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郭沛源先生的訪談實錄,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在我國各類企業中實現落地的條件已經趨于成熟,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應將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與社會需求、公益項目進行深度的創新型融合,積極將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應用到慈善事業之中,從而為社會創造出更高層次的價值。郭沛源建議到,初創企業也應當將社會責任的履行納入公司長遠的規劃布局之中,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界面:您認為為什么“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方向可以支撐商道縱橫為此付出這么久?
郭沛源:在我們看來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新的商業文明,所謂新的商業文明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是需要的,這類似“馬斯洛需求理論”,這一理論對企業來說也是適用,甚至對國家也是適用的。所以我們基本判斷就是中國經歷了現在說是改革開放40年,經過40年的增長的話,我們的企業也發育成熟到那樣一個程度了,所以我們基本判斷是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在更多的企業當中是要落地的,我們堅信這一點,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到現在。
界面:除了社會責任、慈善公益和創造共享價值,還有哪些方向是值得企業長久以往的努力?
郭沛源:剛才講到的公益慈善、創造股權價值,這些概念更多的從一個外向的角度來講,幫助外面的人。對企業內部來說,除了股東以外還有企業的員工,跟企業員工有關系的是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所以對于企業來說,除了剛才說到的那些以外,第一是還要更好的幫助員工能夠跟企業一起發展;第二是能夠更好的樹立一個跟企業社會責任相匹配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并且把這個企業文化價值觀在公布內部做宣導,讓所有人認識到這一點,這長期來看不僅對員工本身,也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界面:企業競爭優勢在未來的趨勢是怎樣的?
郭沛源:創造共享價值是未來趨勢。通俗地說,創造共享價值就是“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所以對于企業來說,怎么從戰略層面去設計或者是規劃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工作,事實上把企業的核心的優勢和社會的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比如說互聯網可以跟扶貧結合起來,不僅僅是一個公益的概念,也不僅僅是捐款,也可以跟很多的業務有結合。所以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做法,但是核心的還是結合自己的業務優勢和社會的需求去創造一些共享的價值。
界面:商道縱橫為許多企業的戰略發展提供咨詢,您認為企業的戰略與業務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二者要怎么結合?
郭沛源:剛才的那個問題也談到這一點,我們覺得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一樣,不能做成兩張皮,最好的方式是更好融合,公司里的高層、中層,能不能想到公司的戰略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能夠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融合到他們的業務部門、風控部門、研發部門。所以我們現在跟企業談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候也會經常用到一個詞叫integration(融入),所謂融入就是融合在一起,不是兩個東西簡單疊加起來,實際上沒有強關聯,而是交互式的融合。
界面:就比如說是現在正值資本寒冬,企業沒有過多的資金專門成立一個部門來做慈善,但如果把這個滲透到每一個部門中去,他的壓力就沒有那么大。
郭沛源:這是一方面的解讀,因為這是從成本支出的角度來看,其實企業社會責任也不僅僅是成本,我們即將發布2019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十大趨勢”,里面有一條是經濟下行時,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怎么辦?核心一點是聚焦、更好地發揮企業的核心能力。換句話說,你可能做出同樣的效果來,但現在不一定要捐錢了,而是用企業的核心能力和公益組織一起合作,做出一些公益創新。
界面:在創造共享價值方面有什么建議給初創公司(創業公司)?
郭沛源:這個問題挺好的,我覺得一方面是對創始人或者是創始團隊的一個建議,另一方面也是對投資人的一個建議。我們談到風投,還是以互聯網為主,同樣我們今年講2019年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十大趨勢”里面也有一條叫雙刃網絡,也就是互聯網既可以做出很創新的互聯網公益,但也要承擔互聯網應該有的平臺責任,比如說互聯網發布的信息是不是會造成誤導,比如說對客戶的數據隱私是不是有足夠的保護,有沒有泄露給第三方等等,這些都是責任問題。
但我覺得很多現在互聯網的創業者,目前更多的在意的是各種指標或者是流量,有流量就可以有投資。但是沒有很好的去考慮,第一,我怎么把業務和公益能夠更好融合;第二,我有什么樣的責任,譬如保護數據安全的責任,而不是出了事之后甩鍋。
對于投資人來說,顯然也要關注社會責任風險。投資人都會做法務盡調和財務盡調,這兩個大家都懂。但實際上我們覺得投資人也要做企業社會責任的盡調(或稱ESG盡調),這樣可以規避一些與社會責任相關的風險。因為有些風險可能既不完全是法律問題,也不完全是財務問題,但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界面:作為初創公司,該怎么樣既減輕在這方面的壓力、同時又顧及到創造社會公益、共享價值呢?
郭沛源:這是平衡的藝術,雖然你的訴求是活下來,但活下來不僅要有流量,還要不會被執法機關整頓、取締,不會被網民的口水淹死。我們很多時候只是看活下來要有流量、要有投資,但社會責任風險有時候也是關乎生死的。
界面:是不是站在“活下來”的更高一層境界來考慮公司的布局,對于初創公司的發展是更有益處的?
郭沛源:對,但是說的容易,做的難。比如說共享單車,大家都覺得共享單車是個不錯的創新,促進綠色出行,但從環境資源的角度來說,共享單車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如果遵循我們剛才說的那些理念,行不行?行,但會走的很慢,在當下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下可能會掉隊。這涉及到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的市場選擇機制是不是健全?是不是把那些腳踏實地的創業者給篩掉了。
界面:創業公司如何將自己平臺積累的數據最大化利用起來?其實不僅僅是創業公司,我覺得任何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做得久了積累的東西也多了,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和資源?
郭沛源: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數據資源是這幾年比較熱門的話題,而他的熱門是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都數據化。有一個說法是,過去兩三年創造的數據量相當于整個人類歷史的數據量的一半,我們以前創造的數據很多時候都寫在那兒,但現在錄像都可以數字化,都會變成數據的一部分。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發展也促進了對數據資源的應用。怎么用?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說有一家芯片企業用AI成像技術保護老虎,我們傳統覺得做芯片的公司跟保護老虎沒有關系,但是他能用在保護老虎上,因為你在野外是很難碰到老虎的,所以在野外當中做老虎保護的時候通常會用紅外相機,以前這種相機是用電池綁在樹上,只要有活的東西走過來它會拍,所以上千張照片中只能拍出一兩張有用的,以前我們通過人工篩選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你也不一定能辨別出來這次出現的老虎跟上次出現的是一樣的,大數據、圖象識別、AI這種,你讓電腦“聰明”一點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回到剛才說的問題,大數據特別是出行數據、飲食點外賣的數據,其實對我們的公共政策、人們的生活起居都會產生很大的價值,以往并沒有很好的發覺這些價值。但是必須強調一下,做數據價值挖掘的時候也要注意隱私保護的問題。
界面:最后一個問題,作為一個企業的創始人,您的每一天是如何規劃的?
郭沛源:我不僅僅是創始人,我還是總經理,要參與管理。所以,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公司做管理,三分之一時間在參與一些重要項目,還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做一些宣講、舉辦一些會議、做一些培訓等等。我們很高興看到商道的品牌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大部分客戶對我們表示滿意,媒體對我們的專業性也表示認可,包括像界面在內的很多媒體也跟我們有合作,我們也希望通過像界面這樣面向更多公眾的媒體去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前年,我們發起了“520社會責任日”倡議,我們覺得是時候讓更多的公眾也去理解和支持企業社會責任,這才能形成一個價值閉環,特別是對于消費類的企業。
界面:謝謝,非常感謝您接受我的采訪。
郭沛源:也希望界面能越辦越好,幫助我們一起創造一個美好生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