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演講實錄:
陳聞:非常感謝大家,也非常感謝剛才各位學界商界的領導分享,我覺得對我個人來說,也是受益良多。
我們奧緯作為第三方咨詢公司,長期關注市場的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觀察到的現狀和對未來的一些預判。今天我們分享的題目是《疫情之后,我們是否還需要線下門店?》,首先我想說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我們一定需要線下門店。
我們今天想談更多的是,如果我們需要線下門店,未來線下門店的形態和布局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首先來看一個大背景,我們知道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已經從十年前逐步進入了新常態的階段,規模在不斷的增長,到了2020年以后,由于疫情影響,一下子縮水很多。在目前的情況下,今年1到5月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跌到和2017年,甚至不如2017年的水平,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同時看到GDP的增長率,兩個季度分別是-6.8%和3.2%,我相信未來更好,但是這個嚴峻形勢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了。
在這樣的局面下,我非常認同剛才一句話,疫情不是一個暫停鍵,疫情是一個加速鍵。過去幾年來,我們渠道結構在變化,線上占的比例會越來越高,但是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線下渠道到目前為止還是占據了將近70%的份額。疫情會加速消費者行為的變化,我們覺得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線上消費者會進一步的擁抱線上,過去使用線上渠道更多的是年輕人、中產階級或者大眾階層,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期間,很多過去不怎么喜歡用線上渠道的人,比如說老人、高端消費者群體,他們可能原本更喜歡逛線下門店,而疫情期間他們主動或者被動的,不得不使用線上渠道,這個過程當中,促進他們逐漸適應線上。
第二,線下渠道同樣也是非常重要,不過吸引客流的成本越來越高。購物體驗、產品質量成為主要的差異化方式。
第三,我們觀察到消費的兩級分化,基于我們的調查,疫情過后,可能有一部分人還是消費升級,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大的群體,他們明確表達出了消費降級的意愿或者趨勢,在購買產品的頻次上購買和購買產品的價位上來說都有具體體現。
目前,很多零售商已經非常迅速地推出許多舉措,比如說對門店布局合理化,重新調整自己的價值主張,對于成本和庫存、對消費者的促銷有迅速的動作。通過對于零售界CEO的訪談,我們同時也看到很多領導者都說,未來線下門店的拓展或者會被取消,或者步調會放緩。超過60%的人認為,需要超過6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業務的情況。同時有將近70%的人說,他們會對現在的門店網絡做一個合理化的規劃,關掉表現不怎么好的店,或者表現再也不會恢復到從前的店。13%的企業非常勇敢,非常有雄心的,他們說會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拓展他們的門店網絡。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覺得首先線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在線下拓展過程當中,有一些核心的問題,核心的決策需要做平衡。我們認為最重要三個平衡:一是已有門店和新門店的平衡,二是一、二線城市和下沉城市市場的平衡,三是原有常規門店和未來新門店形態——無論大店、小店、特殊功能的店的平衡。
首先看已有和新門店。這是今年5月份的數據,一線城市和四線城市,5月份來看,總體是恢復了,一線城市會的比三、四線城市慢一點。線下客流不斷在恢復,但是很多門店仍然承受著壓力,特別在一、二線城市。
到5月份為止,今年被關閉的門店占門店總數的比例,平均所有行業來看,已經接近了10%,這只是今天1到5月份的情況,我們有理由關注今年整體的門店關閉數量可能超過往年,往年全年數據15%,今年前5個月已經有10%,未來怎么樣選擇,我們是不是應該大膽而迅速的關停一些我們認為不營業的門店,因為這些門店,一方面有可能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年,他可能就是沒有辦法盈利,第二個是說有可能或許不錯,但是由于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可能永遠也回不到過去的盈利水平上來,在這種前提下,我們認為零售行業領導者,需要做出大膽而迅速的決定。
第二個下沉市場,從市場規模上來講,下沉市場規模降到60%左右,另外一方面,下沉市場先決條件越來越高,挑戰越來越大。下沉市場非常有吸引力,但是非常容易犯錯,犯錯的代價比較高昂。
下沉市場主要挑戰在于一方面消費者可以花的錢變少。大約60%的小鎮青年說,他們對未來收入預期有擔憂,同一個街區不同商場,不同的樓層之間消費者可能也不一樣。下沉市場優質的零售區域數量相對有限,未來針對這些優質零售區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下沉市場要更加有通盤的考慮。
中國的消費者是被市場寵壞的消費者,他們想要很多的服務,想要不同的體驗,還想要個性化的配置。比如說美妝角度來講,有個性化護膚體驗和個性化的搭配,但是這些要求是合理的;另外一個方面,消費者對零售商和門店提出很多要求,而支付意愿并沒有那么強。60%的客戶,叫著要個性化,但是不愿意為個性化付出更多的錢,88%的消費者選擇配送的時候,更傾向于免費的配送。
不論是食品、美妝,還是服裝、家居用品,可能80%以上的門店都是所謂的常規門店。其特點是有一個相對比較寬的產品供應,多年以來的習慣,運營方面的效率非常高,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以交易為導向的門店業態,它的體驗和服務方面還在探索階段。同時另外一方面,由于門店規模會比較大一點,成本也會相對較高。我們認為未來這類型的門店,特別是在那些不怎么具有吸引力的一些零售地點,這些門店會遇到更大的挑戰。
很多零售商探索不同業態的模式,有些小店針對特殊的用戶群體,或者針對特殊的消費場景,或者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服務和體驗。另外有一些大店,我們剛才提到星巴克、耐克、優衣庫,他們店里有超凡的體驗,來伊份未來也會探索相應旗艦店的模式,跟消費者和社會大眾建立更強的鏈接。這是我們看到未來兩個方向,大店和小店會成為未來的熱點,但同時為數眾多的中型店,可能也是大家需要探討和思考的,怎么樣讓他煥發青春。
最后,我們認為在疫情過后,線下門店還是會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還是會占據非常重要的作用,雄心勃勃的零售商不應該停止他們擴張的腳步。但是在擴張過程中,需要考慮三方面的平衡,已有門店和新門店,一、二線城市和下沉市場,原有門店和新門店業態平衡。做到這些不容易,我們認為做到這點要有三方面的能力:
首先,對市場前景需要有非常清晰和準確的認知,未來可能精確到某一個街區,線上線下潛力到底有多少,通過這些我們明確界定未來門店在哪里、有什么形態。
第二,消費者行為千變萬化,今天有這樣的想法,明天有那樣的想法,這種想法有可能自發,有可能國外傳導過來的。因此需要有對消費者的細微變化的捕捉能力,這些洞察會傳導到門店選址過程當中和門店優化過程當中。
第三,對門店店鋪本身的質量精確的把握能力。我們每年有新的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原有的店鋪里面,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我的產品,哪些是適合我的消費者,這些是在擴張或者規劃店鋪結構的過程當中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以上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