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艾路明先生的演講實錄。
艾路明:作為企業家來推動中國的公益,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商業的力量能否給公益帶來其他價值?我覺得在中國公益發展的過程中,2004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年份,那一年,有一幫企業家跑到內蒙古阿拉善盟,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這些企業家們開始意識到,我們不能老在商業領域賺錢,我們應該把我們的一部分力量拿出來,去推動中國的環境保護的事業。那個時候,北京經常有沙塵暴,每年春天都有很多場。所以阿拉善SEE最早的創始人劉曉光就把這些企業約到阿拉善盟一個叫月亮湖的地方,在那里和企業家們商量說,能不能夠一起用我們企業家的辦法來給環境治理、環境保護帶來一些改變。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就此成立。他們最早用捐錢的辦法,捐了很多錢幫助當地老百姓買了牛羊,讓他們在家里養奶牛。因為砍樹砍得太多,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這三大沙漠都快合成一個沙漠了,這直接導致沙塵暴問題。所以他們也勸阻當地老百姓砍樹,給他們做沼氣池,用沼氣來做飯。但是這樣一些辦法,實際上并不符合當地老百姓的需求。
經過幾年的實踐,這些項目一個一個失敗了,并沒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然后他們說我們能不能用商業的辦法和老百姓結合在一起,既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還能夠使得這樣一種脫貧致富給當地的環境帶來正面的價值,同時這種環境的正面價值幫助老百姓進一步脫貧。所以他們開始提出一個新項目,就是一億棵梭梭的項目。他們希望在當地沙漠之間原來就有野生樹林的地方,把原生的樹林恢復起來。在恢復過程中,一方面通過捐款,一方面讓這些種植的梭梭林對農村帶來其他的價值。他們發現在梭梭樹下面根上種植肉蓯蓉是可以有很好的回報的,肉蓯蓉是一種比較名貴的中藥材,他們一方面捐錢給老百姓種梭梭,另外一方面把這些肉蓯蓉的種子給當地老百姓帶過去,再把肉蓯蓉收購起來。這樣老百姓又通過肉蓯蓉帶來好的收益,大家更愿意保護這樣一片森林。
在我們和地方政府、當地老百姓的共同推動下,現在已經種了一百萬畝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還衍生了原生其他物種,那片林子在我們看來已經提升到“梭梭+”的程度,不光是梭梭了,還有各種其他的雜木。我們設想引進一部分梭梭,允許農民放牧,讓他在里面養羊,養了羊的梭梭林長得更好,而且還有其他的物種出現。這樣一種正面的循環出現以后,百姓不僅不砍伐了,還會主動地讓人來參觀,人們可以到這兒來游玩。通過放牧,他們還有更好的收益,這樣一種用商業的力量推動荒漠化治理的做法,其實給我們阿拉善SEE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示。
剛才徐老師也說了,綠色供應鏈的項目。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的國家之一,我們占了全國碳排放22%,在這22%中,跟房地產相關的行業:鋼鐵、水泥、玻璃、木材、鋁合金、家具加工等,大約占到了40%。由此,全球碳排放的8%是由房地產相關行業產生的。如果說房地產企業聯合起來,一起來推動這個領域的改造,會帶來什么效果?所以我們阿拉善SEE聯合聯合中城聯盟、全聯房地產商會、萬科、朗詩共同發起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我們要求所有提供鋼材、水泥、玻璃、鋁合金、石材所有這些跟房地產相關的產業必須達到某種碳排放的標準。這個標準不是我們定的,是國家環保部和有一些NGO組織制定的。他們根據不同的碳排放標準進行打分,制定企業白名單,沒上白名單企業我們不去采購。未來還會制定綠名單和黑名單,進入黑名單的企業將被排除在采購名單中,進入綠名單的企業我們則優先采購。通過白名單制度,很多家企業從不太在意,變為主動申請評級;由過去的地方政府強制性監督,到現在這些企業主動達到標準,申請檢查。由此,中國整個房地產供應相關的行業都發生了巨大改變。
當然這樣也給房地產企業帶來了某種壓力,因為畢竟環保的要求一定成本的提高。但是就總體而言,房地產行業是能夠承受這個成本的,同時也進一步倒逼房地產產業的供應鏈上面的企業,他們進一步做技術開發,進一步控制成本,降低他們的成本。既帶動了技術的創新、管理的創新,也使整個行業面臨著新的洗牌、新的變化。變化剛剛開始,我們會和更多行業結合在一起,共同推動行業變化,而這個變化一定會為全球碳排放產生正向影響。
我昨天晚上也正好和藏族創業者企業家交流當地的環境保護公益項目的事情。一個年輕企業家,他過去專門在藏地做公益,保護藏羚羊。他說隨著當地牛羊的養殖越來越多,牧民對收入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就會大規模養殖,由過去一百畝地養三到四只羊,到現在養七到八只羊。牧民沒有別的辦法來提高自己的收入,他通過擴大養殖來提高收入,但是我們知道,藏地第三級高寒草原資源有限,過度放牧以后,草場受到損害,環境會受到損害。如何平衡當地環境和牧民收入,這里面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旦增昨天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他兩年前在四川若爾蓋下面的縣里面,他看到牧民騎著摩托車一直在追一個人,追到那個老頭以后就拉著老頭不讓走,他跑過去查看原因,結果騎摩托車的藏民拉著老頭就談,說我們家還有100多頭牛羊,你幫我買過去,那個老頭不愿意。通過考察,旦增發現在牛羊的交易領域,有很多環節可以改善。很多收購牛羊的企業買了好多草圈在羊圈里面不斷喂食,牛羊在很短時間可以漲十幾公斤,賣出去的時候他的收益顯然是會大幅度提高,但肉質口感會發生改變。但牧民的利益會受到損害,牧民本來是可以賣很合適的價錢,但是通過這樣一個轉換以后,他的價值還被降低了。
所以旦增就想,我們能不能用一種新的方式推動改變。他提出用智慧牧場的概念,他現在已經做到在在一個村里安上攝像頭,每一只羊配一個二維碼,他直接與企業家朋友交易,客戶可以看得見這個羊怎么進來的、怎么養的,每天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東西。這樣牧民不需要和這些商業企業發生交易,而客戶通過攝像頭直接了解他養的羊是不是好的。用這樣一個方式,2018年他已經幫助那個村里人一部分牧民獲得了收益。他說每只羊增收了400塊錢,相當于當地的老百姓不用再擴大養殖面積,而提高收益。一方面幫助當地老百姓解決生計問題,另外一方面也減少了牧場的放牧,給當地藏民帶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我們準備成立一個公益企業,這個錢我們不分紅,將來你賺的錢把本金收回去,利益我們都不要,就用這樣一種方式投資,你在當地注冊一個公益企業,用賺的錢復制這個模式在不同的地方繼續做這種企業。
我們計劃今年再來找一些地方推動這個事,今年5月份準備到三江源再跑十幾個村,在十幾個村同時推動。青海市科技廳已經在整個青海三江源地區布局了基礎數據系統,只需要裝上攝像頭就能夠看到村里面養的羊的情況。
在2019年,我們通過阿拉善SEE的企業家來推動公益企業的發展,看看能不能夠通過他的模式給當地牧民帶來更多收益,同時又進一步減少對牧場的占用,給野生動植物帶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這樣一種做法正是讓商業的力量和公益和環保結合在一起,讓環保讓公益更有生命力。
其實在藏區有很多類似的故事,玉樹旁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甘達村,是三江源保護中心做的一個小項目,過去那個村里面垃圾遍地,但又是玉樹河的源頭,有200多個泉眼,水流出匯到玉樹河,成為長江的支流流到通天河。游客對當地的生態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旅游垃圾非常多。我們和當地的一個環保組織一起在甘達村,請志愿的喇嘛在每一個泉眼念經,讓人們能夠對這里產生敬畏,繼而他們主動維護當地環境。同時我們捐建了一些其他小型建筑,使當地藏民都覺得環境保護和他們有關,因為環境得到了改善,現在那個地方已經成為一個野外旅游的好去處。從四年前到現在,這種項目每年都是成倍增長,通過商業的力量推動他們保護環境的價值得到彰顯。我們可以用商業思維和模式為環保作出更多事情,帶動公益企業發展,讓商業更加友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