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圍繞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的政策基調,對2025年經濟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核心目標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本次會議有哪些增量信息?擴大內需方面有哪些進一步的政策線索?界面新聞特邀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和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進行解讀。
2025年排在首位的重點任務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王青指出,這一任務排序與去年有所不同,顯示擴內需是明年的頭號重點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擴內需部署中,首先要求“大力提振消費”。這意味著2025年要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從而與以往逆周期調節往往更多偏向投資有所不同。這顯示明年各項宏觀政策將向提振消費集中用力,推動居民消費加速增長。
王青還對可能出臺的促消費政策進行了展望。他指出,首先,用于支持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資金將較今年翻倍,達到3000億元;其次,財政將適度提供生育補貼,估計規模將達到1000億至1500億元;第三,不排除在全國層面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的可能,進而將促消費范圍從耐用消費品擴大到一般消費品和服務消費。
除了財政政策對消費的支持外,王青表示,明年貨幣政策對居民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也會顯著加碼,不排除設立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各級部門會更加注重優化消費環境、拓展消費場景,重點支持文娛旅游等服務消費增長點。預計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由今年的3.8%左右顯著加快至6.0%,服務零售總額增速也將加快,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達到70%-80%,明顯高于今年的50%左右。
楊德龍表示,鑒于當前外需可能遭遇的挑戰,以及內需不足已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擴大內需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會議提出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等措施拉動投資、促進消費,雙管齊下確保經濟增速穩定。 “內需穩定了,我們經濟增長的基礎就穩固了。”
他還指出,會議通稿提到“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政府投資一元錢,可能帶動民間投資增加三元錢,從而產生良好的杠桿效應。因此,“全方位擴大內需”需要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多方面給予配合與支持,從工具箱中拿出更多的工具來有效拉動需求。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政策取向與12月9日政治局會議基本一致,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體現了顯著加力的特征。
比如,本次會議明確指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這些要求都更加具體有力。
楊德龍認為,財政政策在逆周期調節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他指出,在宏觀經濟學理論上,當經濟增速放緩時,貨幣政策雖然可以發揮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其拉動效果往往有限。就像馬拉車一樣,馬可以通過韁繩把車拉走,但很難通過韁繩實現倒車。因此,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有時可能無法起到特別明顯的效果。因此,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并讓其持續發力、更加給力,這要求中央適度擴大財政赤字,并通過發行超長期國債來拉動投資、帶動消費。此外,財政部出臺的十萬億化債計劃其主要目的也是為地方政府騰出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來拉動投資和消費、改善民生。
王青判斷,明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財政赤字率會從今年的3.0%上調至4.0%左右,盡管1個百分點的上調帶來的資金規模相對有限,大約相當于1.3萬億左右的財政支出,但釋放的政策信號意義卻極為重要,能夠引導市場預期,明確表明政策正在發力。此外,他預計,新增地方專項債規模會從今年的3.9萬億元擴大到7萬億元左右(包含了2.8萬億化債額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會從今年的1萬億元提高至1.5萬億至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