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眸 劉思璇
編輯|桑明強
進入庫克時代后,蘋果把資本游戲玩明白了。
從市值30億美元到3000多億美元,喬布斯在蘋果用了十五年。作為被喬布斯選中的男人,庫克并沒有讓他失望:2018年,蘋果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兩年后,市值翻倍,把1變成2,與喬布斯2011年卸任時的3000億美元市值相比,如今蘋果在市值上剛好多出一個“0”,成功打卡3萬億美元。
但外界對庫克的質疑并沒有停止:類似蘋果正在失去創新能力、庫克坐享其成的觀點并不少。
比起開創一個時代,延續更像一個充滿荊棘的苦差事,如果說喬布斯一手締造了手機的創新革命,那么,庫克的價值在于,為蘋果續命。喬布斯的傳奇很難復刻,就像不會有第二個馬斯克,經營蘋果的難度,一方面來自于蘋果固有體系的運營和擴充壓力,另一方面,來自于外界隱性施加的心理博弈。
在人們看來,庫克并不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作為“美國最偉大創新領袖”的繼任者,他更像是一個職業經理人。自他接手蘋果起,唱衰蘋果的聲音不絕于耳,但就結果來看,這些并沒能阻礙他對蘋果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蘋果的庫克”變成了“庫克的蘋果”。
守成之君的“背叛”
2011年8月,在蘋果公司工作了13年的庫克接棒喬布斯。
兩個月后,喬布斯逝世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作為蘋果的新掌門人,庫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這個特殊的身份,讓他時刻面臨著兩個必然:被關注,被比較。
喬布斯治下的蘋果,可以用“特立獨行”來概括。Mac、iPod、iPhone、iPad,每個產品系列都發散著喬布斯對科技生活的獨特理解,他曾嘲諷微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品味”,而蘋果有著難以描摹的格調,或者說氣質。“庫克治下的蘋果還是不是蘋果”,這是庫克接手后首先要面臨的抉擇。
在IBM任職12年,轉戰電腦批發商Intelligent Electronics,直到公司被微軟并購,在康柏出任物料管理副總裁6個月后,受喬布斯邀請加入了蘋果。剛入職,庫克就關閉倉庫、削減供應商,大幅降低了蘋果庫存和提高了周轉效率,解決了當時蘋果的燃眉之急,Greg Joswiak(現任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曾稱贊他具有高度的商業直覺,也正因如此,人們更習慣將庫克定義為商人。
在慣于打破常規的蘋果,庫克的上任,顯得有點流于平淡。
那段時間,庫克亟需向外界證明自己。于是乎,產品上,iPad mini、iPhone 5c先后登場,定位低端,嘗試下沉;設計上,屏幕尺寸提升,UI由擬物風格過渡到扁平、機械式Home按鍵轉向虛擬。對外,為了平息指責、挽回形象,蘋果終于放低姿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代工廠工作條件、環境政策、基金建設等方面轉變了態度;對內,管理更加寬容溫和,現金分紅的比重不斷提高,有意用新的手段留住人才。
某種程度上,庫克讓蘋果長出不同于前代的特質,但這些轉變,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蘋果發布會不再讓人心潮澎湃,對新品的追逐,也從期待創新變成消費主義陷阱:地圖門、電池門、降頻門、彎曲門,一系列質量問題,讓蘋果被“群嘲”幾乎成為常態。
“要是喬布斯在,一定不會……”這樣的句式仍在被引用。人們指責蘋果沒能再度拿出讓世界為之震撼的產品,已有的產品系列也在迭代中失去光彩。每一次改進充斥著妥協,每一次換代都有舍棄,即便最新發布的iPhone 13,也釣出了一批“口嫌體正直”。
喬布斯所締造的蘋果光環在褪去。
內化經驗
喬布斯曾坦言,“庫克不是一個做產品的人。”
在一家以產品為核心的公司里,不做產品的庫克能做什么,這個答案你可能并不知道,或者說并不關心。在梳理庫克過去十年后,我們發現,他所專注的,大概有三件事:供應鏈優化、產品細分、生態打造。
供應鏈是庫克的一把利器,他曾讓低谷期的蘋果迎來轉機。接手蘋果后,庫克的傳統手藝也沒落下,繼續在他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比如,他打通了供應商、組裝廠和渠道間的數據壁壘,獲得了更加精準的銷售預測和庫存統計;削減了供應商和倉庫數量,倒逼供應商提高供應能力和質量,這一點,從疫情引發的全球供應鏈危機下蘋果依然堅挺可以窺見一二。
不同于喬布斯用拳頭產品打開市場,庫克更在意細分。
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在于大環境的轉變。隨著新玩家不斷涌入,消費電子進入存量時代,藍海變紅海,一向追求高端的蘋果,不得不轉變視角,為中低端市場提供一些選擇,其中包括iPad mini、iPhone 5c的嘗試,再到如今區分于Air和Pro的基礎款iPad、3000+就能到手的iPhone SE,蘋果的中低端方案已然成型。
蘋果的做法,本質上是對剃刀模式的套用。
通過低價的設備吸納更多用戶,再用強大的蘋果生態把用戶套牢,從配套硬件和軟件方面創造消費。對于用戶的專業化需求,Apple Pencil是最好的回應,喬布斯曾表示過對傳統觸控筆的不屑,“誰會想要一支觸控筆呢?”所以,當2015年第一代Apple Pencil發布時,不少人開玩笑說庫克打了喬布斯的臉。
關于Apple Pencil,蘋果最初的設想是搭配iPad,滿足藝術工作者的創作需求。然而誰也沒能料到,幾年后的今天,Apple Pencil開始成為無紙化革命中的重要工具。學生、白領、畫師,一個iPad,大都有一支Pencil,和當年的iPhone、iPad一樣,Apple Pencil變革了觀念,也改變了生活,只是在極客們看來,沒有鮮明的跨度。
“創新不一定是改變,而是要把某些東西做得更好。”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并沒有拿出如iPhone、iPad一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品類,但卻升級了用戶體驗,提高了產品的滲透率(iPhone變成了街機),從這個角度出發,蘋果似乎并沒有背離最初的行動方向,只是進行了內化,讓產品和服務更貼合用戶需求。
雖然這種變化一度讓人們覺得蘋果正在經歷“軟化”。
下一個10年
“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自動化。”這是庫克透露的方向。
從蘋果最近動態來看,它對應著兩條產品線和一個戰略:頭盔、汽車以及生態。
去年,蘋果就在iPhone 13發布會邀請函中加入了AR技術:使用最新版iOS設備,點擊頁面中漂浮的蘋果標志,就可以自動激活ARKit瀏覽器,觸發AR體驗。校準環境后,用戶將看到一個容納著阿爾卑斯湖的蘋果傳送門,越靠近,蘋果內的圖景越大,藏在其中的發布會日期也越清晰。
這個小特效彩蛋并不復雜,卻讓人忍不住期待蘋果MR頭盔的推出。
在格外擁擠的汽車賽道,蘋果在零部件、人才儲備上也動作頻頻,關于Apple Car的猜測鋪天蓋地,蘋果自家出品的《天鵝挽歌》無人駕駛汽車多次出鏡引人遐想。某種程度上,蘋果造車是必然:2014年,蘋果啟動了劍指造車的“泰坦計劃”,將克萊斯勒、特斯拉、福特等多家車企工程師編入隊伍;2016年,轉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2021年,再度啟動造車計劃,與日韓汽車公司搭線合作。
只是從近期的消息看來,人事動蕩,高層出走,或將讓Apple Car的問世再度延后。眼下蘋果造車團隊的帶頭人是Kevin Lynch(Apple Watch軟件執行官)。分工也很明確,蘋果將負責外形工業設計、訊息娛樂系統和電池技術,當然還包括據說已經基本設計完成的自動駕駛晶片,其余的造車環節交付第三方廠商負責。
在外界看來,蘋果自有生態建設是未來產品突出重圍的關鍵。
除了已知的幾條產品線外,醫療健康、智能家居也是蘋果未來十年的主戰場。庫克治下的蘋果不再專一,觸手也越來越多,向著更寬廣的領域進軍。它開始和那些老對手們越來越像了:試圖面面俱到,用科技覆蓋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蘋果的時代何時會終結,這是一個比較難回答的問題,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庫克用了10年時間,給蘋果畫了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