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辛圓
回顧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求進”是總基調,“攻堅克難”是關鍵詞。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達到4.8%,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向好因素累積增多。
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十位首席經濟學家認為,2025年,中國經濟將延續復蘇態勢,全年GDP有望實現4.7%左右的增長。中美貿易摩擦與國內房地產行業調整是明年宏觀經濟兩大風險點。
多位經濟學家指出,在超常規逆周期調節中,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擔當主角,狹義赤字率提升至4%是普遍預期。適度增加匯率彈性和波動區間,有利于對沖出口壓力,穩定國內經濟增長。
他們還強調,短期政策刺激并非長久之計,扭轉預期、提振信心的關鍵在于改革。希望能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再次激發經濟活力。
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十位經濟學家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后):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
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
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軍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蘇月
明年GDP增速在4.7%左右
十位首席經濟學家的預測均值顯示,2025年,中國GDP將同比增長4.7%。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預計,2025年實際GDP同比增長4.8%-5.0%,繼續保持在長期增長趨勢軌道中。其中,消費支出貢獻率有望升至70%,全年拉動GDP增速約3.4個百分點,內需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預計,2025年中國GDP增速預計在5%左右。他指出,2025年既是全球宏觀大年,亦是國內政策大年。全球政治“右轉”和民粹主義抬頭,使得地緣政治沖突和全球經貿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加依賴內部政策的確定性。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2025年中國GDP增速在4.7%左右。他表示,考慮到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完成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穩定就業大局,以及充分考慮經濟增長動能變化及可能面臨的各類內外部沖擊,預計明年“兩會”設定的GDP增速目標將為“4.5%-5.0%”。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表示,考慮到特朗普關稅的影響,預計2025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將從今年的4.9%放緩至4.5%。
貿易摩擦和房地產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與國內房地產行業調整是明年宏觀經濟最為顯著的風險。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指出,2025年,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將對中國出口產生影響,要以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調節對沖外需下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年內有必要及時根據形勢做出進一步加碼,比如追加預算等。
王青也表示,中美之間潛在的新一輪貿易摩擦是明年宏觀經濟面臨的一個風險點。不過,更為嚴峻的挑戰依然來自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持續調整。他指出,房價的大幅下調將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導致內需不足,甚至可能危及金融安全。這一風險點不僅關乎經濟穩定增長,更涉及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指出,盡管近期推出的穩地產政策在推動房地產銷售回暖、改善房企現金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價尚未見底,居民購房成本仍然較高。因此,房地產市場離止跌回穩還有一定距離,政策效果的持續性仍需觀察。他表示,“在非常時期,真金白銀地落實收儲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政策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關鍵”。
財政政策將擔當宏觀調控的主角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定調明年經濟工作時首次提到“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同時,用了十多年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表述被調整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盡管財政、貨幣政策的定調都出現了重大變化,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超常規”的主要看點是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適度寬松”更多是對前期操作的確認,而非大的方向調整。
“2025年,刺激消費、擴大投資、緩解外貿壓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宏觀政策繼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財政政策將持續加力提效,擔當宏觀調控的主角。”連平說,因此明年赤字率有望安排在4%-4.5%的區間內,赤字規模將超過5.5萬億元,廣義赤字率則將升至10%以上。
連平表示,考慮到目前銀行凈息差面臨一定壓力,明年再度大幅降息概率較小,且利率工具需要為將來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間,預計全年降息可能不會超過30個基點。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幅度在0.5至1個百分點,釋放2萬億元以上流動性,其中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準率下調空間有限,預計降準幅度在0.25-0.5個百分點左右。(編者注:今年以來央行累計下調政策利率30個基點,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過去幾年,央行雖已實施多項措施釋放大量流動性,然而,受制于投資者與消費者信心不足,大量資金在銀行系統內滯留而未有效注入實體經濟。為使貨幣政策充分發揮其效能,財政政策需加大力度。因此,當前特別強調要推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并確保其持續發揮效力。這就要求中央政府適度調高財政赤字率,并借助發行超長期國債的手段,以促進投資增長,激發消費活力。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蘇月預計,明年“兩會”期間將公布一項大約2.5萬億至3萬億元的財政增量,且有明確的促消費、穩收入的政策要素。她指出,若刺激政策的規模未能滿足市場預期且實施節奏滯后,市場可能會對刺激政策在提振消費和投資信心方面的效果感到失望。這將導致國內外企業投資動力減弱,進一步拖累勞動力市場,從而形成就業預期下降、收入預期縮減以及內需疲軟的惡性循環。
改革是扭轉預期的關鍵
經濟學家進一步指出,超常規逆周期政策是有效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必須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再次激發經濟活力,全面扭轉市場預期。
章俊認為,明年國內經濟的頭號任務是“促改革”。在目前階段,財政、貨幣包括匯率政策主要起到的是穩定預期功能,而提振預期、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仍需進一步解放思想,促進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系列改革政策加快落地。這包括通過財稅體制改革重塑地方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調節供需結構、增加地方財力,促進“土地財政”向“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轉型;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推動央國企合并重組,增強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提振民間資本投資預期,重啟“投資-消費-再投資”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將“促消費”和“惠民生”有效結合,通過加大社保、醫療、生育、養老支持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國內有效需求的持續性改善。
羅志恒也表示,要以更大力度的改革穩定經營主體預期,包括優化國民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減少地方政府支出責任,推出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讓地方政府看到行政執法的邊界、讓企業家看到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態度。還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重供給、輕需求”的制度障礙。例如,在生產地征稅原則的基礎上適當嵌入消費地征稅,推動地方政府更加重視消費環境改善;從建設財政轉向民生財政,提高醫療教育養老住房保障支出占比,緩解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推動農民工市民化、推動轉移支付隨人走,釋放農民工消費需求和落戶后的購房需求;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青年失業群體、農村領取養老金群體、二孩以上家庭等的補貼力度,將促消費、擴內需與社會保障和生育政策結合起來。
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也是經濟轉型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部分,不是單單靠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就可以輕松解決的。長期來看,還需要通過改革開放,通過持續打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發展環境,來逐步恢復投資者信心,改善經營主體的預期。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今后五到十年的改革開放指明了清晰的路徑和光明的前景。
人民幣匯率可能更有彈性
連平預計,2025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7.1-7.4區間內雙向波動的可能性較大。由于特朗普上臺后可能對華出臺貿易保護政策,上半年人民幣或明顯承壓。但隨著中國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尤其是在更多積極政策推動下經濟加快回升向好,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將逐步走強。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鑒于美國可能最早于明年一季度宣布全部關稅計劃,并于明后兩年分批執行,這一消息可能打擊市場情緒,導致人民幣在未來1-2個季度內提前貶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或在2025年升至7.6。為減緩人民幣貶值壓力,中國央行需要通過加強人民幣定價中的逆周期調節因子以及資本管控來穩定匯率。
章俊表示,基于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以及國內穩增長、促轉型迫切性提高,人民幣匯率或將“更有彈性”,政策層面應“順勢而為”。參考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階段,適度增加匯率彈性和波動區間,有利于對沖出口壓力,穩定國內經濟增長。從資本項目來看,“特朗普2.0”系列政策取向將顯著提高美國通脹壓力,本輪美聯儲降息周期和降息總幅度或將有所縮窄,中美絕對利差水平明年仍然持續存在,因此匯率政策層面應更加“以我為主”,通過促進國內經濟持續復蘇和預期大幅改善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全球吸引力。
物價溫和回升
2024年前11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0.3%,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1%。經濟學家認為,2025年,低物價局面仍將延續,但總體水平將高于今年。他們的預測均值顯示,明年CPI同比增長0.7%,PPI同比下降1%。
伍超明預計明年CPI增長約0.7%。隨著宏觀政策著力點轉向“大力提振消費”以及“物價合理回升”,國內經濟面臨的“需求-價格”梗阻有望緩解,對居民收入和核心CPI溫和回升形成支撐。
蘇月預計明年CPI增長略低于1%。她表示,通脹水平會比今年有溫和上升,但難以回到1.5%-2%的水平。盡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擴大消費,但從2024年的經驗來看,消費補貼政策對CPI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
伍超明還預計,明年PPI約增長-0.8%。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地產政策的持續推進有望對國內投資形成支撐,未來國內定價的鋼鐵、水泥、煤炭等工業品價格有望溫和回升。但同時,部分中游行業產能去化壓力仍大,加上相關產品出口外銷可能面臨各國加征關稅的影響,短期國內供強需弱格局將繼續對價格形成拖累。
出口大概率前高后低
2024年1-11月,以美元計,我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長5.4%。十位經濟學家預測均值顯示,2025年我國出口同比增長0.9%。
羅志恒預計,明年出口大概率前高后低,一季度或因“搶出口”而錄得較高增速,但二季度美國對華加征關稅逐步加碼后,出口增速可能下行,預計明年出口增速為1.2%左右。當然,中國出口也存在積極因素,包括美國通脹韌性導致加征關稅步伐放緩、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和出口布局多元化等。
王青判斷,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言論若實施,將拖累我國出口增速6-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以美元計價,明年我國出口增速將下滑至-1.5至-3.0%,對GDP增速的下拉效應將在0.5-0.8個百分點之間。
蘇月的預測較為樂觀,她預計明年出口增速將在3.5%-4%之間,考慮到特朗普關稅可能上半年啟動但影響有限,中國出口商可能搶在新關稅落地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