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盧奕貝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7-Eleven的日本母公司陷入了一場“收購保衛戰”。
11月13日,連鎖便利店巨頭7-Eleven的母公司Seven&i Holdings宣布,已收到來自創始人伊藤家族的非約束性收購提案。
據彭博社此前報道,該交易預計將達到9萬億日元,資金來源包括多家銀行、創始人伊藤家族和伊藤忠商事,值得注意的是,伊藤忠商事也是全家便利店母公司。其中,伊藤忠商事、伊藤家族及現有投資者將出資3萬億日元的現金和股權,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瑞穗金融集團等日本大型銀行將提供6萬億日元融資。
如果此次交易最終達成,這將成為日本企業史上規模最大的管理層收購案。
這意味著,Seven&i正在考慮通過管理層收購(MBO)的方式,來抵御此前加拿大便利店巨頭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下稱“ACT”)提出的收購方案。
目前,7-Eleven是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品牌,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運營約8.5萬家門店。而ACT的業務遍及31個國家和地區,門店數超過1.67萬家,主要以Couche-Tard和Circle K兩大便利店品牌為主。2020年,Couche-Tard首次進軍亞洲市場,收購了Circle K HK的香港分店,不過目前門店還未開到內地。
這場收購大戰已進行了幾次交鋒。
今年8月,Seven&i發布公告表示,確認已收到ACT關于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股份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提案。當時,ACT以5.4萬億日元的價格對Seven&i發起收購,卻被斷然拒絕。Seven&i認為,報價嚴重低估了公司價值,且未充分考慮監管風險。
一個月后,不甘放棄的ACT又將收購價提高至7.11萬億日元。若交易順利進行,將成為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日本公司的交易。
為應對ACT的收購,Seven&i不久前詳細介紹了公司更名和剝離非核心業務的計劃。該公司表示,新的暫定名稱將是7-Eleven Corp.,按照計劃,Seven&i將為旗下超市和其他零售商店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以及可能會將該實體上市,因為它將更專注便利店業務,并計劃為新部門引入戰略合作伙伴。
業績不振也為Seven&i帶來壓力。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上半財年,Seven&i當期營收60355億日元,上年同期為55470億日元,同比增長8.8%。當期營業利潤1870億日元,上年同期為2411億日元,同比下降22.4%。當期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22.42億日元,上年同期為802.28億日元,同比下降34.9%。
不過無論7-Eleven母企是否易主,短期內應該不會影響到中國便利店業務。
7-Eleven日本方面在中國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在中國市場進行品牌授權。而7-Eleven在國內運營的模式主要是區域合作,除了北京、天津等少數地區為直營外,多數地區以本土代理商運營為主,譬如該小食堂所在的廣州及其華南地區(以及港澳地區)都是香港牛奶公司代理經營,在長三角地區的合作伙伴是統一集團。
另據《第一財經》報道,7-Eleven區域授權的合同至少都在10年以上,而且被授權方都是在省內有一定實力的中國企業。無論其母公司的股權有何變動,這些區域授權的合同關系不會變更。
“在當前嚴峻的大環境下,我們非常重視各地公司發揮各自的智慧和優勢。”7-Eleven中國董事長、總經理嚴茜在今年5月曾對外表示,她表示在中國,7-Eleven首先是貫徹基本原則和應對變化。其次,各取其智,各聘所長。
比如,7-Eleven在天津地區的住宅立地店鋪比例最高,它不斷嘗試新的業態,住宅商圈店鋪試點中,店鋪面積增加了30%,貨架數增加了10組,SKU數增長了700個。這些主要是針對住宅商圈到店銷售時要考慮的商品品相,如整箱牛奶、家用調味料、冷凍食品和雜貨。
在廣東市場,嚴茜稱打造了對年輕人更具吸引力的新穎店鋪,試水了無人機配送。5月,7-Eleven在廣州開了一家小食堂(Food Bar)試水新業態;此外,她還提及上海和浙江地區近年來在形象、商品、設備上不斷創新,實現了單店銷售的不斷增長和新開門店規模的不斷擴大。
盡管如此,中國便利店行業競爭正逐漸激烈。
規模上看,中國本土便利店品牌美宜佳的門店總數突破3萬家,成為中國便利店市場門店最多的品牌,日系便利店中羅森在近兩年明顯加大了擴張速度,并宣布沖刺萬店目標;全家也在3月調整了經營模式,有為擴店發力的信號。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中,7-Eleven排在第七位,共有3906家門店。7-Eleven在2022、2023年門店數分別增加426、587家,雖然規模始終維持在全國排行7-8名的位置,但隨著競爭加劇,不同玩家對現做食品差異化的發力,7-Eleven也需迎頭趕上。