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CRIHA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研究中心(IRCI)、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信息與網絡中心(ICHCAP)聯合主辦的2024年度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可持續發展”案例征集和評選工作已完成。
由寧波市江北區玉成窯文化研究院申報的“玉成窯文人紫砂”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成功入選,系寧波市唯一入選案例。
據了解,此次征集共收到亞太地區申報的200多個項目,經過專家評議,共27個案例入選,其中中國入選25個,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各入選1個。
入選案例將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案例庫,在國際培訓工作中使用,并適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
文人紫砂作為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
文人紫砂萌芽于清早期的陳鳴遠,中興于清嘉慶年間陳曼生,到晚清光緒年間以寧波籍詩人、書法家梅調鼎先生為核心,聯合文人墨客、制壺名家及陶刻高手,以紫砂為材質進行壺、器、文房用具等創作的玉成窯,將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與紫砂器的造型進行巧妙結合,將文人紫砂推向歷史鼎盛,成為文人紫砂巔峰之作。
玉成窯文人紫砂作品具有高雅的藝術審美價值,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西泠印社、天一閣博物院、寧波博物院等機構都有收藏,被收藏界視若珍品。通過收藏、鑒賞、研究、創作,與西泠印社、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社及高等學府進行詩文創作、聯合研發設計、摹古復刻打造非遺文創,作品切器切茶切意,好用耐看有品位,成為當代文人紫砂的杰出代表,玉成窯紫砂制作技藝于2023年入選為傳統技藝類省級非遺傳承項目。
如今以非遺傳承人張生為核心的傳承團隊,通過帶徒授藝、非遺進學校、培訓及體驗等,培養帶領新手藝人,擴大傳承隊伍,以高審美、高標準、高要求,引領著紫砂行業往藝術品質生活方向前行,并依托玉成窯非遺傳承基地開展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培訓及銷售,使玉成窯文人紫砂成為紫砂市場追捧品牌。
玉成窯不僅是寧波的文化瑰寶,更是江北地區獨特文化符號的重要代表。象征著江北地區深厚歷史積淀,不僅傳遞了江北人民的匠心與情懷,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充滿著時代的活力與創新的精神。
來源:江北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