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嘉欣
本田、日產的合并談判迎來這兩家汽車制造商的正式官宣,受該消息影響,本田汽車美股盤前大漲超16%。
據央視新聞,12月23日,本田和日產共同宣布,雙方已就合并事宜簽署諒解備忘錄,將正式開啟合并談判。二者將以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控股公司、雙方均作為該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進行合并。
雙方聲明表示,談判預計將在明年6月前結束。本田、日產兩家公司預計將在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本田將任命控股公司的總裁,并且擁有超過半數的董事會席位。
涉及此次合并協議的還有日產持股的三菱,后者將于明年年初判斷是否加入。目前三家公司已經達成初步協議,計劃展開討論的重點是圍繞智能化和電氣化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按照2023年日產和本田的全球銷量(分別為337萬輛和398萬輛)計算,假設三菱(2023年銷量78萬輛)也加入的話,三者合并后成立的汽車集團銷量將在豐田(1123萬輛)和大眾(923萬輛)之后,排名全球第三。
該聲明還表示,本田和日產尋求通過合并實現整體年銷售額超30萬億日元、年營業利潤超3萬億日元的目標。
至于合并談判的原因,日本媒體分析稱,由于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競爭,過去日本汽車制造商占據優勢的發動機技術競爭力減弱,新涌現的汽車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也加劇了日系品牌的危機。
受到中國汽車品牌迅速發展的影響,日系最為重要的中國和東南亞市場也出現動蕩。今年前11個月,本田和日產的在華銷量分別下滑30.7%和10.5%;曾經被日系主導的東南亞地區,現在也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出海、建廠的一大目的地。
日產和本田在另一個重要的美國市場也陷入困境。日產新車開發速度緩慢,未能在美國推出正值需求上升期的混合動力車,而本田則在美國全面啟動純電車型的銷售導致其汽車業務利潤出現下滑。
最新財報顯示,日產汽車2025上半財年(2024年4月至2024年9月)營收同比下滑1.3%至5.98萬億日元,凈利潤同比下滑93.5%至192.23億日元。本田同期營收同比增長12.4%至10.8萬億日元,但凈利潤同比下降19.7%至4946億日元。
受經營低迷影響,日產11月宣布將全球產能削減20%,啟動相當于整體近1成的9000人規模的裁員,整合措施的制定成為當務之急。在此之前,今年7月本田也宣布削減在華三分之一的燃油車產能。
對日產和本田來說,合并能否改變現狀是問題的關鍵。根據現有媒體報道信息來看,合并之后能夠在包括汽車生產、軟件研發、電動化轉型等各領域實現協同效應是兩家企業期望達成的目標。
汽車生產方面,本田和日產將探討在彼此工廠共同生產汽車的方式,例如,本田向日產提供混合動力車的方案,日產則可以為本田提供其在歐洲所缺乏的汽車生產工廠。另外,實現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和車載軟件的通用化也在兩者規劃之中。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撰文表示,本田和日產合并的產業互補的意義似乎不大,都面臨新能源技術發展遲緩、市場萎縮的壓力,需要加速新能源技術創新,推出更強技術的產品,順應世界新能源化和SUV化的趨勢。
他個人不看好日產和本田的合并,并認為本田和日產均需要加大中國本土化研發投入和實現依托中國產業鏈優勢的產品創新,實現賦能日產和本田的全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