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韓宇航
界面新聞編輯 | 江怡曼
12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確,自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
實施范圍、產品范圍均擴大
界面新聞了解到,除了實施范圍拓展至全國,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也在擴大。
在《通知》之前,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主要包括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
此次《通知》將國債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將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推動更多養老理財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通知》還鼓勵金融機構研究開發符合長期養老需求的個人養老儲蓄、中低波動型或絕對收益策略基金產品等金融產品,合理確定個人養老儲蓄的期限和利率。
投資咨詢服務也將進一步升級,《通知》同時指出,金融機構依法依規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咨詢服務,根據個人投資風險偏好和年齡等特點,推薦適當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在與參加人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名單,個人養老金業務由此在36個城市(地區)先行試點。
通知明確,12月15日起,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到全國。
參加人可以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并在商業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全面實施有助個人養老金賬戶“吸金”
從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試點以來,個人養老金一直面臨著“開戶熱,繳存冷”的困境。
相對于開戶人數而言,實際資金繳存的人數比例較低。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顯示,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一年來,相對于開戶人數而言,實際繳存人數比例過低,僅為22%。
進入2024年,這一情況依然在持續。以北京市為例,根據北京金融監管局聯合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北京市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披露,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北京市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531.8萬戶,繳存資金114.2億元。戶均繳存資金為2147.42元,而賬戶每年的繳費上限為1.2萬元。
冠苕咨詢創始人、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相對于此前的試點推行,這次全面實施中進行了若干政策微調,可以提高個人養老金的吸引力和靈活性,鼓勵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進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前開戶熱繳存冷的情況。
“例如,增加了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種類,新增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等,并新增了一些特定場景可提前支取個人養老金。這些措施,有的是從產品角度豐富了個人養老金產品序列的風險收益曲線,我們看到,其中既有安全性高、收益較低的國債,也有風險偏高、收益彈性大的指數基金;有的是從流動性角度解決個人養老金參與人員的后顧之憂,在原有身故、喪失勞動能力的基礎上,新增了大病、失業、低保等場景可提前支取個人養老金。”周毅欽解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