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謝小丹
界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ST傲農重整再進一步。
12月3日,*ST傲農公布《重整計劃(草案)》。根據草案,將以2024年9月30日的總股本8.7億股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不超過20股的規模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共計轉增約17.35億股股票。轉增完成后,*ST傲農總股本共計約為26.06億股(包含尚注銷的限制性股票262.08萬股)。
其中,轉增股票中的10.05億股由產業投資人泉州發展集團牽頭的五家投資人,組成一致行動人,共計受讓4億股;財務投資人外貿信托等四家機構,共計受讓6.05億股,受讓價格均為1.7元/股,預計提供資金17.09億元,該資金用于支付*ST傲農重整費用、共益債務、清償各類債務以及補充*ST傲農流動性等。
草案顯示,目前前述產業投資人和財務投資人已組成泉發外貿聯合體,由產業投資人泉州發展集團、湖北糧食、廈門谷味德、晉江永初、前海宏豐及財務投資人外貿信托、湖南鉅銀、吉富投資、汕陽凱臺、青島陸生生、科盛勵鋮、石獅盛采寶、華楚國科及泓泉投資組成,2024年9月被確定為*ST傲農重整投資人。
重整完成后,5家產業投資人組成的產業投資人聯合體,將由隸屬于泉州市國資委的泉州發展集團牽頭,預計持股15.35%,成為*ST傲農的控股股東,*ST傲農將從“實控人為吳有林”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從草案來看,重整投資人陣容頗為豪華,將在飼料、生豬養殖和肉類食品的上下游業務中與*ST傲農形成產業協同。
其中,泉州發展集團、湖北糧食有限公司是*ST傲農此次重整的產業投資人牽頭方。
泉州發展集團前身為泉州市興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底,泉州發展集團資產總額超過600億元、 年營收超過300億元。
草案顯示,泉州發展集團擬布局“種豬繁育-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食品-批發交易”的生豬全產業鏈體系,對接福建省生豬市場需求,強化生豬、飼料等產品推廣。同時,根據*ST傲農實際業務的需要,泉州發展集團子公司泉州市鄉村振興集團有限公司,將與*ST傲農生物在飼料采購、生豬養殖、肉類食品等上下游業務方面進行產業協同。
而泉州本身也有發展生豬養殖的動力。草案顯示,泉州市每年生豬消費量約400萬頭,但該市生豬出欄量僅約150萬頭,63%的生豬供應靠外市調入,泉州發展集團擬協調泉州市生豬產業協會,鎖定飼料、生豬訂單,提高*ST傲農產能利用率。
湖北糧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糧食”)則成立于1990年,注冊資本2億元,資產12.84億元,是一家集糧食、油脂油料、飼料原料購銷、對外投資為一體的大型貿易型國有企業,是湖北省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此前,湖北糧食還曾接手正邦的養豬資產,進入生豬養殖領域。
湖北糧食本身也對*ST傲農頗為熟悉,重整前就與*ST傲農在供應鏈業務、原料貿易、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食品等產業都曾展開過合作。
*ST傲農暴雷本身就是激進擴張養豬業務并在“豬周期”下行中長期虧損的結果,重整后,根據現有的產業布局,*ST傲農將維持主營業務大體不變。
具體來說,在飼料加工業務方面,重點在于使用重整資金恢復供應鏈管理,降低采購成本,提升利潤率水平。同時深挖福建、江西區域的優勢,提高產能利用率及整體能效,優化代工模式,推動飼料業務“量、利齊升”。
而生豬養殖業務方面,重整中將處置低效無效豬場,退出北方市場,深耕福建、江西等市場,由“自繁自養”重資產模式向重資產與“公司+農戶”輕資產模式相結合轉變。同時,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仔豬和育肥業務比例,形成有彈性的業務模式,提高抗風險能力。根據草案,未來*ST傲農“公司+農戶”模式占比將達到80%。
屠宰與食品業務是*ST傲農自2020年起開始探索的產業鏈延伸業務,目前業務規模整體占比較小。未來根據屠宰廠布局,配套肉制品加工廠,逐步形成“冷鮮、 熱鮮屠宰+精細分割+肉制品加工”的產業發展模式。食品加工業務方面,作為未來重點發展業務,將最大化利用福建區域稀缺屠宰牌照優勢,充分利用生產線產能,同時加深屠宰食品板塊與集團內部生豬養殖的聯動。
不過從草案公布的經營計劃來看,深耕福建和江西市場,在養豬業務上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并發展肉類食品加工業務將是*ST傲農未來的業務重點。
多年激進擴張并持續虧損之下,*ST傲農也背上了巨額債務。
上述重整計劃顯示,轉增股票中的7.3億股將通過以股抵債的方式,用于清償*ST傲農債務。根據草案,截至2024年12月3日,經管理人初步審查確認的普通債權金額為74.22億元。股票抵債價格為12元/股,普通債權以股抵債部分的清償率為100%。不過,當前*ST傲農的股價4.03元/股。
目前上述重整計劃尚未經過出資人組會議、債權人會議審議并表決通過,亦未獲得漳州中院裁準。12月6日,該公司將召開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