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在不久前舉行的TGA 2024上,不僅有《宇宙機器人》“意外”獲得年度游戲獎項,微軟也悄悄整了個大活。就在此次活動的現場,微軟方面展示了“This is an Xbox”系列營銷廣告,將“Xbox Play Anywhere”精神貫徹到底,聲稱Xbox不僅僅是指同名游戲主機,還可以是PC、電視棒、VR頭顯。
顯而易見,微軟是有意將Xbox品牌與Xbox主機做出區隔。緊接著,一直關注微軟相關消息的美國科技媒體Windows Central主編Jez Corden發文稱,“Xbox今后不會有真正的獨占游戲,所有游戲最多都是限時獨占”。如果Jez Corden的這一爆料屬實,也就意味著在持續了二十余年的高昂投入之后,微軟方面終于對打敗索尼PlayStation這件事死心了。
在第六世代游戲主機之前,獨占其實是一個游戲開發商因為成本而進行的無奈妥協。彼時索尼PlayStation、世嘉土星、任天堂N64的硬件技術架構截然不同,游戲開發商要同時開發三個不同版本的一款游戲無疑就是一件性價比超低的事情。到了索尼PS2、微軟Xbox時代,主機相關技術的趨同導致移植成本大幅降低,從此獨占則開始成為一種商業行為。
堅持“第一方決勝論”的任天堂,已經證明通過獨家內容來驅動玩家購買硬件是成立的之后,索尼和微軟自然是有樣學樣。在技術層面難分高下時,“人無我有”顯然就是最強的市場競爭力。自從微軟方面在2022年1月宣布以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之后,索尼在這一過程中的上躥下跳,就正是擔憂動視暴雪旗下諸如《使命召喚》等游戲,會成為微軟Xbox的獨占內容。
畢竟索尼能夠從PS2到PS4一直保持對Xbox的競爭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Only on PlayStation”,即高質量第一方獨占+買斷第三方獨占的組合拳,使得PlayStation主機成為了玩家體驗《戰神》、《神秘海域》等大作的唯一平臺。微軟的Xbox也是如此,作為后起之秀,它能一直與PlayStation打擂臺,也是因為有《光環》、《戰爭機器》、《神鬼寓言》等獨占大作存在。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微軟要放棄Xbox的獨占策略呢?毫無疑問,獨占本身難以為繼,以及Xbox本身不給力是兩大關鍵因素。在玩家談論獨占時,往往會在后面會跟上“大作”兩字,這是因為只有大體量的游戲才能左右玩家選擇某個硬件平臺,小品類游戲即使做得再出色,往往也很難起到相同的效果。
但如今游戲開發成本的上漲,導致了獨占大作消亡,水漲船高的制作成本和二十年不變的游戲零售價格,使得游戲盈利所需的銷量隨之不斷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獨占反過來就限制了游戲的盈利能力。只有將游戲推向更多的平臺才能維系開發團隊的存續,這一點無論索尼、微軟,還是第三方游戲廠商其實都已經有了清醒的認知。
與此同時,隨著主機與PC在硬件架構上的趨同,也使得兩者的界限開始變得愈發模糊,“傳統游戲主機”本身的存在價值都開始受到挑戰。相比于PlayStation,Xbox受到的沖擊則更為嚴重。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微軟目前已售出約2500萬臺Xbox Series X/S,這個數字只有索尼PS5系列的一半。
PlayStation在客廳游戲領域的根深蒂固,自然就能夠讓索尼穩坐釣魚臺。這也是為什么索尼第一方大作陸續登陸PC后,針對“由于用戶轉向PC游戲,而導致PlayStation失去潛在PS5銷量”的說法,索尼首席財務官Hiroki Totoki并不擔憂,甚至直言獨占游戲登陸PC,并不會對PlayStation目前的商業模式構成威脅。
可反觀微軟,隨著收購動視暴雪一案以妥協收場,該公司做出了為期十年的《使命召喚》不獨占承諾,實際上在獨占游戲這件事上就已經無牌可出。更何況自初代Xbox開始,Xbox的硬件本身就幾乎一直屬于“扶不起來的阿斗”,從未在實質上對PlayStation造成威脅。
Xbox硬件銷售不再是游戲業務的重點這件事,恰恰能夠讓微軟“解脫”,由此XGP訂閱才能名正言順地出現在PC、手機、PlayStation、NS、VR頭顯,以及其他所有可能的硬件平臺上。當然,如果微軟對于Xbox主機還念念不忘,或許也可以學習谷歌操盤Android硬件的經驗,直接招募OEM來打造相關產品,即微軟出軟件系統、OME做硬件,XGP就相當于是Google Play Store。
所以對于如今的微軟而言,放棄獨占乃至放棄Xbox硬件,可能反而是一個更加務實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