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品略財經 吳文武
陷入危局的日產汽車,已經頂不住了。日產汽車,何以至此?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01 日產汽車,頂不住了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上漲的大背景下,有關合資車企銷量下跌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不過近來日產汽車的負面消息持續不斷。
《新品略財經》關注到,10月10日,“日產汽車回應破產傳聞”話題一度沖上百度熱搜財經榜,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和熱議。
近日,據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因預估賬上現金有限,日產汽車正在到處尋求新的投資者,否則日產汽車將會在12至14個月內破產,很快日產汽車將要破產的消息就流傳開了。
日產汽車深陷財務危機已久,情況還在持續惡化。據日產汽車財報,2024財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93.4億日元。
面對媒體報道稱日產汽車將要破產的消息。日產汽車回應稱,截至今年9月底,日產汽車的凈現金為1.36萬億日元,企業正在采取緊急措施,加速業務轉型扭轉業績表現。
有機構預估,預計日產汽車在2026財年預期銷量為350萬輛,能確保盈利能力和現金的可持續性。
日產汽車在加速推動業務結構重塑的過程中,已經開始一系列降本措施。
比如,日產汽車計劃削減約為3000億日元固定成本。為了實現該目標,日產汽車將在全球削減20%的產能,并且要在全球范圍內裁員9000人,并進行管理層重組。
日產汽車陷入經營危機早已體現在其財報數據上,從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的財年中運營虧損1507億日元,盡管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的三個財年實現盈利,但本財年“可能會出現數千億日元的赤字”。
日產汽車2024年的業績情況進一步惡化。據日產汽車財報,日產汽車2024財年上半年(今年4~9月)凈營收同比下滑1.3%至5984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00億元),營業利潤下降90.2%至329億日元,凈利潤192億日元,同比下降93.5%。同期,全球新車銷售量同比下降1.6%至159.6萬輛。
值得關注的是,日產汽車業績虧損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海外市場業務表現不佳。比如,在北美市場,其電動汽車的銷量持續下滑。
為了挽救業績,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越來越依賴銷售激勵去維持銷量,這導致成本增加,利潤率下降,其北美業務在今年4月至9月期間就出現了運營虧損。
日產汽車在全球的日子是越來越艱難了!
02 日產汽車,何以至此?
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上演了一個快速發展,到走上巔峰,如今又快速掉隊的故事。
日產汽車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車企之一,1973年11月,第一臺日產公爵轎車抵達中國。直到1985年,日產汽車在北京設置辦事處。
1993年,日產在中國的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鄭州日產成立,之后就是2003年,日產汽車和東風汽車合資成立了東風日產。
日產汽車享受到了中國合資汽車發展黃金時代的紅利。巔峰時期的日產汽車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超過150萬輛,那些年風光無限。
然而,從2019年之后,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逐年下滑,到了2023年,其在中國市場銷量銳減至79.83萬輛,同比下滑24.05%。
據日產汽車數據,11月份,日產汽車中國區(包括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銷量為63545(含英菲尼迪進口車),同比下降15.1%。今年前11個月,日產汽車中國區累計銷量為621,713臺,同比下滑10.53%。
在當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日產汽車是日系三劍客車企中,日子過得最艱難的一家。
今年6月,日產汽車宣布關閉其位于江蘇常州、與東風汽車合資的乘用車工廠,該廠年產能約為13萬輛,而且投產不足4年,讓市場感到驚訝。
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何以至此?在《新品略財經》看來,除了上述銷量持續下滑是結果表現和關鍵原因外,背后還有更多原因。
日產汽車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整體看,其車型更新換代速度要遠遠落后于同行,不僅落后于歐美車企,甚至還落后于豐田、本田這兩家競爭對手。
車型更新換代慢,很難吸引消費者。就比如日產SUV車型逍客,遲遲不更新換代,升級就是小改款升級,簡簡單單換換前臉設計。
非常遺憾的是,日產汽車錯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先機。日產汽車的電動化起步較早,比如日產旗下明星電動車型聆風,在國際市場賣得很好,始終沒有引進中國市場。
后來,隨著這幾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崛起,本土傳統車企也紛紛轉向電動化,日產汽車步伐緩慢,相較于德國大眾汽車慢了太多。
就算是后來加速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但其推出的新電動SUV車型艾睿雅剛開始售價不便宜,但整體產品吸引力已經不能吸引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特別是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
再加上,原本被日產汽車寄予厚望的其豪華汽車品牌英菲尼迪,也進一步拖了日產汽車的后腿。
英菲尼迪剛開始以進口豪華車身份打開市場,贏得了短暫高光幾年,后來還國產了,但英菲尼迪的品牌影響力沒有雷克薩斯強,現如今英菲尼迪已經在國內豪華燃油車市場沒什么存在感了,英菲尼迪在北美市場也賣不過雷克薩斯。
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持續下滑,其實是傳統合資車品牌的光環效應正在加速散去的一個縮影,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已經崛起,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日產汽車可打的牌不多。
而中國市場是日產汽車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業績表現不佳,日產汽車只能難上加難。
03 未來何去何從?
當前已經陷入經營危機的日產汽車,焦頭爛額,忙于自救,尋求接盤俠,但可選方案并不多。
在《新品略財經》看來,從目前國內外媒體報道的信息來看,可以大膽預測,日產汽車只有三條路可選。
第一條路是尋找一個長期、穩定的股東。
日產汽車的聯盟車企及合作伙伴雷諾正在出售前者的持股,日產汽車需要為這些股份找到接盤俠。
據外媒報道稱,有兩名知情人士稱,日產汽車正在尋找一個長期、穩定的股東,如銀行或保險集團,以取代雷諾的部分股權。
金融機構如果接手日產汽車的部分股份,能為日產汽車帶來資金,也不會影響日產汽車的日常管理經營,這估計是日產汽車最想要的解決方案。
有外媒報道稱,動蕩的日產吸引了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埃菲西莫資本管理公司和香港綠洲管理公司的投資,尋找主要投資者變得更加關鍵。
日產汽車能不能獲得金融機構的投資,關鍵還要看日產汽車的資產價值及未來市場期望。
第二條路是與日本同行汽車品牌進行合作,結盟或深度捆綁。
目前,日產正在敲定和老對手本田的新電動汽車的合作條款,但雷諾期望本田能接受自己手中持有的日產汽車的一部分股權。
比較有意思的是,自今年8月份日產汽車和本田宣布合作以來,雙方都淡化了資本合作的可能性。有市場觀點認為,本田收購股份是最后的手段。
如果未來本田真的收購了一部分日產的股份,雙方不僅在電動車型上可以合作,很多資源可以共享,能大大提升資源利用率,其實也能雙贏。
第三條路是日產汽車如果最后找不到新股東或者新的投資者,只能破產重組。
日產汽車如果最后找不到新股東或者新投資者,銷量如果再持續下跌,及沒有新的現金流引入的話,日產汽車的財務危機和經營困局會進一步加劇,直至現金流斷裂,無法經營。屆時,預計日本政府也會介入。
有市場觀點認為,如果未來本田收購日產,還有希望打造第二個豐田。其實這樣的觀點沒有太多意義。
日產汽車化解危機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時間卻不等人,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傳統合資車正在加速失去魅力,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強勢崛起,日產汽車需要放下身段,全面開始中國市場本土新能源戰略,說不定未來多少還有點機會。
據悉,預計2026財年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推出8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5款日產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首款日產N7量產車型已在今年11月的廣州車展亮相,其新車型吸引力如何,還未知。
整體而言,市場留給日產汽車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