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在一片爭議聲中,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和參議院相繼通過了《2024網絡安全修正案》,將社交媒體用戶最低年齡提高到16歲,以保護該人群的心理健康。
該法律將從2025年1月起試行,11月生效實施。涉及群體即使獲得家長同意,也不能使用社交媒體服務;而多次違反規定的平臺最高可被處以4950萬澳元(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罰款。
受影響的科技巨頭包括SnapChat、TikTok、Facebook、Instagram、Reddit和X等,他們必須設法阻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開設賬號。值得指出的是,YouTube、Messenger Kids、WhatsApp、兒童幫助熱線和谷歌課堂等健康和教育服務不受此限制。
由于規定的條件苛刻,該法案是各國社交媒體管理法案中最嚴格的,同時也引發了外界關于政府管理邊界、法理依據、實際操難度等領域的大討論,平臺對此抵觸最大。
行業觀察者、艾媒咨詢的首席分析師張毅對界面新聞表示,該法案有望在全球產生示范效應,推動更多國家進一步參與社交媒體監管,但同時也要看到,未成年人正處于人生最關鍵的發展階段,急需知識獲取的渠道。如何在最大限度減少年輕人在發展關鍵時期遭受傷害,以及支持他們獲得應享福利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立法者的智慧。
社交媒體助長青少年犯罪
2007年,來自阿德萊德市的15歲澳大利亞少女卡莉(Carly)被一名在社交網絡中冒充青少年的50歲戀童癖者殺害。此后,聯邦政府據此制定了“卡莉法案”,規定成年人在網絡上謊報年齡,意圖與未成年人見面為犯罪行為。
如今17年過去了,澳大利亞政府進一步收緊監管,并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民調機構YouGov在11月15日-21日對1515名澳大利亞人進行的民調顯示,77%的受訪者支持該法案。
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該國人士中,多位家長表示新的限制很有必要。一位家長在論壇上這樣說,社交媒體像毒品一樣具有極高致癮性。如果不制定這樣的法律,后代會像金魚一樣缺乏持續的專注力,思想很容易被操縱。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在截至2023年6月的12個月里,青少年犯罪率上升了6%。期間警方對48000多名10-17歲的未成年人采取了行動。他們最常見的犯罪形式是入室盜竊和車輛盜竊。在經濟最發達的維多利亞州,這一增幅更是達到30%。
該調查還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發現了這樣的新趨勢:青少年犯罪受社交媒體炫耀心理所驅動。
英國青年捐贈基金會委托對該國1萬名13-17歲群體進行的調查顯示,在過去一年里,70%的青少年在網上遇到過現實生活中的暴力內容,其中以TikTok和X的短視頻為主。在那些經常接觸到暴力內容的人中,25%表示是平臺推送的,超過三分之一(35%)收到了別人轉發的內容。
美國獨立非營利機構ProPublica指出,青少年大量使用社交媒體,與其心理健康惡化和暴力傾向呈正相關。在新冠疫情期間,學校、圖書館和娛樂中心等城市公共空間被關閉,將年輕人進一步推進了虛擬空間。短視頻中的色情、暴力、槍支等極端內容,刺激他們在現實中模仿。
在澳大利亞定居20年的Nicole He對界面新聞說,不管動機是什么,政府愿意從源頭上管制都是好事,網絡上的暴力和言語只會讓青少年覺得很酷,現在澳洲最大的煩惱就是青少年犯罪問題,無法無天,但法律懲罰不大。
這些新的趨勢加劇了家長和政客們的擔憂,限制性立法紛紛應運而生。
澳大利亞各地、各黨派在這個問題上也表現出難得的意見統一,該法案從文本提交到投票通過僅用了兩周時間。塔斯馬尼亞州的議員們原本傾向于設最低年齡為14歲,但為了法案能順利通過,最終同意收緊到16歲。而普通公眾只有一天的時間向議會委員會提交反饋意見,聽證會也只是3個小時的走過場。
質疑聲:目的不純、沒抓住根源
即使是主要反對政治陣營也支持該法案,聲稱自由派過分強調市場的作用,卻忘記了未成年人難以做出決定的能力。自由黨參議員Maria Kovacic稱,“這是國家的關鍵時刻,大型科技公司不能再不受制約了。”
這一表態讓Snapchat、TikTok、Facebook、Instagram、Reddit和X等平臺紛紛懷疑其背后的真正目的。他們抱怨,該法案的通過太倉促了,沒有提供有說服力的科學依據、在技術層面的可操作性太低,政府也沒有傾聽年輕人的聲音。
Facebook、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稱,他們一直在持續投資開發工具以增強安全性,此前也強烈建議政府等明年6月官方評估結果出爐后再執行。2025年5月澳大利亞將舉行3年一次的議會大選。反對者認為執政的工黨過度管制,背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拉攏選民。
許多兒童福利和心理健康倡導者擔心這項禁令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未成年人被孤立,這對他們來說傷害最大,尤其是部落社區。澳大利亞殘疾兒童和青少年協會的首席執行官Skye Kakoschke Moore表示:“社交媒體是殘疾青少年的生命線,為建立聯系和尋找社區提供了少有的無障礙渠道。”
批評者還指出,現在大多數青少年都深諳網絡技術,可以輕易繞開相關法律,就像違反有關18歲的禁酒令一樣。還有人擔心禁令會加劇家庭矛盾。
聯合國兒童慈善機構駐澳大利亞辦事處則警告,這項法律不是解決青少年網絡傷害問題的“靈丹妙藥”,反而會把他們推向“隱蔽和不受監管”的網絡空間,他們需要受到保護,但同時也需要融入數字世界。
這項倉促中通過的立法,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執行細節,這同樣引發了專家們的擔憂。綠黨稱禁令會遏制青少年自由表達習慣和環境的形成。另一個被廣泛詬病的問題是隱私——使用什么樣的年齡驗證信息,如何收集,以及由誰收集。
《澳大利亞醫學雜志》則通過研究指出,厭女、暴力、種族主義和歧視原本就長期存在,社交媒體只不過起到放大器的作用。政府應該引導平臺方把重點放在禁用負面算法,以及遏制有害內容的產生上。
其他國家會跟進嗎?
青少年受網絡暴力侵害,并不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問題。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們進行過全球最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他們的研究發現,約60%的16至18歲青少年每天在社交媒體網站上花費2至4小時,近25%有成癮現象。
世衛組織在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11%的全球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會遭遇到負面后果。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則在其著作《焦慮的一代》一書中指出,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加上過度管教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青少年自卑、自殘等負面心理問題增加的原因。
行業觀察者師張毅表示,很多國家在社交媒體內容監管方面沒有太多底線,導致其中充斥著欺凌、情色、吸毒等不良內容以及網絡犯罪,這些國家的整個網絡內容治理缺乏必要的保護和環境營造。
來自工黨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刊文寫到:“澳大利亞正在制定一個新的世界標準。與新技術有關的法律很難完美地解決所有問題,但不能讓‘追求完美’的思維成為行動的障礙。我們推動了態度、文化和行為的改變。讓我們抓住眼前這個機會,把童年還給孩子們,讓父母安心。”
越來越多的國家已在制度層面開始行動。委內瑞拉、丹麥、挪威、英國和俄羅斯都表示支持澳大利亞的做法,其中英國也明確準備設限16歲。
據界面新聞梳理,包括比利時、德國、法國和美國部分州在內的一些地區此前已限制未成年人在未經父母許可情況下使用社交媒體,大多數的最低限制年齡為13歲。
但在實施層面遠非一切順利。例如2023年,法國立法要求社交平臺為15歲以下未成年人創建賬號時必須征得父母同意,并打算在全歐盟推廣。但由于技術原因,該法律至今尚未真正實施。而美國佛羅里達州禁止14歲以下兒童擁有社交平臺賬號,批評者稱該法案違反聯邦憲法中關于公民言論自由的規定,威脅將其推翻。
對于年齡驗證等具體技術難點,澳大利亞政府電子安全專員格蘭特(Julie Inman Grant)這樣回應,資金充沛、人才濟濟的科技巨頭們一定能夠找到識別和驗證用戶年齡的方法,就像他們針對用戶精準投放廣告那樣。有澳大利亞媒體披露,一家英國機構已經贏得了澳大利亞政府的招標,其解決方案包括生物信息、年齡估算以及父母認證。
不可否認,澳大利亞的禁令具有里程碑意義,但具體如何實施,成效如何,以及對社會的長期影響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