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一場《品讀慈城慈孝文化》活動在寧波抱珠樓舉行,吸引了許多學生及市民的熱情參與,此次活動以慈城慈孝文化為主題,引領聽眾深入探討了慈孝文化在當今社會的獨特意義與深遠影響。
活動開始時,錢文華通過講述慈城的“三大孝子”的歷史故事,講明了慈孝文化是如何在慈城生根發芽的。漢代的董黯、唐代的張無擇和宋代的孫之翰并稱為慈城“三大孝子”,他們三位的慈孝故事慈城有了“三孝鄉”的美稱。
“由是以慈名溪,以董孝名鄉。”據南宋《寶慶四明志》記載,東漢時期董黯家境貧寒,汲水奉母,怒殺不孝子王寄,董孝子到大隱溪汲水之記載由此開始。走在慈城的青石古道上,慈孝的元素隨處可見:慈湖、董孝子井、三忠墓、三娘井……還有美食中的“方粽”,“小時候的方粽很大一個,慈城還有慈孝面。這里每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浸潤著‘慈孝’的芬芳。”錢文華深情地說道,并引用了一系列古籍記載,以及當地口口相傳的故事,展示了慈城人對長輩的尊敬與愛護、對晚輩的關愛與教誨,正是這種世代相承的價值觀,塑造了慈城獨特的人文景觀。 “慈孝文化具有世界性的,但是每個國家的表現形式不同。如果我們的歷史沒有慈孝文化,我們都將老無所依!”
隨后,錢文華結合現代社會的實際問題,闡述了慈孝文化在解決老齡化社會、家庭教育缺失、人際關系疏離等方面的潛在作用。“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下,傳統家庭結構與生活方式正發生深刻變革,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慈孝’所代表的親情關懷與社會責任感永遠不會過時。”他強調,倡導與實踐慈孝文化,不僅有助于增強家庭凝聚力,還能促進社會整體的和諧與進步。
這次關于慈城慈孝文化的分享活動如春風化雨般滋潤了到場聽眾的心田,讓大家意識到“慈孝”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它能夠激勵我們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不忘初心,守護那份純真的人間溫情。相信慈孝文化的光芒在慈城這座千年古城越來越耀眼,照亮每個角落。本次活動結束后,現場觀眾反響熱烈,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許多人表示,將會把知識與感悟帶回家中,努力做一個懂得感恩、尊重父母、關心下一代的好公民,共同為宣傳慈孝文化、建設寧波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