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田鶴琪
荷蘭石油巨頭殼牌在能源戰略方面發生重大轉變。
據路透社日前消息,對曾被視為公司能源轉型戰略關鍵驅動力的業務進行廣泛審查后,殼牌正在退出新的海上風電投資,并拆分其電力部門。
針對上述能源戰略的調整,12月11日,殼牌發言人對界面新聞表示,該公司將致力于最大化現有可再生能源發電平臺的價值。
“雖然我們不會主導新的海上風電開發項目,但對于商業條款合理的產出項目,依然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在有充分投資理由的情況下,我們會對股權投資持謹慎開放的態度。”
該發言人還表示,通過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系統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投資,并結合公司在電力交易和B2B銷售方面的知識,將能夠以更少的排放創造更多的價值。
殼牌認為,在部分市場中,隨著可再生能源在電力市場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利用電池和靈活的燃氣發電廠來管理間歇性問題,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殼牌為五大國際石油巨頭之一,總部位于荷蘭海牙,擁有10.3萬名員工,業務涉及70多個國家。
海上風電曾是殼牌投資的關鍵市場。據公司官網介紹,其在運營和建設中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超過2 GW,在北美、歐洲、英國和亞洲的潛在項目(殼牌股權)中擁有超過7.9 GW。公司還投資了下一代風能技術,包括漂浮式風電。
近年來,受到成本飆升、供應鏈問題和利率上升的沖擊,風電行業利潤率縮小,這導致企業們重新審查投資。
今年以來,殼牌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行多次收縮,其已陸續退出多個海上風電項目。
2月,殼牌出售韓國MunmuBaram項目的股權;3月,殼牌出售美國SouthCoast Wind項目中的50%股份;7月,殼牌出售其在與Iberdrola旗下蘇格蘭電力可再生能源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中所持項目的股份;11月,殼牌出售菲律賓Tablas Strait 1、2、3項目的股權。
此外,近幾個月來殼牌還縮減了其太陽能和氫能業務,出售了零售電力業務、煉油廠和一些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業務。
今年3月,該公司降低了2030年的碳減排目標,即在2016年至2030年期間將其銷售給客戶的所有能源產品的總“凈碳強度”(即每單位能源的排放量)降低20%,并取消了2035年的目標,理由是預計天然氣需求強勁,且能源轉型存在不確定性。
但該公司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并未改變。
與此同時,其他石油公司也加入了放緩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隊伍。
今年1月,英國石油公司(bp)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終止了向紐約州出售其擬建的 Empire Wind 2海上風電場電力的協議,理由是通貨膨脹上升、借貸成本上升以及供應鏈問題。
此外,Equinor今年以來已陸續放棄了在越南、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的海上風電項目,并縮減了在澳大利亞的海上風電計劃。Equinor 還取消了在挪威生產藍氫并將其出口到德國的計劃。
藍氫是指使用化石燃料制氫的同時,對釋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獲、利用與儲存(CCUS),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氫能。
但其制作成本較高。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2021年全球生產氫氣的平均成本中,采用CCUS技術的藍氫成本大約在1.5-3美元/公斤(約合10.9-21.79元人民幣/公斤)。
9月16日,bp宣布計劃出售其現有的美國陸上風能業務bp Wind Energy,并希望通過Lightsource bp整合陸上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
bp Wind Energy在美國七個州擁有十個陸上風能資產,并負責運營其中九個。這些資產的總發電量為1.7 GW。
11月21日,Equinor宣布將裁減可再生能源部門20%的員工。該公司內部人士稱,受成本上漲、高利率和供應瓶頸等因素影響。
另據美國能源信息局和IEA統計數據,2023年10月以來的一年時間內,全球已宣布撤回或推遲的海上風電項目合計裝機容量至少達600萬千瓦,相當于去年全年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
盡管可再生能源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但在當前的市場和經濟環境下,石油公司們顯然更傾向于關注其核心業務。
12月5日,Equinor和殼牌公司宣布,計劃合并他們在英國的海上油氣資產,組建一家專注于英國北海的新公司,以維持英國國內油氣生產以及能源供應安全。雙方將各持股50%,該交易預計將于2025年底完成。
業績方面,殼牌今年三季度調整后利潤為60.28億美元,同比下降3.15%;前三季度為200.5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
Equinor三季度調整后利潤為21.91億美元,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為74.44億美元,同比下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