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要點速覽
- 低價商品往往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成本壓縮,這可能包括壓榨工人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等。消費者不能一方面追求低價商品,另一方面又抱怨工作環境惡劣、加班無補償。
- 技術進步和消費者福利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合理利潤的基礎上。企業只有在獲得足夠利潤后,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和創新中,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 優質產品由于其成本較高,往往難以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如果優質產品既能保持低廉的價格,又能保證卓越的質量,那么劣質產品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但遺憾的是,這種理想狀態在現實中很難實現。
- 當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時,他們對品質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低質量的產品將逐漸失去市場。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從而激發他們的消費潛力。
近日,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罕見“炮轟”互聯網平臺,稱其推動的價格體系下降“對中國品牌和中國產業構成了巨大的傷害”,這一言論迅速在互聯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與反響。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表示,從長遠角度審視,過低的價格無疑對產業發展構成了不利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對于消費者而言,短期內看似獲得了最大利益,然而,從長期和動態的角度來看,這并不是最優的結果,甚至可能是最糟糕的情況。
“因為缺乏利潤的企業將無法投入資金進行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以及市場拓展。消費者若無法獲得所需的新產品,消費者福利將無法得到提升,產品升級也將無從談起。”聶輝華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說。
他還指出,低價商品往往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成本壓縮,這可能包括壓榨工人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等。消費者不能一方面追求低價商品,另一方面又抱怨工作環境惡劣、加班無補償。這種矛盾心理在經濟學上并不成立,因為市場需要達到一種均衡狀態。
聶輝華認為,消費者重“價”輕“質”的背后體現的一個問題是信息不對稱。他舉例說,一雙正常的純棉襪子,其成本通常超過1元,然而市場上卻存在以幾毛錢價格出售的同類產品。這種現象的背后,往往是因為部分商家采用了假冒偽劣的原材料以降低成本。
“當消費者最終發現所購買的商品是劣質品時,已經為時已晚。而優質產品,由于其成本較高,往往難以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如果優質產品既能保持低廉的價格,又能保證卓越的質量,那么劣質產品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但遺憾的是,這種理想狀態在現實中很難實現。”聶輝華說。
他指出,要避免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關鍵是做大“經濟蛋糕”,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只有收入提高,消費者才能有更多的購買力和對產品有更高的品質要求,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如果經濟總量不增長,任何解決方案都可能陷入無解的困境。
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采訪實錄
界面新聞:近日,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開炮“低價戰”,指責相關互聯網平臺“讓價格體系下來,對中國品牌、對中國的產業是一種巨大的傷害”。低價本身有沒有錯?所謂的“低價對中國品牌和中國產業是一種巨大傷害”,這種說法成立嗎?
聶輝華:首先,任何論斷均需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假設之上。從長遠角度審視,過低的價格無疑對產業發展構成了不利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關鍵在于如何界定“過低”這一標準。例如,WTO明確反對傾銷行為,即當企業向第三方或他國銷售產品的價格低于其生產成本時,便被視為傾銷,此行為將嚴重擾亂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盡管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為何企業會以如此低價銷售產品,并認為只要產品能夠賣出,價格便是合理的。然而,這種觀點并非絕對正確。
以某些企業為例,它們可能同時生產兩種產品,并利用其中一種產品對另一種產品進行補貼。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企業可能會采取極端手段,如將補貼后的產品價格降低至負數。這種行為無疑對正常生產該產品的其他企業構成了不公平競爭。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企業能夠設定某一價格,該價格就一定是合理的。
其次,從理論層面來看,如果產品價格過低,甚至低于邊際成本,那么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這將成為產品的定價標準。對于消費者而言,短期內看似獲得了最大利益,因為當價格等于邊際成本時,廠商將無利可圖,消費者將享受到最大的消費者剩余。然而,從長期和動態的角度來看,這并不是最優的結果,甚至可能是最糟糕的情況。因為缺乏利潤的企業將無法投入資金進行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以及市場拓展。消費者若無法獲得所需的新產品,其消費者福利將無法得到提升,產品升級也將無從談起。
以手機行業為例,如果手機制造商的利潤為零,那么喬布斯等創新者將無法推出如iPhone這樣的革命性產品。因此,從長遠來看,每個企業和產業都需要獲得合理的利潤,以實現良性循環。經濟學家在評估市場價格是否帶來益處時,不會僅從廠商或消費者的單一角度出發,而是致力于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等于生產者福利與消費者福利之和。
因此,我們必須同時關注生產端和需求端,不能偏廢其一。只有當一個市場能夠實現雙贏、可持續發展時,這樣的市場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我們不能僅憑部分消費者或企業在短期內獲得的好處來判斷某項政策的優劣。否則,經濟學家的研究和政策制定者的評估將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界面新聞:您平時購物消費的選擇是什么樣的?
聶輝華:首先,我購買的商品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對價格并不特別敏感。但更重要的是,我深受一位企業家言論的啟發。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曾在雪球平臺上發表過這樣的觀點:“便宜的東西往往更貴。”他的邏輯是,價格低廉的商品往往質量不佳,一旦質量不達標,就需要頻繁更換,最終可能導致更高的花費。當然,這一觀點并非絕對,但在某些情境下確實有其道理。例如,對于只需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或許可以選擇低價、質量稍差的選項;但如果是長期使用的產品,如手機,我們往往會選擇品牌機而非山寨機,因為我們在乎其質量和耐用性。
進一步而言,若市場上充斥著山寨機,消費者的整體福利并不會因此提升,反而可能損害中國手機產業的競爭力。此外,低價商品往往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成本壓縮,這可能包括壓榨工人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等。消費者不能一方面追求低價商品,另一方面又抱怨工作環境惡劣、加班無補償。這種矛盾心理在經濟學上并不成立,因為市場需要達到一種均衡狀態。
因此,我認為,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價格戰是一件好事。長期來看,價格戰往往對產業不利。當然,也存在例外情況,即當市場處于相對壟斷狀態時,一個擁有更高質量或更低成本生產技術的企業進入市場,通過降低價格來打破行業壁壘,這是可以推動技術進步和消費者福利提升的。但前提是,這個價格必須是合理的,不能低于成本價進行傾銷。
總的來說,技術進步和消費者福利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合理利潤的基礎上。企業只有在獲得足夠利潤后,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和創新中,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不能盲目追求低價商品,而應該從更長遠、更全面的角度來審視問題。
界面新聞:但是艾瑞咨詢《2023年中國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購用戶選擇平臺看重的諸多因素中,“價格—價格優惠度”排名第一。從經濟學角度如何來解釋這個現象?
聶輝華:消費者普遍傾向于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因為價格作為一個直觀且易于驗證的信號,相較于質量而言,更易于被消費者所識別和接受。然而,質量這一因素卻難以被直接證實,這為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我舉一個例子,一雙正常的純棉襪子,其成本通常超過一塊錢,然而市場上卻存在以幾毛錢價格出售的同類產品。這種現象的背后,往往是因為部分商家采用了假冒偽劣的原材料以降低成本。這里,我們不得不重視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問題。
在當前的網紅直播和電商平臺中,消費者往往只能看到平臺所標注的價格,如令人咋舌的9塊9等低價商品。然而,平臺卻很少會主動向消費者透露,這些低價商品在質量上與高價商品存在顯著的差異。平臺所傳遞的信息往往是簡單且易于驗證的,而許多關鍵信息卻被有意或無意地掩蓋了。
一個負責任的平臺應當在進行價格戰時對商品進行分類,并提供包括價格、質量、重量等多個維度的詳細信息。例如,在京東等電商平臺上購物時,消費者可以獲取到商品的詳細競爭參數,從而做出更為明智的購買決策。然而,在當前的直播和電商環境中,消費者往往只能看到價格這一單一維度,而對于商品的品牌、使用壽命、電池容量等關鍵信息卻一無所知。
界面新聞:如果消費者普遍重“價”而輕“質”,長久這樣下去,是不是真的會導致鐘睒睒說的“劣幣驅逐良幣”?
聶輝華: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若商家無法有效降低成本,他們可能會采取不正當手段,如使用假貨、進行虛假宣傳或掩蓋關鍵信息,以獲取競爭優勢。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還可能導致高質量、高成本的產品被低質量、低成本的產品擠出市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我相信,在許多領域都存在著類似的現象。消費者往往只關注價格,而忽視了商品的質量。然而,當消費者最終發現所購買的商品是劣質品時,已經為時已晚。而優質產品,由于其成本較高,往往難以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如果優質產品既能保持低廉的價格,又能保證卓越的質量,那么劣質產品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但遺憾的是,這種理想狀態在現實中很難實現。
界面新聞:是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分價錢一分貨”。可是,近年來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消費降級”“內卷式競爭”,實現消費升級關鍵在哪里?需要打破哪些瓶頸?
聶輝華:我認為,要打破當前的不良循環,關鍵在于做大經濟“蛋糕”,實現共同發展。如果經濟總量不增長,任何解決方案都可能陷入無解的困境。在博弈論中,真正的高手能將零和博弈轉化為正和博弈,通過擴大合作基礎,實現雙贏乃至多贏。
當前,我們面臨的大多是零和博弈,制造商與銷售商、供應商與工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日益加劇。工人收入減少導致消費能力下降,進而加劇了惡性競爭。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就業機會的擴大。
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是打破這一循環的關鍵。當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時,他們對品質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低質量的產品將逐漸失去市場。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從而激發他們的消費潛力。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制造商和銷售商之間的博弈并非不可調和。通過差異化定價、提升產品質量等方式,制造商可以實現更高的利潤,而銷售商也能通過提供優質服務贏得消費者的信任。這需要我們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不要局限于某個產業或某個環節。
此外,我認為政策在解決這一問題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當前的政策并未充分激發市場的活力和潛力,反而在某些方面限制了需求的釋放。我們應該放松管制,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出臺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以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就業機會的擴大。在國際關系方面,我們也應該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界面新聞:鐘睒睒的這番言論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企業家對大平臺的不滿,但另一方面,平臺對廣大消費者而言卻是福音,不僅豐富了消費選擇,降低了消費門檻,還極大地提高了生活便利性,我們現在很難想象生活中沒有電商平臺。這對于監管來說,是不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聶輝華:連鐘睒睒這樣的行業資深人士都忍不住發聲批評時,說明生產者苦平臺久矣。礦泉水市場作為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其競爭態勢與平臺壟斷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上拿捏了所有的商家,掌控了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流程,因為它是壟斷的。
然而,在公眾討論中,我們卻往往忽視了“壟斷”這一關鍵問題,反而對平臺的行為表示默認接受。這實際上是對平臺壟斷行為的縱容與默許。
當然,我們也應認識到中國數字經濟仍處于發展階段,需要在加強平臺監管和促進數字經濟良性發展之間取得平衡。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縱容平臺為所欲為,或將其管得太死。相反,我們應該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又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當前的問題是,對平臺的監管顯然是不夠的,特別是在市場行為方面。
平臺在技術和手段上具有優勢,可以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和技術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消費升級。然而,當前平臺往往只關注最低價信息的提供,這類似于搜索引擎的功能,顯然是不夠的。有的平臺及其主播在利用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不負責任行為,使得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時處于被動地位。信息不對稱本身已經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擾,而如果有人故意利用甚至制造信息不對稱,那么這種行為就構成了對消費者的欺騙和傷害。因此,我們呼吁平臺及其主播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提供更為全面和準確的信息,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們還需要加強市場監管,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首先,信息披露不足顯然是一種缺陷。與上市公司需要全面披露信息相比,商家僅披露價格信息顯然是不夠的。這種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可能導致消費者無法做出明智的購買決策,因此,市場監管者應當要求商家提供更全面、更詳細的信息,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其次,假貨問題也應得到嚴厲打擊。假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還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市場監管者應當加大對假貨的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以儆效尤。
再者,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同樣應當受到嚴厲懲處。知識產權是創新的重要保障,如果知識產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那么創新的動力將大打折扣。以家具行業為例,如果新的設計樣品很容易被復制,那么創新者將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這將嚴重抑制創新活動的發展。因此,市場監管者應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提高侵權成本,鼓勵創新。
然而,盡管政府一直在呼吁保護知識產權、打擊盜版,但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以我個人為例,我的節目和書籍在網上都存在盜版現象。這表明,政府在市場監管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