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賈璐 張蕊
界面新聞編輯 | 崔宇 史國偉
2024年12月26日,界面新聞第八次發布“中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榜單。在本年度的榜單中,紅杉中國榮登榜首,深創投位列第二,IDG資本排名第三。相較于去年,今年有8家風險投資機構新上榜,為中國風險投資界注入新活力。
該系列榜單旨在為創業者、FOF及LP提供創投行業最真實的狀況。中國的創新創業逐漸進入高水平階段,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創業風口不斷變換,我們的調查意在發現那些在中國經濟的風云變幻中最善于把握機會,對創新行業最有深刻判斷力和領導力,對創業者最有幫助和深刻影響的風險投資人及機構。為了體現最新的狀況,我們特別關注風險投資機構最近三年的狀況,包括他們最近三年新進投資項目情況(35%)及最近三年退出項目情況(35%),意在發現創投業界最新鮮、最活躍、最新崛起的力量;同時考慮該投資機構的歷史投資情況及行業位置(30%)。
紅杉中國再次榮登榜單之首。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風險投資公司,紅杉中國在中國擁有廣泛的業務網絡和深厚的投資經驗。自2005年成立以來,紅杉中國一直專注于投資早期和成長期的企業,覆蓋了TMT、醫療健康、消費品/現代服務三個方向的投資機遇。然而,近年來,紅杉中國的投資方向開始向硬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企業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轉移。迄今為止,紅杉中國管理著近4000億人民幣的基金規模,在海內外投資了逾1500家有潛力、高發展的優秀企業,有超過160余家企業成功上市,超過140家非上市公司已發展成為獨角獸。紅杉中國不僅為所投資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還通過其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幫助這些企業實現快速成長和擴張。紅杉中國的投資組合中包括了許多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公司,如阿里巴巴、京東、字節跳動、攜程等。憑借其卓越的投資業績和對市場的深刻理解,紅杉中國已成為中國風險投資行業的重要力量。
深創投緊隨其后排在第二名。深創投是一家以風險投資為核心的國有綜合性投資集團,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導向,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與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進行布局,投資網絡遍布全國。深創投投資團隊表示,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走向全球的過程中,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創投的被投企業——欣旺達動力近期攜核心產品成功亮相巴黎車展,標志著其全球化戰略的新篇章正式開啟。截至2024年10月31日,深創投管理的資金規模已超4800億元,投資企業數量超1500家,其中269家企業分別在全球17個資本市場上市。
IDG資本位列第三。自1993年以來,IDG資本在中國深耕細作,其在風險投資、私募股權以及并購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IDG資本尤其專注于科技、先進制造業、新能源、消費和大健康等領域的投資。經過三十多年的耕耘,IDG資本已投資超過1600家企業,其中500余家實現了成功退出。在當前科技強國戰略的推動下,IDG資本今年特別關注硬科技領域的投資布局,包括人工智能、5G網絡、自動駕駛、基因技術、芯片設計、傳感器、集成電路和半導體設備等眾多前沿科技領域的企業。IDG資本通過早期投資和深入布局,助力這些企業迅速成長。
金沙江創投位列排在第五。金沙江創投成立于2004年,專注于早期階段的投資,同時管理著額超過了30億美元的美元和人民幣基金。金沙江創投特別關注于人工智能賦能的企業服務、消費互聯網以及醫療科技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其投資版圖遍布美國、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地區,一些知名項目如地平線機器人、小紅書和餓了么等,都留下了金沙江創投的足跡。
昆侖資本排在第十四名。昆侖資本成立于2015年,是一所較為年輕的投融資平臺。自成立以來,昆侖資本已經對超過100家企業進行了投資,其中40余家已經成功退出。該資本特別關注科技領域的創新前沿,主要投資于硬科技、新能源以及醫療健康行業的領先企業。其代表性的投資項目包括小馬智行、恒爍半導體和新合生物等。
訊飛創投排在第三十三名。成立于2016年的訊飛創投,在短短八年內已經對近90家企業進行了投資,其中35家已經成功退出。作為科大訊飛旗下的產業投資平臺,訊飛創投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發掘和培育那些能夠引領未來的AI創新企業,全面布局智能汽車、健康醫療、工業控制、機器人等產業生態。秉承“產業+技術+資本”的投資理念,訊飛創投成功投資了包括商湯、寒武紀、優必選、國儀量子等在內的多家杰出獨角獸企業。
2024年,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加劇,貿易壁壘不斷升高,非美元貨幣的波動性增強,國際貿易爭端頻發,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全球經濟增長的動能不足。中國經濟同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清科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數量和規模分別為2777支、10142.2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9.2%、26.0%。新設基金規模再度走低,募資難問題再度突出;從投資端來看,上半年投資案例數和金額分別達到5494起、3778.79億元人民幣,同比降幅分別為28.3%、28.6%,較上半年有所收窄。
科技的進步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在科技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硬科技領域的熱度持續攀升,包括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細分領域也備受矚目。硬科技不僅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推動產業創新與變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力量。
目前人工智能是被認為最有可能指引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技術。人工智能集合了通信、半導體、軟件、云服務等諸多技術,將極大提供勞動生產效率。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已經成為前沿科技領域的一個關鍵分支,其熱度持續攀升。眾多國內外科技巨頭,包括華為、小米、騰訊和特斯拉,都紛紛加入這場競爭,積極布局市場。《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發展研究》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了爆發期,產業規模增長至39.1億元,同比增長85.7%;預計到2024年和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還將持續快速增長,到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200億元。與此同時,北京、上海、深圳、山東、安徽等地政府也相繼推出了地方性支持政策,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目前,國內的主要投資機構,例如紅杉中國、經緯創投、IDG資本、創新工場和九合創投等均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略布局。
生物醫藥企業有著投入高、周期長、技術壁壘高以及高風險的產業形態,投資機構對于生物醫藥企業的考察更加謹慎。不過,在國家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增長、科技創新突破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行業整體保持著增長態勢,投資市場的活力也有所提升。紅杉中國、創東方投資、峰瑞資本、啟明創投等依然對醫藥賽道保持著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