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晨光
近日,多家券商研究所發布了關于2025年港股的投資策略展望。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多家機構研究認為,自今年9月24日以來,港股的流動性大幅抬升,且風險偏好回暖。有機構預計,國內政策有望在2025年持續發力,港股盈利將繼續小幅改善。
2025年港股或迎反轉行情
中泰國際分析指出,2023年以來包括居民收入預期低迷、企業投資信心不足、物價下行、地產修復疲弱以及地方財政乏力等困擾港股的多重因素一直延續至2024年。9月下旬以來,政策組合拳超預期發力,有力提振風險偏好,疊加低估值下資金“撿便宜”,港股大盤趁勢上行。2024年港股恒生指數走勢先低后高,基本呈現波浪式、震蕩式上行的走勢。
中泰國際預測,基準情況下,預計恒生指數2025年盈利增長5.0%,風險溢價7.5%,給予2025年年底恒生指數的目標價為20300點,全年高低波幅在16700點至23500點。最樂觀情況下,若中央財政兜底直接補貼地方政府及居民收入,有力托底地產止跌回穩、刺激通脹回升、扭轉居民未來收入和就業預期,預計恒生指數2025年內有望高見23500點。
申萬宏源研究認為,2024年的港股市場不可謂不是牛市。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均逾15%,且價值和成長的風格在2024年均有所表現。但投資者的整體投資體感可能并不舒適:雖然盈利預期的改善是今年港股指數的底色,但風險偏好的大幅波動才是最為重要的盈利來源。
國泰君安研究認為,國內政策有望在2025年持續發力,港股盈利將繼續小幅改善。特朗普關稅的可能到來為國內經濟前景增加一定的不確定性。然而,國內政策工具仍然充足,能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此外,隨著海外央行在2025年持續降息,海內外利差壓力縮小,進一步擴展國內政策空間,相關支持性政策有望持續推出,能有效對沖外部壓力。綜合來看,港股盈利端將在2025年繼續小幅改善。
中信證券認為,自9月24日以來,港股的流動性大幅抬升,且風險偏好回暖,市場賣空占比顯著回落,均顯示港股投資者情緒顯著抬升的趨勢。而即便經歷了今年的強勁上漲,當前港股市場在估值和盈利匹配的維度仍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展現顯著的吸引力,并且無論是股權風險溢價還是動態市盈率,當前仍處于適當水平或甚至還在歷史低位,后續隨著投資者情緒的持續扭轉。
中信證券預測,2025年港股市場或迎來反轉行情。首先,當前全球維度港股的估值優勢非常顯著,而我國價格壓力導致的收入端問題料也會逐步緩解。其次,2024年前十個月南向已累計流入近6300億港元,整體中資相對外資的話語權大幅提升,特別是在中小市值板塊。最后,在國內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投資者預期有望轉向。
建銀國際分析指出,2024年4-5月及9-10月港股走出兩輪技術性牛市,成交明顯趨于活躍。雖然熊牛切換仍多險阻,但考慮到本輪熊市最低點及熊市第二只腳已分別于2022年10月和2024年1月確認,港股流動性指標持續改善,2025年熊牛切換繼續走向深入的可能性大。
建銀國際預計全年港股走勢前低后高,波動中樞上移,恒生指數波動區間介于18000-23000點,國企指數波動區間介于6500-8000點,科技指數介于4000-5200點。
中金公司認為,基準情形下,港股仍沒有完全擺脫震蕩格局,原因在于估值和風險溢價空間不大,盈利改善又需要更大刺激,所以在指數層面上更強的期待需要以更大的壓力為前提,這也是在“應激式”政策思路下,更大規模刺激出臺的條件。
不過,中金公司認為,港股估值和倉位出清更徹底,盈利結構更好,都使其在合適的催化劑下更易反彈,也可能較A股具有韌性。因此“反彈是間歇,結構是主線”,在低迷的左側逐漸布局,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轉向結構,似乎是一個較為有效的策略。
中信建投預計2025年下半年經濟內生增長動能逐步修復,地產下行周期逐步見底,恒生科技作為內需相關的核心資產之一,也有望迎來盈利增長預期修復下的貝塔行情。長期看,中國地產和經濟復蘇節奏和預期雖可能有偏差,但向上趨勢不改。
明年有哪些投資建議?
中泰國際認為,策略上關注幾個方面。第一,高分紅穩定資產:國企改革及市值管理新規落地,利好股息率較高、自由現金流較穩定的如公用事業、通信、能源等板塊,及部分順周期的內銀及內險。
第二,政策刺激下的結構性機會:關注能源電力、交運、環境基礎設施、工業等設備更新領域,以及家電、消費電子等消費品更新領域。國產替代相關科技硬件、云軟件等領域有望在“新質生產力”政策支持下跑出。
第三,挖掘周期性向上帶來Alpha回報。此外,關注受益于必選消費韌性的部分業績穩健且分紅能力提升的食品飲料龍頭,主打性價比、平價快銷且具有成熟品牌力的可選消費股。
國泰君安認為,港股震蕩向上,重視結構性的行業機會。當前港股市場的估值定價和資金結構更健康,相對吸引力較高。行業配置方面,可關注三個方面,第一,互聯網龍頭;第二,受益于政策支持、景氣回升的內需行業,如消費電子/汽車等行業;第三,盈利穩定的高分紅行業,如公用事業/金融/電信。
申萬宏源指出,明年年初的配置再平衡時點值得重點關注,一方面,很多投資者會在年初系統性調整投資策略,另一方面,一季度仍然是國內宏觀政策的密集期,且此前出臺的各項刺激政策余溫尚存,有利于投資者調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中金公司表示,行業上,建議重點關注三類結構:一是行業自身供給和政策周期出清的板塊,如果還有邊際的需求改善效果會更好,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服、電子。二是政策支持方向,如以舊換新下的家電、汽車,以及及自主科技領域的計算機、半導體等產業趨勢;三是穩定回報,如國企高分紅。
中金公司認為,中長期看,關注符合中國經濟和人口結構轉型下的消費新趨勢,以及出海破局下的alpha機會,如中端制造(乘用車、工程機械、電池、電氣機械、紡織機械等)、傳媒、新零售。
中信證券認為,行業配置上,2025年上半年順周期、估值彈性較大的行業會相對受益。待國內的地產周期逐步企穩,消費復蘇,更為看好相關行業的業績復蘇兌現行情。
一方面,中信證券建議關注強β屬性的非銀金融,尤其是保險和港交所。假設在國內一系列政策推出下中國地產周期企穩,判斷金融板塊將最為受益。而保險行業有望受益于估值反彈、外資回流、“息差損”擔憂緩解;具備稀缺性且強β屬性的港交所也將得益于港股交易的反彈。
另一方面,科技及消費板塊有望迎來持續的估值修復行情。在房價企穩、財富效應撬動居民的超額儲蓄下,看好港股消費以及有強消費屬性的科技股表現。其中降本增效且持續提升股東回報的互聯網、受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消費電子、海外貨幣寬松利好的生物科技、行業高速增長的教培板塊均有望迎來持續的估值修復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