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在清潔能源領域,氫能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但該行業遲遲沒有迎來商業爆發期。近日,光伏龍頭隆基綠能(601012.SH)在這一業務上的“迷茫”表態,再次引發關注。
10月下旬,業界流傳的一份交流紀要顯示,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認為,隆基或將氫能業務由第二曲線“降級”至第三曲線,光伏儲能融合應用方面的業務更有可能成為第二曲線。
11月26日,隆基綠能對界面新聞回應稱,隆基綠能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針對公司是否要將儲能業務作為“第二增長曲線”的問題,董事長鐘寶申的表示系市場誤讀。該公司堅定發展氫能,將其作為重要發展方向,且已有積累;儲能業務目前還沒有明確決策,內部在論證和研討中。
在日前接受新華財經專訪時,李振國則回應稱,氫能長期發展的主邏輯并未改變,綠氫會在未來能源體系里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隆基長期也堅定看好氫能產業,不過受到國際氫能發展環境變化、國內綠氫項目多未形成商業閉環等因素影響,行業爆發期出現了推遲。
李振國認為,當前行業遇冷,加上國內氫能市場還沒有發展成熟就已經很“卷”,隆基需要做出一些改變,需要“適當地進行一些優化收縮”。
近兩年,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行,光伏企業經營業績承壓,因此開始發展其他業務,力圖打造業績第二增長點。
據界面新聞觀察,大多光伏企業在拓展商業版圖時選擇的是儲能,迎合光儲融合的趨勢。氫能也是它們的選擇之一,但官宣將氫能作為第二增長曲線的光伏企業,只有隆基綠能一家。
早在2018年,隆基綠能就聲稱開始關注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
2021年3月,隆基綠能成立子公司隆基氫能,主攻大型堿性水電解制氫設備與綠電制綠氫解決方案,由此正式入局氫能產業。彼時,隆基的入場一度令氫能板塊大漲。隆基氫能股東包括西安隆基綠能創投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隆基創始人李振國親自擔任董事長、總經理。
隆基綠能相關高管在公開場合表示,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光伏+”的多樣化應用場景逐漸涌現,在眾多的“光伏+”模式中,“光伏+氫能”被普遍看好。隆基綠能認為,未來氫能需求將十分可觀,綠氫將推動光伏產業快速增長。綠氫是指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制取的氫氣。
當年4月,隆基氫能在無錫建立工廠,10月完成了首臺堿性水電解制氫設備產品下線,并在成立當年實現了500 MW產能。
據隆基綠能官網,2022年5月,隆基氫能成功中標全球首個萬噸級綠氫示范項目并成功完成交付。去年2月,隆基氫能推出低電耗新品LONGi ALK Hi1系列。當年4月,其以第一名的成績中標全球最大綠色合成氨項目,市場份額近四成。9月,隆基氫能推出大型商業化綠氫裝備LONGi ALK G系列產品。
與此同時,國內氫能政策頻出。例如,202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這是首個國家級別氫能頂層設計文件,確定了氫能長期發展戰略。
截至2022年底,隆基氫能已達產1.5 GW,產能位列全球第一,出貨量位列全國前三。隆基氫能總裁馬軍曾對《中國化工報》稱,截至2023年底,隆基氫能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累計產能達2.5 GW,行業占有率超20%。
隆基氫能曾預計,到2025年,產能將達到5-10 GW。
在今年半年報中,隆基綠能仍將氫能裝備劃為五大業務板塊之一,旨在形成支撐全球零碳發展的“綠電”+“綠氫”產品和解決方案。該公司其他四大業務板塊為單晶硅片、電池組件、工商業分布式解決方案、綠色能源解決方案。
但目前看,氫能產業整體發展速度未達到隆基綠能的預期,這導致其“搖擺不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之前其所在公司也在發展氫能,但業務推進確實沒有這么順利。
成本仍是目前制約行業發展最大的難點。無論是制氫、儲運還是氫能應用等方面,都面臨著較高的成本壓力。由于氫氣密度低,常溫下儲存需壓縮至高壓或轉化為液態,且氫氣容易擴散,存在潛在的泄漏與安全風險,長距離運輸需要專門的高壓罐車或管道,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相對滯后,也無法有效支撐氫能產業的發展。
據《能源》雜志統計,2024年1-6月的氫能項目招標,在規模和數量方面都有了明顯的停滯。
李振國也在接受新華財經采訪時表示,當前全球綠氫行業大規模的項目并不多,歐洲有部分商業化項目,規模也相對較小。過去兩三年,國內基本上還是以央企的示范項目為主,也包括部分多晶硅料企業的一些制氫需求,真正把綠電制綠氫作為能源行業里的一個場景去使用并不算多,且整個市場比起三年前預計的規模增長速度,實際是變慢了。
李振國認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目前國內綠電制綠氫的經濟商業邏輯還沒有形成閉環,綠氫在國內還沒辦法去跟灰氫競爭。二是受美國影響,中東對綠氫的態度有所改變。一年之前,中東高喊綠氫,但當前實際落地仍以藍氫為主,綠氫進展放緩。
灰氫是指通過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氫氣。藍氫是指使用化石燃料制氫的同時配合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以降低碳排放強度。
在資本市場方面,氫能項目融資難度也在增加。
根據高工氫電產業研究所(GGII)《中國氫能產業投融資數據庫》統計, 2023年國內氫能產業累計發生61起融資,數量同比大幅增長80%;融資總額(含測算金額)超80億元,與2022年基本持平,呈現數量顯著增長但單筆融資金額下降的特點。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除了隆基綠能,陽光電源(300274.SZ)、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正泰集團、雙良節能(600481.SH)等光伏龍頭企業也涉足了氫能,但它們目前更看重儲能。
陽光電源是國內最早布局氫能領域的新能源企業之一。陽光氫能有PWM制氫電源、ALK和PEM電解槽、氣液分離與純化設備、氫能管理系統等一體化系統設備的研發制造和交付能力,并開發了離網、并網、微網多模式下制氫系統解決方案。
相對于氫能,陽光電源的儲能業務表現更優。據咨詢機構標普全球發布的2023年全球光伏逆變器企業出貨量榜單,陽光電源蟬聯全球第一。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 2023年度儲能系統全球出貨排名,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全球出貨量10.5 GWh,連續第八年位居中企第一。
上半年,儲能仍是陽光電源毛利率最高的業務,其氫能業務營收比重過小,未體現在該公司歷年財報上。
天合光能旗下聚焦氫能業務的主體是天合元氫,成立于2021年,董事長為高海純。2022年,天合元氫常州生產基地落成,首臺10000標方堿性電解槽下線,并簽訂首個商業化訂單。
11月21日,天合元氫揚州研發生產基地首臺套1000Nm3/h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正式下線并發運,標志著揚州基地堿槽自動化生產線已全面具備生產條件。
但與陽光電源一樣,天合光能對于儲能的定位明顯更高。在月初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天合光能表示,光儲融合是行業的必然趨勢,天合是組件商中儲能業務最領先的,未來還會堅定地發展儲能板塊,打造第二成長曲線。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儲能出貨超 2.5GWh,同比增速近300%。
正泰集團于2022年與重塑科技成立合資公司上海泰氫晨,定位是制氫設備與氫發電設備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年初,泰氫晨完成1.5億元Pre-A輪融資,目前僅具備MW級訂單與示范應用。
雙良節能原是設備龍頭,跨界至光伏硅片后迅速發展。在氫能領域,雙良節能一期年產300套電解槽智能智造車間已經投產,二期年產700套電解槽智能智造車間正在建設中。
今年10月,雙良集團發布自主研發的5000Nm3/h堿性水電解槽,這是世界目前產氫最大、電流密度最高、在同等電流密度下能耗最低的堿性水電解制氫裝置。
其他光伏企業中,11月,晶澳科技在北京成立了氫能科技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