們還不太熟悉如何使用旋轉式閘機。
5月22日是上海軌道交通在全線停運12天后重啟第一天。按照計劃,自5月22日起,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6號線、10號線、16號線恢復運營,運營時段均為7:00-20:00,其他線路仍暫停運營。
兩個多月前,洪廬英陪著身患肺癌的丈夫董有根來上海,是為了挽救他的生命。3月3日,董有根住進了上海肺科醫院。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董有根的病情趨于穩定。夫妻二人決定搬出醫院,在附近尋找住處,方便往返醫院化療,還能節省一筆住院費用。
世事難料,受疫情影響,4月初上海全域封控,市內交通停止運營,酒店一房難求。他們不知所措。無奈之下,洪蘆英撥打了110,在警察的安排下就近找到了一處酒店住下。“一晚上400塊。”這筆開銷讓兩位農村人“每天都急得不行”。
洪蘆英哭過不知多少回。他們盼著上海解封,能趕緊回老家去。回鄉的火車重開后,他們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搶到了22日下午返回江西上饒的火車票。得知22日地鐵也將部分開通,他們有些激動。
標志色為淡紫色的地鐵10號線,主線西起虹橋火車站,途經長寧、徐匯、黃浦、靜安、虹口、楊浦等中心城區,終點是浦東新區基隆路站。早上7點,首班列車準時發出。
洪廬英和董有根夫婦掐著點,提前半小時到達虹橋路地鐵站。董有根大病初愈,穿著白色防護服,戴著N95口罩,拎著一個小袋子。洪廬英穿著紅色外套,黑色長發簡單扎了一下,幾縷白發夾雜其中。她戴著一層一次性醫用口罩,外面還加了一層N95口罩。她負責拿大件行李。
離發車還有幾分鐘,夫妻二人終于進入地鐵,并在第一節車廂處找到座位坐下來。他們將行李放在腿前,雙雙陷入沉默。7點一到,10號線首班車上乘客已經坐滿乘客。地鐵準時發車。很多乘客都拖著行李,和洪廬英一樣,他們也是去往虹橋火車站準備離開上海。
5月22日,上海的陽光很好。上午,鄭鳳從嘉定區一家醫院出發,騎了1個多小時共享單車抵達上海虹橋火車站,準備乘坐地鐵10號線轉乘6號線,返回閔行的家中。
她父親是一名外賣騎手,幾天前因意外出了車禍,她便從閔行區趕趕到嘉定區照顧父親。如今父親傷勢好轉,她要回家為復工復產做準備。
鄭鳳是一家電子廠的管理人員。疫情期間,電子廠給她開的是最低工資保障,家庭壓力頓增。她盼望著盡快復工復產。跨區公共交通的恢復,讓她回家更方便了。
“地鐵,是我們回歸正常生活的保障。”鄭鳳說。
也是掐著點,拎著紅色購物袋的上海阿姨吳英(化名)趕上了6號線復運第一天的首趟地鐵,袋子里裝著她的的病例本和醫保卡。她從東方體育中心出發,打算乘坐地鐵6號線到達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站,上地鐵后再換乘一趟公交,抵達目的地醫院。
吳英生病多年,每21天要去醫院注射一次針劑。疫情期間,斷藥后她選擇了忍耐。“忍一忍就過去了,還沒到性命攸關的時刻。”
今天是她斷藥的第81天,也是她本輪疫情封閉管理以來第一次出門。早上,為了趕地鐵,她提前一個多小時就起床了。為了以防萬一,她穿了一雙輕便運動鞋,她說即使沒車可乘,也能步行至目的地。“今天這趟,不能空手而歸。”
22日上午,一切順利。上午十點半,吳英已坐上了返回東方體育中心站的地鐵。
上海地鐵6號線北起浦東新區港城路站,南至浦東新區東方體育中心站,聯通了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六里現代生活園區、三林居住區。
實際上,地鐵6號線自4月1日黃浦江以西區域封控之后,仍堅持運行到5月10日。這條線路因串聯起多家醫療機構,成為醫護人員的“通勤線”以及患者的“生命線”。
護士王吉剛剛完成上午的核酸采樣任務。她急匆匆收拾好個人物品,一早從供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發,乘坐地鐵,返回浦東外高橋的家中,陪伴女兒。
3月12日至今,王吉和同事一直在社區一線開展采樣任務,曾去往洋涇、北蔡聯勤等重災區支援核酸篩查。5月10日,由于地鐵停運,一早出門開展核酸核酸的王吉被困在了單位。“沒有任何準備,也沒有攜帶任何日常用品。”
最近一段時間,她從早7點忙到下午5點,對隨時奔赴前線的作息已經習以為常,唯有在家上網課的女兒是她最牽掛的人。
22日這天工作結束得早,她走進地鐵,發現剛剛重啟的地鐵還沒有太多乘客。“希望接下來地鐵不再停運。”
地鐵是上海的名片之一,上海也是中國首個地鐵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地鐵運營線路共20條,共設車站508座,日均客運量為978萬人次,總里程達到831公里——這個數字遠遠高于倫敦、紐約等城市的地鐵里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地鐵是上海市民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如這個2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大動脈。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早已融入每一位居民的生活中。
3月1日,奧密克戎突襲申城,隨著疫情的加劇,公共交通運行也越來越受到影響。3月18日,申通地鐵宣布,6條線路取消周五、周六延時運營。3月23日,6座嘉定區域內的地鐵站停運。3月28日,隨著劃江封控管理,黃浦江以東、以南區域的上海地鐵所有車站暫停運營;4月1日,浦西等地停運。
5月10日13時起,上海軌道交通所有線路車站停止運營。這也是上海地鐵史上首次全線停運。
然而,全線停運期間,地鐵人并沒有停止工作。
來自上海申通集團的信息顯示,停運期間,上海地鐵共有7000余名員工留守車站,并參與線路、車庫維保等。其中,2800余名站務工作人員留守在508座車站。
在人民廣場站,從3月27日開始留守地鐵站的站長楊杰帶領10余名員工駐站,時間已長達56天。除每日巡檢線路之外,他們還按照“隨時能復運”的要求,加強車站消毒。
人民廣場站是客流大站,1、2、8號線在此換乘,共有18個出入口。平時,去南京東路步行街購物游玩的游客、在上海市政府上班的公務人員,還有前往上海大劇院看劇的文藝青年們都會在這里穿梭往來。
疫情期間,城市突然安靜下來。長期駐守地下車站,楊杰最喜歡去的地方是1號線的天井。在天井投射下的陽光里慢跑,是他值守期間最大的快樂。
在徐家匯車站,陪伴上海地鐵30年的站長柏云川也喜歡在每日值守時,走到出站口,站在卷簾門下,感受陽光。
“越來越多的人問我地鐵什么時候恢復,雖然我無法回答他們,但是地鐵的恢復,代表著上海回歸正常的節奏,這也是我和同事們堅守于此的動力。”柏云川說。
隨著疫情的好轉,地鐵重啟被逐漸安排上日程。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稱,從5月5日開始,地鐵采用跑圖方式磨合、驗證設施設備,開始全網絡空載試運行,并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搶修,全面做好恢復運營的各項準備。
5月15日,在申通地鐵川楊河基地內,地鐵全網絡設施設備除了日常檢修作業之外,還進行了調試演練和壓力測試,以核驗通號、供電、軌道、列車等系統的運營穩定性。
由于絕大部分線路停運已達一個多月,恢復運營前,全網絡的軌道區間都需要重新檢查一遍,包括線路的幾何尺寸、軌距,以及是否有侵限等情況。
停運在車庫的每列列車,都有近50個指標需要一一核驗。車輛檢修人員對列車久停之后產生的小毛小病,開展針對性檢驗,包括車門系統、空調系統以及廣播系統等功能性測試。在查看車況時,檢修人員還要對列車激活通電,運作空壓機。此外,所有列車出庫前,都會進行一次全面消殺。
5月19日,上海疫情防控發布會再一次預告跨區公共交通的恢復:449個地鐵車站、37個基地和控制中心實現了“場所碼”全覆蓋,部分區域樞紐站布設了52套“數字哨兵”。
上海市交通委還要求公交車的司乘人員、軌道交通與乘客接觸的一線員工,按照“2+1”模式開展核酸和抗原檢測(每天上午開展2次抗原檢測,下午開展1次核酸檢測),其他員工按照“2+2”模式開展核酸和抗原檢測,即第一天開展2次抗原檢測,第二天上午開展1次抗原,下午開展1次核酸檢測。
重啟運行前,第一階段恢復運行線路的公交首末站、地鐵站、車輛等提前進行了全面預防性消毒。按照規定,恢復運行初期,地鐵部門還將對乘客頻繁接觸的地鐵站臺、安檢設備、自助售票機,公交首末站候車座椅、無障礙設施設備等,每4小時進行一次消毒。
上海地鐵方面數據顯示,地鐵恢復運營首日,截至5月22日20時,上海地鐵全網絡累計運送客流17317人次。其中,3號線4790人次,6號線2683人次,10號線8665人次,16號線117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