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羅志恒 鄧洪波
當前市場高度關注特朗普政府未來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的走向,而內閣成員的選任及思想成為判斷未來政策走向的關鍵風向標。
目前特朗普2.0的內閣成員已基本提名完畢,財政部長、商務部長在內的經濟政策領域的閣員候選人已基本明晰,內閣整體經濟思想已基本明確。
本文重點回答五個問題:美國經濟政策領域的閣員包括哪些,提名情況如何?特朗普2.0時代經濟政策領域內閣成員有哪些特征?核心經濟思想有哪些?和特朗普1.0內閣相比有何異同?以及,特朗普2.0內閣的經濟政策推進節奏和特朗普1.0比有何差異?
一、美國內閣組成及提名情況
(一)美國內閣組成
美國總統領導的聯邦行政部門由三個部分構成:內閣、總統行政辦公室、獨立行政機構。內閣是協助總統施政的行政部門,決定美國的內政外交各項事務,主要包括副總統和15位部長。總統行政辦公室主要由總統的幕僚和顧問的組成,核心為白宮辦公廳,主要負責處理總統的日常事務。獨立行政機構不隸屬于任何一個內閣部門,但也對政府和經濟的順利運轉負有重要責任,如中央情報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內閣包括副總統,以及國務卿、財政部長等在內的15位部長。副總統并不領導內閣和一些重要部門,因此在政策上影響較小。副總統主要職責為支持總統工作,平常作為參議院的議長,一般在參議院不具投票權,只在參議院表決結果為平局時,副總統的投票有實際決定權。內閣十五位部長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所有部長中,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商務部長是影響美國經濟貿易和國防外交政策至關重要的內閣成員。
另外,美國總統會從其他機構中,挑選一些關鍵機構的負責人為“內閣級官員”,挑選的官員通常來自總統行政辦公室。一般而言,總統行政辦公室成員不需通過參議院審核,總統可直接任命,部分崗位如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需參議院審核批準。“內閣級官員”的設置因總統而異,一般包括白宮辦公廳主任、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國家情報總監、貿易代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小企業管理局局長等。
特朗普2.0內閣成員的提名在贏得大選后陸續出爐,提名的閣員在參議院通過后將于2025年1月就職。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月24日,特朗普2.0內閣中與經濟政策有關的核心成員,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均已獲提名。特朗普當選后,提名的基本是觀點與其一致的閣員,因此盡管貿易代表尚未提名,但具體人選并不影響對特朗普2.0內閣整體經濟思想的判斷。
(二)經濟政策領域主要閣員及提名情況
經濟政策領域的閣員主要包括:財政部長、商務部長、貿易代表、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以及可能成為閣員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此外,其他和經濟政策有關的閣員,還包括能源部長、農業部長、勞工部長、內政部長等,以及和移民政策有關的邊境事務主管和國土安全部長。
截至11月24日,特朗普分別提名了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羅素·沃特(Russell Vought)為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候選人。
財政部長被視為除副總統外,美國內閣最重要的四大部長之一,負責就經濟和財政事務向總統提供建議,保證政府債券市場的穩定,并參與實施對他國制裁。貝森特將負責推進特朗普提出的全面減稅、確保美元和美國債券市場穩定運行等政策主張。
商務部長在美國內閣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負責管理美國的整體貿易、投資以及出口管制等方面。一般而言,美國政府閣員中有一位貿易代表負責制定國際貿易政策和解決貿易爭端。盡管尚不確定盧特尼克是否會兼任美國貿易代表,但特朗普在聲明中透露,盧特尼克將“領導關稅和貿易議程,并直接負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額外直接責任”。從特朗普的提名聲明可以看出,盧特尼克在關稅政策方面的權限可能比以往的商務部長更大。
管理和預算辦公室負責監督聯邦政府預算的制定和執行,是美國總統維持對政府財政計劃控制的機構。沃特可能會在監督政府預算、削減政府支出方面發揮作用。
同特朗普1.0內閣比,特朗普2.0內閣提名節奏明顯更快,從經濟政策主要閣員的提名人選來看,主要有四大特征:
第一,更顯“忠誠性”。如沃特屬于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曾在特朗普1.0內閣中任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后來民主黨領導的眾議院發起對特朗普的調查,沃特拒絕配合調查,并駁斥這項調查是一場騙局。
第二,政策主張上與特朗普一致性更高,內閣思路更統一。商務部長和財政部長都公開支持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并在削減通脹、國內減稅等方面與特朗普觀點高度一致。在財政部長的候選人上,特朗普最終沒有選擇擁護自由貿易理念、支持美聯儲“保持獨立性”的凱文·沃什,而是選擇在觀點上與特朗普一致性更高的貝森特。
第三,商界人士占比較高,建制派人員更少。特朗普對建制派相對不信任,提名的財政部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此前主要在金融行業工作,從政經歷較少。而且提名的財政部長和商務部長都是億萬富翁,《紐約時報》曾報道稱,特朗普表示想找一個“大人物”來擔任財長,更看重候選人在華爾街的財富和地位。
第四,對華更加強硬。盧特尼克雖然較少談論中美關系,但他是對中國征收關稅的堅定支持者。盧特尼克曾在采訪中透露,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的流失和中國有關。
二、經濟政策領域內閣成員經濟思想
特朗普得以重返白宮與選民對美國經濟狀況和高物價的不滿有關,因而特朗普內閣未來的經濟政策可能主要應對這兩方面的問題。特朗普2.0內閣成員核心的經濟思想和政策主張包括減免國內稅收、廣泛加征關稅、削減財政支出等。
(一)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
斯科特·貝森特,62歲(1962年生),全球宏觀投資公司Key Square Group的創始人,曾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貝森特畢業于耶魯大學,1991年加入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2011年至2015年擔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2016年創立Key Square。該基金在過去一直專注于宏觀投資,即利用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信息預測市場走勢。貝森特曾在金融公司工作超過35年,具備專業的經濟金融基礎,還是華爾街的億萬富翁。
貝森特是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捐助者,也是競選期間特朗普的經濟政策顧問,曾多次為特朗普的經濟主張辯護。在競選期間,貝森特不僅自己捐款,還為特朗普舉辦了募款活動。同時,他在競選期間也發表了諸多觀點表達了對特朗普的支持,尤其是支持加征關稅和削減政府開支。
貝森特盡管此前未在美國聯邦政府工作,但在近期的一系列采訪中,其支持削減財政赤字、減稅、放松監管、增加能源產量等領域的觀點與特朗普基本一致,具體包括:
第一,削減財政赤字,貝森特建議特朗普到2028年將預算赤字率降到3%,認為未來十年美國聯邦支出每年可減少1000億美元。2022年和2023年美國財政赤字分別為1.4萬億和1.7萬億美元,赤字率分別為5.3%和6.3%。貝森特一直批評拜登總統的經濟政策,他在曼哈頓研究所的講話中表示,他對政府支出和赤字規模感到震驚,并認為拜登接受了一種“中央計劃”思維方式。
削減赤字意味著減少美國新增國債的規模,貝森特在8月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提到,應該優先削減美國國債。截至今年10月底,美國國債存量規模為35.9萬億美元,而近年來國債規模整體呈增加趨勢,根據聯邦預算委員會的數據,特朗普政府時期國債規模增加了8.4萬億美元,而拜登政府時期國債規模增加了4.3萬億美元。
削減財政赤字需削減政府項目和其他支出。貝森特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期不應試圖從福利項目中減少支出,如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而應專注于暫停非國防類、可自由支配的政策措施。此舉與馬斯克的觀點和目標相一致,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主要職責是削減政府支出和精簡官僚機構,而馬斯克公開表態將至少削減聯邦支出2萬億美元。
第二,國內減稅,放松監管,以實現經濟增長。貝森特建議特朗普減稅和放松管制,以實現美國3%的GDP實際增速。為了實現這個增速目標,他還建議美國增加能源生產、削減通脹等。
盡管貝森特建議通過減少支出來降低赤字,但他并不打算停止減稅政策,反而要繼續減稅。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年簽署了《減稅和就業法案》,減免企業和個人所得稅。該法案中關于個人所得稅變動的有效期是2025年底,但貝森特計劃延長《減稅和就業法案》的有效期。延長法案有效期的觀點與特朗普一致,而且特朗普還計劃進一步減稅,例如不對小費、加班費或社會保障福利征稅。
第三,支持加征關稅,并認為關稅不會引發通脹。首先,貝森特公開支持對進口商品征收廣泛關稅,他認為對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征稅可以增加財政部的收入,鼓勵企業生產,并減少美國對戰略競爭對手的依賴。在今年10月發表在《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中,貝森特將全球化視為導致美國不平等加劇的原因,認為這已造成美國日益擴大的社會和經濟差距。
貝森特還認為關稅不會引起通脹。貝森特在今年8月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提到,他認為關稅是“一次性價格調整”,而不是“通貨膨脹”。在特朗普競選期間,針對其他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加征關稅可能引起通脹的觀點進行了反駁,貝森特認為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關稅并沒有提高受影響商品的價格。
其次,貝森特認為關稅可以作為一種談判工具,還認為關稅需要逐步分層實施,可見其對加征關稅的行為相對理性而非激進。貝森特認為關稅可以作為談判工具,從其他國家獲得預期的效果,如更好的貿易協議,或是鼓勵盟友增加國防開支,而無需實際征收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關稅方面貝森特可能影響力有限,商務部長和貿易代表的觀點可能更為重要,但也要警惕和重視貝森特的觀點。貝森特作為美國財長和具有三十多年金融從業經驗的億萬富翁,其觀點可能受到特朗普的重視。
貝森特其他觀點還包括,增加國內能源生產和支持加密貨幣。其一,作為美國3%的GDP實際增速目標的手段之一,他建議美國每天額外生產300萬桶石油或等量能源。其二,發展加密貨幣,貝森特在7月接受采訪時表達,加密貨幣代表自由,加密經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二)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
盧特尼克,63歲(1961年生),猶太裔,華爾街資深金融人士,著名金融公司Cantor Fitzgerald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特尼克畢業于哈弗福德學院,獲經濟學學位。1983年加入Cantor Fitzgerald,1991年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1996年擔任董事長。
在特朗普總統競選期間,盧特尼克既是捐助者,也擔任總統過渡團隊的聯席主席,幫助特朗普審查并就內閣提名人選提供建議。在競選過程中,盧特尼克經常在電視新聞中贊揚特朗普的經濟愿景,明確支持特朗普經濟政策。另外,他還幫助特朗普在2020年總統競選中籌資,也是本屆特朗普競選最主要的捐助者之一。
盧特尼克在加征關稅、減免國內所得稅和支持加密貨幣等經濟政策方面與特朗普觀點高度一致,其主要觀點與主張包括:
第一,支持特朗普的關稅計劃,支持對全球尤其是中國加征關稅。盧特尼克是廣泛關稅的倡導者,在9月接受采訪時表示全力支持特朗普的關稅計劃,還認為關稅是重振美國制造業的有力工具。美國媒體因此普遍預測盧特尼克將積極執行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且將重點放在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上。
第二,支持減免所得稅。在10月的麥迪遜廣場花園集會上,盧特尼克描述了他對美國經濟轉型的愿景,并認為美國在1900年代初期最為繁榮,當時“沒有所得稅,擁有的只是關稅”。據美國《紐約時報》10月的報道,盧特尼克在一次采訪中還提到,不要對美國的員工征稅,而應該對中國征收關稅。
第三,支持加密貨幣。盧特尼克在今年的一次比特幣會議上曾表示,比特幣應該像黃金一樣,沒有限制地在世界各地自由交易。這一點也與特朗普對加密貨幣的支持態度一致,特朗普5月宣布競選團隊接受加密貨幣捐款,并承諾將終止對加密貨幣的打壓。
(三)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羅素·沃特(Russell Vought)
沃特,48歲(1976年生),曾在特朗普1.0內閣中任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沃特畢業于惠頓學院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對政府財政有深入了解,并在華盛頓從事公共政策工作多年,曾擔任眾議院共和黨會議的政策主任。在特朗普第一次任總統時,他先擔任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副主任,后成為主任。特朗普卸任后,沃特創辦了非營利組織“復興美國中心”(Center for Renewing America)。
在競選中,沃特是2025項目(Project 2025)的首席設計師。這個項目由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推動,目標是在特朗普2.0政府中推動一系列保守政策,包括削減聯邦支出、大幅減稅、擴大總統權力和強化邊境控制等。盡管特朗普發聲與該項目并無關聯,但目前提名的內閣成員中有部分人員曾參與該項目,沃特就是其中之一。
沃特很多思想與特朗普不謀而合,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案,具體包括:
第一,削減政府支出和推動國內減稅。沃特創辦的復興美國中心曾發布美國2023年預算提案,該提案設想美國政府在10年內削減11.3萬億美元的支出,并削減約2萬億美元的所得稅,以便在2032年之前實現預算盈余。
提案計劃削減政府支出的領域包括:其一,農業部削減食品援助支出;其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削減醫療補助和醫療保險資金;其三,住房和城市發展部以及教育部也削減相應的預算。值得注意的是,沃特的預算計劃由自己獨立提出,特朗普除了在競選時提出削減所得稅和提高關稅外,并沒有具體闡明他削減所得稅的細節。
第二,增加邊境方面的支出和減少對外援助。在特朗普1.0政府中,國會曾拒絕為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南部邊境墻提供更多資金,為此沃特從五角大樓和財政部的預算中支取了數十億美元來支付。另外,沃特還曾一度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第三,支持行政部門的控制權完全掌握在總統。他認為公務員要忠實于總統,而不是忠于他們工作的機構,要確保對行政部門的控制權完全掌握在總統手中,主張擴大總統權力。
(四)其他內閣成員的經濟思想
其他內閣成員的經濟思想中,既有和財政管理有關,如削減政府開支;也有產業政策有關,如支持傳統能源發展。
政府效率部的負責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維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將致力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削減政府開支。第一,重組聯邦機構、精簡聯邦政府雇員,馬斯克提出設想,要將428個聯邦機構精簡至99個,并對聯邦政府的近300萬公務員裁員77%。第二,削減政府開支,主要是削減過度監管與浪費性支出,馬斯克提出要在聯邦預算中減少2萬億美元的政府支出。
能源部長提名人克里斯·賴特(Chris Wright)支持石油和天然氣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認為化石燃料對促進經濟繁榮和減少貧困至關重要,主張繼續發展傳統能源。賴特還支持氣候變化懷疑論,認為沒有氣候危機。由于能源部長是能源政策領域最具話語權的閣員,因此特朗普2.0內閣的能源政策已基本明確,即大力開發油氣和出口油氣,而這與拜登政府發展新能源的政策大相徑庭。
內政部長提名人道格·伯格姆(Doug Burgum)也支持減稅,從從政經歷看,他曾不遺余力地推動州和地方稅收的減免。伯格姆任北達科他州長時,曾實施總額達5.15億美元的2023納稅年度州所得稅減免,該州五分之三的人受該政策惠及而不用繳納2023年度的州所得稅。后來在2023年10月,伯格姆又試圖推動在北達科他州的總額9100萬美元的永久所得稅削減提案,同年11月他又提議取消低收入北達科他州人的州所得稅,同時將高收入者的州所得稅縮減為小額統一稅,這將每年為納稅人減少2.5億美元。伯格姆曾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并在競選過程中主張削減地方財產稅和州所得稅。
農業部長提名人布魯克·羅林斯(Brooke Rollins)主張市場經濟,減少政府干預,鼓勵創新和自由競爭。羅林斯認為農業是美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驅動來提升競爭力。她倡導農業領域的科技應用,如精準農業和生物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可持續性。
特朗普2.0內閣在移民政策上依舊立場強硬,國土安全部長提名人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和邊境事務主管(也叫邊境沙皇)湯姆·霍曼(Tom Homan)都是邊境管理的強硬派,主張驅逐無證入境者。諾姆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邊境管理和移民政策的重要性,作為南達科他州長,她曾采取多項反移民措施,如在2021年反對接受阿富汗難民,并將南達科他州國民警衛隊成員部署到德克薩斯州的美墨邊境。
霍曼強烈反對非法移民,認為南部邊境的非法移民是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在國家安全方面最大的漏洞。當特朗普大選獲勝將任命他上任執法時,他在公眾演講中向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公開喊話“你們最好現在就開始收拾行李”。
勞工部長洛麗·查韋斯-德雷默(Lori Chavez-DeRemer)比較支持工人、保障工會權益。德雷默在國會任職期間,曾投票反對拆除教育部、反對削減教育經費,還共同發起了支持學生、支持公立學校、支持工人的立法,如《公共服務自由談判法》和《PRO法案》。
(五)小結
第一,比較特朗普1.0內閣和特朗普2.0內閣的經濟思想,可以發現“美國優先”思想貫穿始終,相同點是都支持國內減稅和增加關稅,不同點則是隨著形勢變化,特朗普2.0內閣更重視削減政府支出和抑制通脹。特朗普1.0內閣的主要經濟主張包括減稅、貿易保護、增加軍費和基建投資,而特朗普2.0內閣主要的經濟主張包括減免國內稅收、廣泛加征關稅、削減財政支出,其異同具體表現在:
其一,在國內減稅方面,2017年,特朗普兌現了競選時的減稅主張,《減稅和就業法案》通過,該法案在個人所得稅減稅、公司所得稅減稅以及海外收入征稅調整三方面進行改革。特朗普2.0內閣中,減稅依舊是重要主張,而這次不僅要延長《減稅和就業法案》的到期條款,還要擴大2017年減稅規模,減稅規模達數萬億美元。
其二,在加征關稅方面,特朗普2016競選時主張對中國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45%關稅,對所有進口貨物施加20%關稅,并從2018年開始對中國商品進行多輪加征關稅。而特朗普在今年競選期間也提出要對中國的商品征收60%的關稅,并對其他地區的商品征收最高達20%的關稅。
其三,在政府開支方面,特朗普2016年主張增加軍費和基建投資,包括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開支,加強美國軍事建設,以及增加基建投入以重振制造業。而特朗普2.0內閣則強調要削減政府支出,降低通脹水平。
第二,特朗普2.0時代經濟政策閣員思想更統一,疊加共和黨在國會兩院都為多數黨,特朗普受到的掣肘更少,政策推進節奏可能更快、更高效。從后續政策的推進節奏來看,政策優先級較高且不需國會配合的政策可能較快推進,如對華加征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可直接發起301調查)等政策落地相對較快,而需要國會配合的國內減稅、全球加征關稅、能源擴產等政策可能漸進推進。
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受多種因素影響,正式上任后的特朗普2.0內閣可能難以完全兌現上任前的政策主張,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削減財政支出和對華強硬是總統競選時的政治正確,內閣成員就職施政后,可能由于黨內外不同意見,從而推進緩慢。
其二,政策之間存在矛盾,削減財政支出、國內減稅、抑制通脹等政策目標難以同時實現。一方面,減稅可能造成通脹,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認為,減稅和關稅上調可能會導致通脹,而特朗普政府不希望出現通脹。另一方面,減稅后,財政收入減少會對財政赤字造成壓力,白宮聯邦預算委員會估計,特朗普2.0政府可能會在10年內增加1.7萬億至15.6萬億美元的預計赤字。
三、特朗普2.0內閣經濟政策的可能影響
(一)對中國經濟影響
我們在《“特朗普2.0時代”:為何東山再起?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中提出,特朗普2.0對中國帶來的影響主要包括:一是直接沖擊中國出口,二是制約中國高科技領域發展,三是人民幣匯率和A股可能承壓,四是對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造成干擾。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特朗普上臺后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已成大概率事件,但具體是否會直接加征60%的關稅,還需進一步觀察。特朗普需要考慮美國經濟和美國民眾的承受能力,因此特朗普2.0政府和上一次任期比,在關稅和貿易方面可能有以下差異:
第一,考慮到普通美國民眾的生活壓力,特朗普內閣或許不會集中對所有中國商品征收高關稅。而且特朗普2.0內閣中也有貝森特這樣的閣員,主張將關稅作為談判工具或認為關稅需要逐步分層實施。
第二,在加征關稅的同時,可能更加重視中國增加從美國的進口。在盧特尼克的領導下,美國可能針對中國的特定產品征收關稅,同時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增加對美國產品的采購。正如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推動的《中美經濟貿易協議》,要求中國在2020-2021年內,在2017年進口水平的基礎上,新增不少于1621億美元的進口,合計約為3818億美元的進口。特朗普上任后,可能通過談判希望中國繼續履行協議,并可能希望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量。
第三,長期中國對美國出口可能面臨下滑壓力,短期內可能搶出口。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最快在明年二季度啟動,在這之前不少美國企業已經開始搶進口,來自海運和空運情報平臺Xeneta的資料表示,特朗普在2018年貿易沖突期間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時,海運集裝箱運費飆升了70%以上。而隨著特朗普再度當選總統,美國進口商和出口商為不斷上漲的海運集裝箱運費做準備,企業正爭先恐后地進口以避免更高的關稅。
(二)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影響
特朗普2.0內閣可能實施的經濟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包括:
第一,加征關稅可能引發通脹,加劇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的負擔。盡管存在一些因素可能削弱加征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如加征關稅力度可能不及競選時的承諾,或美國企業承擔部分關稅,以及搶出口、國內減稅等因素影響,但一旦全面加征關稅,美國經濟通脹預期仍在。牛津經濟研究院估計,60%的中國關稅可能會使美國通脹率提高0.7個百分點,而全面關稅將使通脹率提高0.3個百分點。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估計,特朗普的關稅將使美國普通家庭每年損失約2600美元。
第二,政府支出可能減少。削減政府支出已成為特朗普2.0內閣的共識,并正在著手實踐。盡管貝森特和沃特在削減財政支出節奏上看法不一,貝森特認為每年削減1000億美元,沃特認為十年削減11.3萬億美元,但都是在推動削減政府支出,這與特朗普觀點一致。
第三,放松監管,尤其是傳統能源行業。特朗普曾承諾放寬限制,今年4月份在一場活動中,特朗普要求能源行業領袖和游說者為競選捐款10億美元,而特朗普承諾當選后將減少環境法規限制。提名的財政部長貝森特也支持美國能源發展,并建議每天增加300萬桶石油產量。另外,提名的能源部長賴特堅定支持傳統能源發展,他上任后可能迅速采取行動,結束拜登政府長達一年的天然氣出口許可審批擱置狀態。
對于全球經濟而言,可能面臨的影響是全球貿易受損和產業鏈進一步重塑。其一,在高關稅和貿易戰的刺激下,全球經濟的效率下降,貿易受損和經濟增速減緩。并且由于通脹上行,部分國家經濟發展減緩,世界可能整體陷入滯漲狀態。其二,全球產業鏈進一步重塑,加征關稅和貿易摩擦可能讓跨國公司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和產業布局。
(作者羅志恒,系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鄧洪波,為粵開證券分析師。文章首發于作者微信公號“粵開志恒宏觀”,原標題《特朗普2.0:內閣成員思想圖景及對華影響——經濟篇》。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yanguihua@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