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志錦
界面新聞編輯 | 江怡曼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9日發布的信息顯示,11月央行通過國債凈買入、買斷式逆回購合計投放1萬億中長期流動性。
本周市場有兩大關注點:一是史上最大規模的MLF到期(1.45萬億)如何續做,二是本周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債發行(9412億)如何應對。在去年10月份,由于地方特殊再融資債放量,即便央行當月MLF超額續做近3000億元且通過逆回購投放大量流動性,但市場資金異常緊張,特殊再融資債頻繁發行(地方債票面利率減去同期限國債收益率利差超過25BP),債市也出現調整。
11月25日央行公告稱,當日人民銀行開展9000億元MLF操作,即MLF為縮量5500億續做。從市場表現看,本周市場資金較為寬松,部分省份30年期地方債發行全場倍數超30倍,中標利率也未見“發飛”,地方債發行高峰平穩度過。市場認為,雖然MLF縮量,但央行通過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投放中長期流動性,但規模不詳。
11月29日懸念得以揭曉。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4年11月人民銀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了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3個月。此次買斷式逆回購投放的流動性到期日為2月下旬,可避免春節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因為春節前現金投放、繳稅等規模都較大,歷來有較大的流動性缺口。
買斷式逆回購于今年10月創設,期限在1年以內,可釋放中期流動性,能更好匹配地方債發行-使用的期限。一般而言,地方債密集發行會回籠流動性,在之后這些流動性又會隨著財政支出而回歸銀行體系,但從發行到財政支出存在時滯,時滯有短有長。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鐘林楠表示,現有的流動性管理工具,7天逆回購在期限上不一定能完全匹配,同時也會面臨存續規模不斷擴張的問題;1年期MLF成本偏高,期限又過長;降準是一次性釋放大量資金,不容易回收。買斷式逆回購可以釋放中期流動性,既能匹配期限,成本也比MLF低,也能及時回籠。
與買斷式逆回購不同,國債凈買入則會投放長期流動性,央行于今年8月開始國債買賣操作。10月29日央行公告稱,為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4年11月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全月凈買入債券面值為2000億元。
加總看,11月央行通過國債凈買入、買斷式逆回購合計投放1萬億中長期流動性,考慮到MLF縮量規模后,11月央行凈投放中長期流動性5000億元。
兩項新工具的操作也對相關報表產生影響。在連續幾個月國債凈買入后,央行資產負債表“對中央政府債權”余額10月末升至2.46萬億,占央行總資產的5.5%。
上清所、中債登近期披露的債市投資者結構數據顯示,10月份特殊結算及其他成員合計增持債券5277億元,其中增持國債958億元、地方政府債5296億元,合計增持規模和增持地方債規模均達到近三年以來單月增持量之最,且遠超季節性。
特殊結算及其他成員包括人民銀行、財政部、政策性銀行等機構。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先爽表示,今年8月央行開啟國債買賣操作之后,特殊結算及其他成員單月增持國債規模創新高,10月開啟買斷式逆回購后,其單月增持地方政府債規模再次創新高。因此10月特殊結算及其他成員對于地方政府債的大額增持主要為央行大額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的結果。
相比公開市場操作、MLF等,買斷式回購押券不再凍結在資金融入銀行的債券賬戶,而是劃轉到央行債券賬戶。央行下屬《金融時報》曾報道稱,央行買斷式逆回購的會計處理與市場現有買斷式回購交易一致,央行資產方增記對一級交易商債權,而不是債券資產。這與7天期逆回購以及MLF相同,反映了買斷式逆回購本質上仍是資金業務。同時,買斷式回購存續期間債券押品的利息將返還一級交易商,避免了票息高低對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定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