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爾街科技眼
編輯 | cc孫聰穎
提起圣誕節,大家都不免想起掛著各類燈飾的圣誕樹、樹下的禮物、熱紅酒和飄著雪花播放著圣誕音樂的寒冷冬夜。隨著一系列節日的到來,商業和零售活動也更加活躍。在位于赤道地區的新加坡,12月的平均氣溫也保持在30度左右,圣誕節依然是風光迤邐的夏日,但是人們“買買買”的心情并無二致。
根據市場研究和數據分析公司Rakuten Insight去年圣誕節前在新加坡開展的一項購物行為調查,在6342名新加坡受訪者中,73% 的受訪者表示會在假日促銷期間購物。在計劃購物的受訪者中,服裝和鞋類是最受歡迎的類別,其次是珠寶。
根據2024年12月5日新加坡統計局數據,10月的零售銷售指數以2017年為基準為1/4.3,同比增加2.2%。而根據亞洲零售社區對LoopMe報告的報道,近四分之一(24%)的新加坡消費者計劃通過TikTok Shop購物,然后分別是亞馬遜(12%)、Grab(10%)和foodpanda(4%)等其他平臺。服裝和鞋類是20%的消費者購物清單上的首選。
作為全球化大都市,新加坡的節日和文化元素受到不同地區的影響,也展現出雜糅交融的混合感。我曾經就在某個地鐵口偶遇一位正在拉二胡的“圣誕老人”,他的衣帽裝飾,除了經典紅色白邊的圣誕衣帽外,居然還有金色的中國龍的圖樣。我內心還冒出問他馴鹿哪里去了的淘氣念頭,但不忍打擾他拉琴賣藝,遂未成行。
新加坡節日季的節日商業尤其的豐富、多元。商業景觀一方面想要盡力在溫暖的氣候中還原“冬日圣誕”的景象,打造吸睛的節日氛圍,另一方面又會特地根據氣候和本地市場需求做相應的調整,滿足不同需求的顧客。
赤道圣誕——城市景觀的“冬日”還原再造
在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是無盡的夏天,僅靠自然氣候難以察覺時光流逝,最能讓人感受到節日季到來的就是商業活動。每年11月,新加坡的圣誕裝飾就會陸陸續續悄然布置。裝飾性壁爐和圣誕樹一夜之間就會出現在CBD附近的辦公區域和商場。
各地的圣誕樹都有大大小小的亮燈儀式,但最著名的當數烏節路每年的亮燈活動。據說這是新加坡從1984年起形成的一種傳統。今年是烏節路第41屆“烏節圣誕大街歡”。11月9日,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衛生部第二部長馬善高一起主持了亮燈儀式,活動將持續至2025年的元旦。
每年12月初,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的“圣誕仙境”就會開放。這是一個燈盞嘉年華活動,有表演,還有旋轉木馬等設施,就位于濱海灣花園“生命之樹”附近。這里的景觀包括圣誕老人、圣誕熊,以及哥特式的大型圣誕彩燈建筑。根據濱海灣花園的資料,這是意大利匠人手工打造的Spalliera,也成為新加坡游客必去打卡的夢幻地點。
每年新加坡各大商場都會使出渾身解數進行圣誕裝飾,主題和特點都不盡相同。其中不乏充滿創意和新意的景觀,例如一棵冰激凌造型的圣誕樹或者泰迪熊組成的造型。夢幻的燈光展覽或者浪漫的人造雪景,吸引顧客,也會讓商場迎來節日季的消費高峰。今年,濱海灣金沙購物中心的圣誕裝飾與香奈兒品牌合作,仿造雪花、成片的松樹氣氛烘托到位,引得游客紛紛合照留念。
圣誕樹與禮物:本地化的選擇
提到圣誕節,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就是散發松香的圣誕樹。萬年青花園是新加坡本地的綠植公司,每年也出售圣誕樹,這一應季“鮮植”早在10月、11月就已經開始準備。銷售員告訴我,新加坡的圣誕樹一般也是從美國進口,為了適應本地炎熱、潮濕的氣候,一般是壯麗冷杉(Noble Fir)和高加索冷杉(Nordmann Fir)這兩種“鮮切”圣誕樹。“相比其他品種,這兩種樹型穩定,外觀好看,在高溫和濕潤的環境下也不太容易變形或者塌陷。”
除了圣誕樹,還要有各類圣誕樹上的裝飾和樹旁的禮物。而這些商品則大多來自中國。在地鐵站地下通道的圣誕市集里,各種小攤位早已上架紅色針織襪,圣誕包裝的姜餅人曲奇禮盒也已經就位。各種閃亮的手工藝品,則顯然都是中國制造,但價格也早已隨著本地市場水漲船高,一般售價是中國大陸的3-5倍。
我今年收到的第一個圣誕禮物,居然是泡泡瑪特的盲盒玩偶。今年,泡泡瑪特在東南亞實數流行風潮的弄潮兒。日常生活中常見到泡泡瑪特IP的身影,一個Labubu象征著潮人身份。在來福士地鐵站的市集里,販賣“二手”泡泡瑪特玩偶的攤位就有兩個。一個隱藏款盲盒拉布布可以賣到200新幣,大約一千人民幣。
盡管價格昂貴,還是有很多人重金選購。與一位對攤位上的盲盒感興趣的女士聊天,阿姨也表示玩偶非常可愛,“是女兒鬧著要Cry baby的娃娃作為圣誕禮物”。她正在電商平臺Shopee上比較價格,“Shopee價格比這里便宜,但是搶不到。”她表示,離圣誕節還有幾天,再糾結考慮一下。
在新加坡,盡管氣候常年暖濕,但也并不會意味著完全沒有厚衣冬裝這樣的季節性商品。在濱海灣金沙購物中心,來自意大利的奢侈品品牌Moncler依然把羽絨服陳列在玻璃櫥窗,滑雪服等商品也在售賣。店員表示,金沙迎接全球游客,很多人對羽絨服等保暖衣物也有需求。“很多外國人在新加坡做工(工作),臨近圣誕節要回家。如果要一下飛到很冷的地方,厚衣服也不會到了才買。提前做準備。”
我今年收到的第一個圣誕禮物,居然是泡泡瑪特的盲盒玩偶。今年,泡泡瑪特在東南亞實數流行風潮的弄潮兒。日常生活中常見到泡泡瑪特IP的身影,一個Labubu象征著潮人身份。在來福士地鐵站的市集里,販賣“二手”泡泡瑪特玩偶的攤位就有兩個。一個隱藏款盲盒拉布布可以賣到200新幣,大約一千人民幣。
盡管價格昂貴,還是有很多人重金選購。與一位對攤位上的盲盒感興趣的女士聊天,阿姨也表示玩偶非常可愛,“是女兒鬧著要Cry baby的娃娃作為圣誕禮物”。她正在電商平臺Shopee上比較價格,“Shopee價格比這里便宜,但是搶不到。”她表示,離圣誕節還有幾天,再糾結考慮一下。
在新加坡,盡管氣候常年暖濕,但也并不會意味著完全沒有厚衣冬裝這樣的季節性商品。在濱海灣金沙購物中心,來自意大利的奢侈品品牌Moncler依然把羽絨服陳列在玻璃櫥窗,滑雪服等商品也在售賣。店員表示,金沙迎接全球游客,很多人對羽絨服等保暖衣物也有需求。“很多外國人在新加坡做工(工作),臨近圣誕節要回家。如果要一下飛到很冷的地方,厚衣服也不會到了才買。提前做準備。”
圣誕老人營銷與節日的暖意
在新加坡的CBD商業街區,節日季的推銷和推廣工作也難免會借助圣誕氣氛吸引路人。推銷和銷售人員,常常以改造后的夏日版圣誕老人造型出現,在陽光下工作。某日路過一個推廣數字錢包的小攤,因為炎熱天氣,圣誕老人的胡須已經有一部分被打濕。
人工智能驅動的求職門戶網站Jobs Lah最近的地推活動很頻繁,他們的圣誕老人和精靈們出沒于辦公大樓的樓宇之間,只需要掃碼注冊或者關注其官方社交媒體,就可以免費領到圣誕糖果、冰激凌或者珍珠奶茶。白領們樂于享用這些午后茶歇,或許也會順便下載其APP看看年后是否有跳槽機會,好讓工資再上一層樓。
臨近節日,新加坡本地的許多義工組織、慈善組織也會進行義賣活動幫助弱勢群體,成為節日商業活動中活躍的角色。一些編織類手工制品是低收入老人的幫扶項目,另一些圣誕幸運曲奇則是單身媽媽的義賣活動。作為新加坡“仁愛運動”中的一部分,從事心理健康事業的公益組織 The Achiver將在25號圣誕節當天上午,向心理衛生學院(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中居住的大約一千多個受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困擾的長期患者發放圣誕節禮物。
“分享團聚和互相幫助是圣誕本身的節日精神。”我從一位本地朋友那里收到的圣誕禮物正好是義賣手工藝品。問及她對新加坡圣誕節的看法,她說:“在新加坡,沒有雪花的圣誕或許少了些意思,但是我們的分享和慶祝不會少那么點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