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姚悅
編輯|蔡真
要拿476億元的巨資理財,工業富聯(601138.SH)“A股最壕公司”的“人設”算是立穩了。但從去年5月7日開始,工業富聯股價已經持續破發十月有余。能拿巨資理財,卻不大規模回購股份提振股價,工業富聯這是對自己的股價都沒有信心嗎?
工業富聯宣布476億元買理財之后,3月23日股價上漲1.96%,收盤10.39元/股,較上市開盤,股價下跌47.6%。
476億理財引股民熱議
工業富聯2021年成績單一經公布,就引得外界不禁直呼——真有錢。
去年,工業富聯營收4395.57億元,歸母凈利潤200.1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合并報表可分配利潤687.83億元,母公司可分配利潤134.53億元。此外,賬上還有828.77億元的貨幣資金。
“不差錢”的工業富聯除了準備派發99.18億元的現金紅利,更是宣布了要在476億元的額度之內,以自有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來源:工業富聯公告
工業富聯首席財務官兼董事會秘書郭俊宏表示,該理財計劃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率,對沖宏觀風險。
據“第一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工業富聯證券事務部獲悉,476億元只是理財額度,并未實際發生,后續將根據實際產品收益率對財務部閑置資金進行合理配置。此外,與主營業務及未來發展方向相關領域的投資也在進展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三一重工(600031.SH)、洋河股份(002304.SZ)就曾因購買數百億理財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但額度也均沒有超過300億元。而工業富聯的這個理財計劃很可能要刷新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理財紀錄。
不過,雖然工業富聯因此被媒體贈與“A股最壕公司”稱號,但“476億理財”的消息卻引來投資者吐槽。
有投資者指出,工業富聯股價破發,公司有錢應該回購股份,提振股價,給市場信心。公司寧可動用476億元去買理財,卻不回購,說明公司自己對于股價也沒有太大信心,怕回購股份的錢打了水漂。
也有分析指出,工業富聯股價在二級市場上表現過于弱勢,讓工業富聯的高股息率的現金分紅變得意義不大,難以吸引長線投資資金。
工業富聯于2018年6月8日登陸A股市場,開盤股價即達到19.83元/股,后連續大漲一度達到25.78元/股,但后來又持續走低。自去年5月7日以來公司股價就一直處于破發狀態。截至3月25日收盤,工業富聯股價報10.22元/股,目前市值2030億元。
來源:Wind金融端
工業富聯為何不按常理出牌?
回購股份是上市公司購回發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然后進行注銷,以減少股票數量,一般可以短時間提升股價。
過低的股價無疑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回購股票以支撐股價,有利于改善形象,股價在上升過程中,讓投資者又重新關注自身運營情況,也讓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信任增加,也有了進一步配股融資的可能。
3月16日,證監會在傳達學習金融委專題會議精神時表示,要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大規模發布股份回購方案,以及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密集增持的行為不斷增加。
但工業富聯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卻用大量閑置資金理了財?對于相關問題,工業富聯方面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鄭志剛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并不在意,或者看上去不太在意投資者,其中的具體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論。上市公司是否進行股票回購,與其對于資本市場的理解方式、自身發展所屬階段,以及特定融資策略有關系,并不是每一個上市公司都會選擇回購。
鄭志剛還表示,如果上市公司已經做好了投資規劃,但是受到外部條件影響,比如經濟形勢、疫情影響,短期內無法實施投資計劃,而且未來還需要這些資金,就只能無奈先進行其他投資方式,理財算是一個選擇。但對于上市公司選擇買理財的投資方式,鄭志剛并不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具體如何理財,工業富聯在公告中也表示,會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保本的產品,而且投資期限不超過一年。
有分析人士據此指出,工業富聯這筆錢的真正用途很可能指向近年開辟的第二曲線。
工業富聯和富士康擁有共同的母公司——在中國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鴻海精密(HHPD.L)。鴻海精密當初將做網絡/電信設備及手機部件打包裝入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
盡管工業富聯稱自己是一家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但市場對其“富士康”背景、技術含量不高的“代加工”印象標簽太深,加之銷售毛利率本身不高,還持續下滑,這些也成為了工業富聯在享受市場估值方面的劣勢。
去年,工業富聯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通信設備+云計算+工業互聯”橫向拓展產業布局,切入半導體、元宇宙、新能源汽車賽道,欲尋求第二增長極。
但與此同時,工業富聯的年度成績單上的“低毛利”、“高負債”等代工廠特色仍未改觀,諸如:營收增速放緩、資產負債率提高、客戶相對集中等問題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年報顯示,2021年,工業富聯營收增速僅為1%;資產負債率為55.18%;毛利率更是降至8.31%的歷史新低;前五名客戶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65%,其中向單個客戶的銷售比例超過總額的50%。
工業富聯未來會加入回購大潮嗎?
其實,去年9月,工業富聯就宣布計劃在一年內,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10億元到15億元金額的股份。
今年1月24日首次開始回購,截至2月28日,工業富聯已累計回購股票2777.29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0.14%,回購金額共計3.14億元。
3月24日,工業富聯表示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加快回購,預計回購金額不低于5億元,累計完成回購總額不低于8億元。回購動用的資金和工業富聯本次打算拿去理財的476億元資金比起來,可謂九牛一毛。
來源:工業富聯公告
與工業富聯的不超過15億元的回購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實施為期兩年、回購規模高達2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90.6億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這一相當于阿里巴巴市值的十分之一,被稱為“史詩級”的回購規模,不僅創下了中概股的回購規模記錄,更讓阿里巴巴股價如期迎來暴漲。結合中概股政策底已現的市場大環境,阿里巴巴最近六個交易日在港股的漲幅高達65%。
對此,鄭志剛表示,回購股票是資本市場回報投資者的一個高級手段,當然存在一些企業對于股票回購目標,以及長期價值理解不到位,所以不是所有企業都會采取股票回購。鄭志剛認為,阿里回購之后,勢必會作出一個好的示范效應,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概股、A股上市公司啟用回購股票的方式。
目前來看,繼阿里之后, 中概股回購潮涌。騰訊、小米與B站的回購再次進入投資者視線。宣布回購公司的股價也隨之攀升,市場關于下一家宣布回購或加碼回購公司的猜想愈來愈熱,剛剛公布業績的騰訊進入了預期回購名單的榜首。
一邊是巨額回購,市場報以積極回應。一邊是創A股非金融類公司理財之最,被投資者群嘲。海水與火焰,都在上市公司管理層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