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范易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調結構促改革,提升中國物流體系的運行效率。在11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專門提到了長三角三省一市聯合出臺了《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
12月4日,“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界面新聞從會上獲悉,《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共提出了7大行動37項舉措,實施以來,有效降低了長三角地區的物流成本,為企業的發展釋放出更多空間。
會上,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忠偉介紹了《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制定的背景、具體的舉措以及實施的效果。
張忠偉指出,物流是國民經濟的“經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國家專門為此構建“1+N”的制度政策體系,“1”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N”就是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自然資源部、國鐵集團等編制的配套文件,這其中也包括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編制的《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這也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的物流降本增效方案。
為什么要制定這個區域性的文件?張忠偉表示:“物流具有外部性,空間尺度越大,成本降低的效果越明顯。經綜合測算,長三角的物流成本相比全國是低的,但對標國際先行地區仍然比較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行效率仍有較大空間。”
據介紹,《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共提出了7大行動37項舉措,具體包括:區域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行動,推動打通、織密、建強區域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區域物流運輸方式多式協同行動,推動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區域物流科技創新聯合攻關行動,推動發展物流新質生產力;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行動,推動降低物流全鏈條成本;區域物流規則標準貫通行動,推動設施銜接、信息共享、標準協同;國際物流網絡暢達提升行動,推動提升國際物流競爭力和供應鏈韌性;區域物流高質量發展協同保障行動,推動降低企業要素成本。
《行動方案》主要有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合力破解共性問題。比如,為了打通基礎設施網絡堵點卡點、提升多式聯運銜接效率,《行動方案》提出實施長三角鐵路貨運、內河水運聯通工程。
目前,滬通鐵路二期、北侖支線復線、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宿連航道整治等項目加快推進,江蘇“兩縱三橫”干線航道基本實現聯網貫通,浙北集裝箱主通道年底前可實現內河三層集裝箱船舶通行,江蘇宿遷、安徽蕪湖開通了上海直達航線。
二是優先推動共識事項。比如,發展多式聯運是推動運輸結構優化調整、降低綜合運輸成本的有效途徑。為了協同破除多式聯運“中梗阻”,《行動方案》提出合力開展“一單制”“一箱制”試點,打造海鐵聯運精品線路。
目前,寧波舟山港探索創新多式聯運“一單制”,率先在“渝甬通道”運營平臺中推動中遠海、馬士基等船公司簽發海鐵聯運全程運輸提單,為內陸企業減少了大量異地訂艙及用箱成本;江蘇淮安—上海港率先試點“以箱促鏈”,海運集裝箱可在鐵路站點“放箱直提”,“不換箱、不開箱、一箱到底”,貨運時間降低了近一半;安徽開通首列合肥-上海光伏逆變器鐵海聯運班列,國內運輸環節成本下降了45%。
三是協同開展改革創新。比如,為提升口岸服務效率、提升國際物流競爭力,《行動方案》提出要推廣東南亞卡航(即中國蘇州-東南亞卡航專線卡車航班模式)、聯動接卸等模式,降低內陸樞紐集貨和通關成本。
目前,三省一市海關創新物流監管協作,深化推動“聯動接卸”模式,長三角三省11個港口與上海洋山港“視同一港”,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每個進口和出口集裝箱可分別降低物流成本200元和400元,成效非常顯著。從這幾個角度來看,共同推動長三角物流面臨的堵點和卡點問題,可以進一步降低長三角的物流成本,為企業釋放出更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