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戲茶館
一個60MB的游戲是如何在三個月內創造出80萬同時在線的奇跡?這或許要從一根被炒到2655元的“賽博香蕉”說起。
2024年4月23日,一款名為《Banana》的免費游戲悄無聲息地登陸Steam平臺。游戲的全部內容僅有一根掛在屏幕正中央的香蕉,玩家唯一能做的就是點擊它讓上面的數字+1。
按理說,這樣一款比“小紅車”(Wallpaper Engine:壁紙引擎)都不如的極簡游戲本應淹沒在Steam龐大的游戲庫中,可就在短短兩個月后,它卻創造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記錄:在6月19日(彼時黑神話還未發售)達到917,272的在線玩家數,僅次于《CS2》,一時成為Steam第二熱門的游戲。
然而,這個夸張在線人數不完全真實,根據《Banana》開發者之一Hery接受外媒Polygon采訪時透露,在游戲最初突破14萬在線人數時,玩家僅占三分之一,其他都是機器人賬號。
但到底是什么風,把機器人賬號都吸來了?
5月下旬,通過在Steam社區賣香蕉賺到了黑神話(268元+)的帖子出現在小黑盒社區引發轟動。比如這位玩家在游戲中獲得了爆率僅0.012%的純金大香蕉,掛在Steam市場上的售價高達2655元。
約等于買10個黑神話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完全免費的游戲,玩家唯一需要付出的成本,僅僅是掛機的時間長短罷了。這款簡單的點擊游戲,為何就能撬動起Steam數以百萬計的資金流動?
01 萬眾狂歡的背后
這款游戲的基礎規則很簡單:每3小時掉落一個普通香蕉,每18小時掉落一個稀有香蕉。這個簡單又普通的游戲機制,卻在Steam平臺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賺米傳說。
以6月2日“鉆石香蕉”(Diamond Banana )1152元售出為代表,類似曬出自己賣出香蕉價格的帖子開始出現:
而這些“成功經驗”的傳播,又吸引了更多人入場。
有趣的是,《Banana》的開發者似乎深諳“割韭菜”之道。他們不斷推出限定款香蕉,比如“10K紀念版”只在24小時內掉落,又比如某些超稀有品種的掉率低至0.012%。每當新品種上線,社區里就會掀起一陣“掛機潮”。
六月中旬,Steam平臺的在線人數排行榜上,這款連獨立游戲都算不上的《Banana》,居然排在了《艾爾登法環》的前面。而“市場分析”也開始出現:哪種香蕉正在升值,什么時候該拋售存貨,甚至有人整理出了“專業建議”在各個社區中傳播。
當然,質疑的聲音從未停止,但在“掛機就能賺錢”的誘惑面前,疑惑和警告顯得蒼白無力,畢竟,當玩家每天都能看到別人曬出的收益截圖,誰還會在意那些“理性分析”?
而開發團隊的一系列操作更是對他們火上澆油,5月21日,《banana》官方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回購,這一舉動驗證了虛擬香蕉真可以賣出去,也更堅定了玩家們的信心。
官方這一操作導致玩家突增到18,562人
02 泡沫的破滅
風向的轉變來得猝不及防。9月初,《Banana》開發團隊發布了一則看似普通的更新公告:推出“合成系統”。
表面上,這是為了“強化游戲的收藏屬性”——玩家可以用10個相同品質的香蕉,合成一個更高級別的香蕉。
但這個簡單的機制改動,擊碎整個香蕉市場的蝴蝶翅膀。更新的第二天,市場就出現了劇烈波動。原本售價高達2000多元能買十個黑神話的金香蕉,在短短24小時內暴跌至200元以下。
更令這些賽博投機者絕望的是,開發團隊還推出了“代幣”機制,每次合成需要消耗一個代幣,新玩家可以免費獲得300個,后續則需要在商店購買。看似溫和的限制,實際上徹底打破了市場的供需平衡。當大量玩家開始利用免費代幣瘋狂合成,市面上的稀有香蕉數量激增,原本“稀缺”的價值支撐轟然倒塌。
僅在更新后的一周內,先前的稀有虛擬香蕉價格紛紛遭到腰斬。而那些還在社區里高喊“抄底”、“看好后市”的聲音,也在市場的持續下跌中逐漸消失,轉而出現“慶幸被人接盤”、“反正掛著也挺好看”的轉向。
最諷刺的是,當泡沫破滅時,連帶著游戲的真實在線人數也暴跌至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對大多數人而言,《Banana》從來就不是一款游戲,而是一場披著游戲外衣的投機狂歡。當狂歡結束時,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和無數懊悔莫及(還未察覺到不對勁)的“接盤俠”。
03 灰色地帶
《Banana》事件并非孤例。實際上,這只是Steam平臺虛擬經濟體系中的一個縮影,揭示了這個全球最大PC游戲平臺上長期存在的灰色地帶。
首先,Steam錢包的封閉性是催化劑。玩家在平臺充值的資金無法直接提現,只能用于購買游戲或虛擬物品。每筆虛擬物品交易,Steam抽取5%,開發商獲得10%。這種分成比例某種程度上激勵了開發者設計“飾品經濟”。
這看似是為了保護游戲生態的規則,卻催生出了大量“倒余額”的需求。在《CS:GO》的早期,就常有玩家在第三方平臺通過售賣高價值皮膚來規避15%的Steam平臺手續費,將Steam余額“轉現”。
一個名為“野荷”的AK-47飾品被一位中國用戶以1095000元高價買走
從《CS:GO》的武器皮膚到《DOTA 2》的英雄飾品,開發者不斷嘗試通過飾品交易來獲取持續性收入,而玩家們則在二級市場賺點“外快”。稀有香蕉本質上也在扮演著類似的角色,越多人交易,開發者就會有越多抽成。《Banana》更多被人詬病的地方是,這種簡單的點擊、掛機玩法和其高價的虛擬香蕉毫不匹配,可玩家爭相入場的原因是什么?
說白了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擊鼓傳花游戲。
而這種運作模式也自然讓有些人想到“龐氏騙局”這個發生在20世紀初的金融詐騙案例至今仍被頻頻提起。其核心手法是以投資名義招攬資金,用后期投資者的本金支付早期投資者的“收益”。
1920年查爾斯·龐茲的照片,龐氏騙局就是取名自他
表面上看起來與正常投資無異,但實際上是通過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場來維持資金鏈,直到無法持續擴張時轟然崩塌。雖然《Banana》本身并非傳統意義的龐氏騙局,但這種依賴后來者接盤的模式,本質上是驚人的相似。
開發者通過人為制造稀缺性(比如《Banana》的0.012%掉率),控制物品供給(通過官方回收等手段),來維持虛擬物品的價格。而玩家們則在這個體系中扮演著“接力跑”的角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合適的時機接棒,再在更高的價位傳遞出去。更深層次來看,這反映出Steam平臺規則的某些局限性。
雖然Steam禁止NFT和區塊鏈相關游戲,但類似《Banana》這樣的項目依然能夠在規則邊緣試探。因為從實際操作層面看,它確實只是一個“帶有物品掉落系統的免費游戲”,也沒有任何引導玩家花錢購買道具才能繼續玩下去的設計。
而正是這種模糊地帶,為各類投機行為提供了可能性,所以這種現象其實會重復出現。
其實,回到開發者Hery 在polygon的采訪中他曾說到,《Banana》只是對另一款點擊游戲《蛋》的模仿罷了,只不過這款游戲沒有設計物品交易。
而當《Banana》證明了虛擬物品交易這種商業模式不僅可行還會出圈后,也有開發者開始效仿,推出類似的掛機收集游戲。雖然Steam平臺的虛擬物品市場在助推這種趨勢發展,但關鍵在于,當足夠多的玩家相信某個虛擬物品有價值,那它就真的具備了價值,哪怕這個價值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礎之上。
結語
回顧《Banana》的整個生命周期,這個60MB的小游戲揭示了Steam這個全球最大游戲平臺上,一直存在卻又難以根除的灰色地帶。
對玩家而言,“游戲性”與“投機性”的邊界早已模糊。當一款游戲的核心樂趣不再來自于游戲本身,而是來自于虛擬物品的價值投機時,這種扭曲的游戲體驗本身就值得深思。有趣的是,在《Banana》崩盤后,仍有玩家在Steam評測中回味著這款游戲,甚至認為這是一款“工位掛機佳作”
而從開發者的角度看,Steam平臺售賣準入門檻也是低得驚人,僅需100美元作為保證金。這種寬松政策在孕育創新的同時,也為各類投機行為大開方便之門。從“空殼游戲”到虛假入庫CD-KEY,再到水平參差不齊的“蹭熱門“游戲,平臺規則給了開發者還有投機商家們在邊緣不斷試探的勇氣。
最典型的案例是一款名為“刺客信條:幻景”的游戲突然出現在Steam商店,售價高達200多元。乍看之下,游戲頁面用AI生成的封面和經過精心包裝的描述都頗具欺騙性。然而購買者在Yotube平臺上傳了自己購買、下載的全過程,得到的卻是一個連 exe 可執行文件都沒有的空殼包,整個游戲文件還不到100MB。
Youtube博主:Patrick Steel
這類“空殼游戲”的獲利手法頗為隱蔽。開發者可以為游戲申請大量CD-KEY,然后以極低價格打包到第三方平臺的禮包中銷售。由于很多購買者往往將這些游戲躺在庫存里吃灰,一時間竟也難以發現自己買到了“一包空氣”。
國內的Steam灰色地帶則更是本地化了一些,由于Steam在中國大陸的連接問題,一些假冒平臺得以趁虛而入。它們不僅提供假游戲,還會竊取用戶賬號信息,用于后續的租號、倒賣等灰色產業鏈。因此還帶出了國內“電子文盲”的現象。
《Banana》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這種現象,當一個如此簡陋的游戲都能獲得巨大收益時,又有多少開發者/二道販子商家能抵擋住誘惑?而對Steam平臺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一方面,寬松的管理政策確實催生了大量優秀的獨立游戲,讓創新得以野蠻生長;另一方面,這種自由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諸多亂象。
從虛擬物品市場的投機炒作,到假冒游戲的欺詐行為,再到利用平臺機制進行的各類“套利”行為,這些都是自由度帶來的負面效應。更令平臺矛盾的地方在于,過度監管會扼殺創新,而放任自流會滋生亂象。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貓鼠游戲。
有意思的是,就在本文完稿時,我在Steam商店又找到不少類似的“點擊收集”游戲,同時還出現“送4090顯卡”這種誘人條件的掛機游戲。
因此,規則與漏洞確實永遠共存。Steam平臺上的每一次規則完善都會催生新的突破方式,每一次漏洞修補都會出現新的鉆空機會。
而玩家和開發者雙方都在類似事件中吃一塹長一智,最終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這就是《Banana》帶來的啟示,就像老司機才需要多看看道路安全警示錄像來提高警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