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過去一年,中國留學市場持續回暖,但在細分留學目的地上,呈現出明顯分化。
一方面,留學占比最高的中國留美、留英市場持續縮水,尚未恢復到疫情前規模;另一方面,以中國港澳地區、新加坡為代表的亞洲留學/求學目的地,和以德國、法國、意大利為代表的歐洲國家留學增勢強勁。
印度學生規模15年來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與2019/2020學年中國留美學生峰值的37.25萬人相比,2023/2024學年中國留美學生減少9.5萬人,下降25.5%,倒退至2013/2014學年的水平。
中國留英學生自2021/2022學年達到創紀錄的13.5萬人后,連續三個學年下降。2024/2025學年留英規模比峰值時下降23.2%,較疫情前的2019/2020學年申請量仍減少13%。
與此同時,中國香港、新加坡的申請量在不斷攀升,歐洲各國留學熱度逐步恢復。
近五年來,港校針對非本地生頒發的學士及碩士學位數量保持增長,尤其是授課型碩士,2023學年入學人數同比增長超過30%;自2024/2025學年開始,香港八大院校還將非本地生招生比例從20%提高到40%。
啟德學府事業部總經理柴琳在盤點2024年中國留學市場時指出,中國港澳留學人數的增長,是由于新專業的開設以及內地校區的落成;日本、韓國則是更多受益于疫情后,原有存量市場的快速恢復;新加坡對高凈值家庭、頂尖學子的吸引力愈發增強;馬來西亞則是受惠于公立院校的擴招政策。
德國高校越發國際化,多所名校王牌工科專業新增英授課程,中國學生留德選項變多。從專業選擇看,國際學生選擇最多的仍然集中在工程類。電氣工程首超機械制造專業,成為中國學生的留德新寵。德國語言簽證恢復,專業直入和語言班均可獲得簽證。
法國高等商學院仍然是中國學子的熱門選擇,2017到2022年,就讀法國商學院的中國學生增長28%。碩士為主流申請學段,獎學金較容易獲得。從授課語言分析, 英文授課占比72%。
荷蘭北歐等英語系國家的高校則因排名高、教學質量高、工簽政策寬松、就業機會多,也愈發受中國學生的熱捧。
高性價比是2024年中國留學市場繞不過去的一大關鍵詞。
根據啟德2024年調研數據顯示,意向留學生對留學費用的關注度有所提升,這一變化可能受到以下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首先,海外發達國家普遍面臨通貨膨脹問題,導致留學成本上升。其次,在國內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即使是中產和富裕家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收入的影響。這些現實因素的疊加,使得中國學生和家長在考慮留學時更加關注費用問題,可能會傾向于選擇更經濟實惠的留學方案,同時對獎學金、助學金等的需求增加。
這一趨勢表明,留學決策正在從單純的教育品質轉向更加綜合的成本效益分析。
“經濟下行之下,相比英美,歐洲的留學費用堪稱‘白菜價’。”柴琳稱,52所歐洲院校QS排名前200,教育質量和文憑含金量較高,有望迎來留學黃金發展期。
其中,德國、法國、意大利的公立大學免學費,只需繳納注冊費,各國院校有所差異,比如法國本科注冊費170歐元到2770歐元不等,約合人民幣1300元到22000元,而私立大學學費則在5萬到20萬元不等。
美國公立學校申請顯著增長。在2024申請季,美國公立學校的申請量超487萬份,同比增長16%,私立學校收到的申請量為454萬多份,增長5%。這一數據反映了申請者在選擇學校時可能更加注重性價比,尤其是學費方面的考量。
馬來西亞的留學申請量也幾乎翻倍增長。近日,馬來西亞教育全球服務中心(EMGS)發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留學申請數據,該中心共接收了54150份前來馬來西亞留學的申請。其中來自中國的申請數量最多,占比45.25%。
第二大關鍵詞體現在專業選擇上,就業驅動下跨專業申請增多。
在啟德2024年的調研數據中,超過八成的意向留學生考慮跨專業申請,相比2023年提升了15.6%。在選擇跨專業的原因中,“考慮以后更好就業”的比例最高,達到76.2%。
對比2023年、2024年意向留學生選擇學科/專業的考量因素,“未來就業面廣”是今年留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占比近一半。而在2023年,選擇“未來想從事相關的職業”的占比最高,超過一半,“就業面廣”的占比僅占17.8%。
這一變化說明,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留學生對專業的選擇也受到影響,他們往往會更早地做職業規劃甚至實習,甚至還有從大一就開始“卷”實習的案例。
多倫多大學數學統計系的大一新生Mingo雖然今年剛入學,且被該校直接保研,但相比同齡人,他已有兩段實習經歷。趁著暑期空檔,他在國內一家大型央企做實習數據分析師。
“對自己的專業有些迷茫,不知道未來能干什么。”Mingo告訴界面新聞,提早實習可以幫他篩選哪些工作更適合自己。
整體來看,留學生工作與專業的匹配度有所提高。2024年啟德調研數據顯示,海歸工作與專業的匹配度中,“非常匹配”和 “有些匹配”的占比分別為24.2%和43.1%,高于2019年的20.7%和34%。
這主要是因為海歸對自身職業的規劃更加清晰,在求職過程中更加積極地尋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崗位,并且企業招聘也更加重視人才的專業背景,以及技能與崗位的匹配度。具有較好就業前景的院校與專業也更受留學生的青睞。
例如,加拿大的200多所大學與學院中,約有90%的院校開設Co-op帶薪實習課程/項目,這些項目由加拿大政府與企業合作,許多學生在Co-op實習期間表現出色,直接被實習單位錄用,實現“畢業即就業”。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的數據,2024年,STEM繼續成為國際學生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等國家留學首選的專業領域。
第三大關鍵詞是國際人才回流。
國內政策的加持,吸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流。重點城市留學落戶政策放寬、歸國人才創業扶持政策持續加碼、全國多地的定向選調生面對海歸開放。
比如2024年上海更新了落戶激勵條件中的全球前100高校名單,新增15所大學;廣州的留學生落戶政策放寬,不再要求社保的繳納時長等。
為了更好地吸引和支持留學人才,國家十部門日前還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意見》,將留學回國人才納入國家統一的就業政策體系,促進留學回國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
“(留學生)回國找工作是大勢所趨。”紐約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生藍鈺童對界面教育表示,國內市場發展迅速,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對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專業背景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他曾在一家私募股權公司實習,積累了金融市場分析和投資經驗,未來希望能回國在金融或科技創新領域工作。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媒專業的姜姜則稱,在美國留下來較難,除了計算機等專業畢業生可能會留在美國,大部分同學最后的選擇還是回國,況且如今國內企業發展勢頭好,“我們要跟隨大趨勢”。
據全球職場平臺領英今年4月發布的《2024中國留學生歸國求職洞察報告》顯示,逾八成海外留學生畢業后的首選是回國發展,該比例較上年高出一倍之多。
與之形成對比的一組數據是,希望畢業后留在海外開啟職業生涯的中國留學生占比,已由上年度的37%急劇下降至3%;處于暫未明確計劃、觀望狀態的中國留學生亦由上年度的31%減少至13%。
但留學生回國就業的壓力并不小。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179萬人,比去年增加了2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市場競爭加劇。海歸求職難度增大,主要阻力是薪資要求高和不適應國內的工作環境。
展望2025年,中國留學市場預計將會出現以下趨勢:
一是學歷提升持續升溫,高學歷入讀者增加。
根據HESA(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數據顯示,近五年(2018/2019-2022/2023)前往英國入讀的非歐盟國際學生中,非首年入學的全日制授課型碩士人數逐年攀升。2022/2023學年,非首年入學人數占所有全日制授課型碩士人數的14.09%,意味著非歐盟學生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選擇了第二碩士或者延期入學。
美國研究生人數持續增加。關于國際學生的學術層次分布中,美國國際學生中研究生人數連續三年最多。2023/2024學年,有502291名國際研究生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學習,同比增長7.6%。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長建立在去年21%的增長和前年17%的增長基礎上。
新加坡奉行 “精英化” 教育體系,對中國申請者來說,新加坡國立大學還開設了與中國合作的聯合培養博士項目,采用“1+2+1" 的培養模式,申請讀博的第一年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對應專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基礎學習,2-3年間回中國進行課題研究,最后在博士第四年回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完成論文寫作、答辯等,可拿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學位,該項目不收取學費,每月發放至少一萬元的獎學金。
二是留學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加拿大近期開始嚴格控制學生簽證的發放,這意味著想要前往加拿大留學的學生將面臨更為嚴格的審核和篩選。業內人士解讀稱,此舉是為了減少非必要留學人員,優化簽證資源的分配,確保只有真正符合加拿大教育需求和標準的學生才能獲得簽證。
澳洲在今年8月公布限額提案,8月至12月期間,因限額提案影響,眾多熱門院校提前截止申請和繳費,并開始提升入學要求,包括語言和GPA,Offer發放速度較慢。這一政策限制了國際學生的數量,使得留學澳洲的競爭更加激烈。
中國香港等高校提高錄取標準。2024入學季,有超過八成的港校授課型碩士錄取者至少有一段實習經歷或工作經歷,超過三成曾經參加過科研活動/發表論文/獲得專利,還有13.7%的錄取者曾經在競賽中獲得市級以上的獎項。
至于最大的中國留美市場,中美關系逐漸成為重要因素。2025年開始執政的特朗普政府的留學政策引人關注,很可能繼續影響中國留學家庭的留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